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樹又見林》一書從生活出發(fā),娓娓敘說社會學的點點滴滴,不掉書袋子,幾乎找不到多少術語,但最后你會發(fā)現(xiàn),你也能像社會學家一樣思考問題了。請打開它吧。好好看看這扇通往世界的窗子,仔細瞅瞅這面照見自我的鏡子。本文摘自該書的緒論。
我是一個學以致用的社會學家。本書的主旨是說,我要實踐的社會學是什么,這有什么意義,為什么值得實踐。這本書想要揭示,社會學是如何滲透進生活的方方面面,從早報上的頭條新聞,個人的成長經驗,到世界上的種種迫害。社會學既包括雞毛蒜皮的小事,也包含驚天動地的大事,不僅有簡單的事,而且有復雜得遠遠超出了我們想象的事。
我以多種方式實踐社會學。當我思考社會生活如何運作的時候,當我寫作的時候,當我和人們一起努力探究世界的來龍去脈和我們在其中的生活的時候,我在實踐社會學。作為公司團體的咨詢顧問,在替人們掃除這個紛擾多元的世界所帶來的諸多關于種族、性別、性取向等困惑時,我是在實踐社會學。當我在街道、商店或超市閑逛時,或是待在臨街的飯店里,啜著一杯咖啡,看著與我擦身而過的人群和周遭的世界,質疑著什么是生活的真實,思索著是什么構成了這條將蕓蕓眾生連接起來的人生長河,是什么將人們凝聚在一起,又是什么將其撕裂為碎片,正如我的學生會說的那樣,這些都與我有關,我在實踐社會學。
我實踐社會學有很多理由。這個世界充滿了如此多的不必要的痛苦,而要有所作為,就要了解這些痛苦根源于哪里。在這個意義上,實踐社會學包含著深刻的道德層面。我并不是說要用善代替惡,我說的是一種更深更廣的道德,它觸及了以下問題的實質:作為人類,我們的本質是什么?是什么構成了我們的生命共同體?只要研究社會生活,就必然會遭遇它所產生的后果。社會生活產生的很多后果對人們的生活造成的損害是如此之大,以至于除非我們刻意否認或視而不見,否則我們就一定會問:“為什么會這樣?”一旦提出了這個問題,我們就需要借助工具來了解問題的走向,并設想如何改變現(xiàn)狀。雖然我們自己也身陷于問題之中,但實踐社會學卻可以提供一些解決問題的途徑。這不只是在幫助這個世界改變現(xiàn)狀,而且也是讓人們更容易在這個世界中生活,尤其在一些瘋狂透頂?shù)奶幘持?。實踐社會學幫助我們了解事物之間如何發(fā)生聯(lián)系,從而尋求改變哪怕是微小改變的方法。我們無法靠自己去改變整個世界,但我們能夠影響人們的決策,即如何參與世界、如何使世界更美好,即使這些決策只不過作用于我們的鄰里、家庭或工作場所之中。
如果我不相信有些事物可以變得更美好,我不會做這一切,所以,我不得不在我實踐社會學的理由中加上“信心”。我相信我們個人的選擇對我們生活的影響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大,事情未必總是一成不變,但是僅憑自己的力量,也不會有多大改觀。我們需要做點什么。而且我們需要做的,一定不是靠預感、個人意見和偏見。我們需要系統(tǒng)的方法,以描述這些事物,這正是社會學所提供的。我實踐社會學,也是因為它一直在提醒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本質是什么。社會學并不只是要探究外在的比我們更大的世界,社會學同樣關注處于世界之中的我們,以及我們與世界的關系。也就是說,社會學能夠引領我們探究我們自己:我們是誰?我們的生活是什么。我實踐社會學,是因為它提醒我:那些我們認為已經了解的事情,其背后還有很多是我們所不知道的。一想到這一點,我就會對社會學頓感敬畏。因此,雖然我學社會學是要了解這個世界,但也使我能夠觸及人類生活深層次的難以了解的基本特質。
實踐社會學是我們觀察、思考和理解這個世界的一種方式。實踐社會學使我們參與世界,也改變世界,在我們這個物種的生活之中扮演著富有意義的角色。世界在不斷把自身形塑和重塑成一個謎題:這世界都有什么來龍去脈,這和我們有什么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