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國奧運之路》一書共47萬字,圖片88幅,表格12個,圖文并茂,形象生動,讀來其樂融融。
該書是應時力作,為舉國喜迎北京奧運會的熱潮再添光彩。此前,有關我國奧運歷史的著作較少,且大多篇幅有限,內(nèi)容有所遺漏,而該書彌補了這方面的空白。首先。該書記述的時間跨度從19世紀后期西方近代體育傳入中國至2007年8月北京奧運會倒計時一周年。長約150年的歷史進程。其次,該書有較高水平的論述深度。較系統(tǒng)和深入地記述了奧運在華的傳播、中國與國際奧運的關系,以及中國參加國際奧運賽事、申辦和籌辦奧運會等重大史實,充分展現(xiàn)了百年來中國的奧運情結,尤其是申奧成功并積極籌辦奧運會的輝煌創(chuàng)舉。此外。該書頗具相關圖書所,沒有的寬度,記述范圍不僅有我國參加夏季奧運會,還包括參加冬季奧運會、殘疾人奧運會、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各國際體育單項聯(lián)合會的比賽、亞運會等賽事,包括中國臺灣體育組織參加奧運會比賽的相關情況??傊R粫谑?,百年中國奧運風云盡收眼底,令人感慨、自豪和振奮。
該書對中國奧運史上的一些疑難問題進行了有益的探討,如奧運在華傳播的起點、20世紀20年代中國奧委會與國際奧運的早期關系、“土洋體育”之爭對認識奧運文化的促進。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與國際奧運曲折發(fā)展的復雜關系,以及申奧從失利到成功的原因和啟示等方面,均取得不同程度的進展。為中國奧運史、中國體育史的研究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該書在廣泛搜集大量翔實史料的基礎上,嚴謹?shù)乜甲C了許多重要史實,極大地豐富了中國奧運史的內(nèi)容,披露了許多鮮為人知的細節(jié)。重要文獻方面有:奧運在華傳播之初,張伯苓呼吁:“我國應立即成立一支奧林匹克運動會代表隊”的講演內(nèi)容;刊載于天津青年會的《星期報》上的《競技運動》一文提出:中國要派高水平的運動員參加奧運會,中國要在奧運會上得到獎牌,中國要舉辦奧運會等內(nèi)容的詳細譯文:1928年,宋如海赴荷蘭考察第9屆奧運會后所著《我能比呀——世界運動會叢書》一書的主要內(nèi)容;中國參加第10、兒、14屆奧運會代表團成員的名單等。重要事件方面有:1932年中國體育界粉碎日本扶植“偽滿”參加奧運會的陰謀的斗爭;中華武術表演在第11屆奧運會上大獲成功;抗日戰(zhàn)爭初期,中國體育界堅決抵制日本東京主辦第12屆奧運會;1945年6月。中華全國體育協(xié)進會議決申辦1952年第15屆奧運會;1952年7月。周恩來總理批示:新中國要去參加奧運會并作重要講話;中國兩次申辦奧運會的曲折經(jīng)歷;北京奧運會倒計時一周年的系列歡慶活動等。重要人物方面有:李愛銳這位出生在天津的英國著名田徑運動員。奪得第8屆奧運會男子400米跑冠軍;在第11屆奧運會上,執(zhí)法美國與加拿大的男籃決賽的中國裁判員舒鴻;中央社特派記者馮有真是中國第一位隨奧運代表團出征采訪的記者;新中國奧運的杰出代表何振梁;中國奧運群星和殘奧會群英:中國臺灣著名選手楊傳廣和紀政等。
推薦理由:本書是北京市屬市管高校人才強教計劃資助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