何謂小眾閱讀,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小圈子或者一小群人的閱讀,而且這一小群人受過良好的教育,具有獨立的判斷能力,對某種東西有持久的熱情,互相之間經(jīng)常交流,與主流有距離。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小眾群體,通過網(wǎng)絡等形式進行群體活動。具體到多少人數(shù)才算小眾,至今還沒有一個確定的說法。給小眾閱讀下一個定量的概念,很難。
國外有一本書,名字為《小的是美好的》,作者為E.F舒馬赫,他寫這本書的目的是倡導科技要人性化,人性要回歸,回到人類真正的小比例?!叭撕苄?,所以,小的是美好的?!爆F(xiàn)在有人在出版界把它做了引申,雖然這種引申很離譜,但是卻做了創(chuàng)造性的誤讀。結合現(xiàn)在的藍海戰(zhàn)略和長尾理論,小眾閱讀應運而生,應時而動。這種創(chuàng)造性的誤讀給出版界帶來了新的增長點。于是小眾們喊出了“小眾閱讀引領新潮流”的口號。小眾才是創(chuàng)新,小眾引領時尚,小眾倡導新的生活潮流。人類進化從小眾開始。誰抓住了“鮮活的個人”,誰就抓住了未來。
對圖書市場敏感的出版社無疑嗅到了小眾閱讀的市場前景,國內(nèi)有出版社開始打造“小眾閱讀”這個概念,如今年8月份的重慶讀書月活動中,重慶大學出版社就趁機打出了“小眾閱讀,新潮流”的橫幅。
小眾閱讀的三個層次
我認為,要想理解小眾閱讀的內(nèi)涵,必須區(qū)分小眾閱讀的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小眾閱讀自始至終都沒有擴散開來,人群在數(shù)量上沒有擴大,只在一小部分人當中流行。我把這個層次命名為固定小眾閱讀群體或者叫非擴散型小眾閱讀群體,其特點為穩(wěn)定,擴散潛力小,封閉。
如果出版社為這樣的群體做書,影響力不會大,它對應的是封閉型小眾市場。為封閉型小眾做書,對出版社來說,缺點是沒有影響力,銷售量不會太大,不會給出版社帶來很大的盈利空間,優(yōu)點是銷售群體穩(wěn)定,容易宣傳,容易建立渠道,且渠道暢通。
第二個層次:小眾閱讀擴散開來或者數(shù)量上縮小,人群在數(shù)量上開始擴大或者縮小,流行減弱或者不只在一小部分當中流行。我把這個層次命名為非固定小眾閱讀群體,其特點為易變,擴散潛力大,開放。
如果出版社為這個群體做書,將沒有影響力或者影響力增大,它對應的是非固定型小眾市場。為非固定型小眾市場做書,對出版社來說,缺點是風險大,銷售群體不易掌握,很可能虧損,優(yōu)點是很有可能為出版社打開市場,找到新的經(jīng)濟增長點,為引領新潮流打下堅實基礎,為出版社創(chuàng)造更好的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
第三個層次:小眾閱讀迅速擴散開來,人群在數(shù)量上以幾何級數(shù)增長,在大眾當中開始流行,引領一種新的潮流。我把這個層次命名為引領新潮流型小眾閱讀群體或者叫幾何型小眾閱讀群體。其特點為擴張性和傳播的快速性。
如果出版社為這個群體做書,將影響力大增,它對應的是引領新潮流型小眾市場。為引領新潮流型小眾市場做書,對出版社來說,可以為出版社創(chuàng)造品牌,是出版社發(fā)展的好機會,很可能上一個新的臺階。
小眾閱讀與新潮流的關系
對于一個出版社,小眾閱讀要引領新潮流,需要發(fā)掘的是引領新潮流型小眾市場。那么,何謂新潮流?《辭?!方忉尀?,比喻社會變動或某一領域發(fā)展的趨勢。所以潮流本身就包含新事物的意思,所謂新潮流,這里的“新”有強調(diào)之義,小眾閱讀與新潮流沒有必然關系。
小眾閱讀在前面兩個層次上,不會產(chǎn)生新潮流,與新潮流毫無關系。小眾閱讀要引領新潮流需要具備如下幾個條件:
1.小眾閱讀擴散成大眾閱讀,也就是第三個層次的閱讀;
2.這種閱讀把握了時代的脈搏,具有前瞻性,引領了時代的發(fā)展。
3.持續(xù)時間長,不是曇花一現(xiàn)。
反觀當下的中國,“于丹熱”,“國學熱”,只能算是大眾閱讀,而不是引領潮流型的閱讀。小眾閱讀可以轉化成大眾閱讀,這已經(jīng)難能可貴,如果要引領潮流,更是難上加難,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配合。但是一旦小眾閱讀能夠引領新潮流,小眾閱讀就異化為主流閱讀,不復為小眾閱讀,這與小眾閱讀的初衷相違背,于是主流閱讀群里面又開始分化,一部分人逃離疏遠出來,又形成了小眾閱讀。
以小眾圖書來引領新潮流對于出版社來說,是個極大的挑戰(zhàn)。至少需要具備以下幾個條件才有可能引領新潮流:
1.策劃編輯對小眾閱讀理解深刻,見解獨到,對新事物敏感,且有自己的小眾圈子,在思想上跟他們接近;
2.出版社具有豐富的媒體資源,能夠集中起來造勢;
3.出版社具有強大的營銷能力;
4.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圖書具有一個極具前瞻性的核心概念,能夠引起大眾的共鳴。
具備以上的條件,就具有了小眾圖書引領新潮流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