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代理人實際上分為兩種,一種是和作者打交道的,他們的工作范圍主要是國內外的作者,代理作者的版權;另外一種則是指工作在出版社或代理機構,交往的對象是海外的出版公司。我們今天要探討的是后一種,也就是通常意義上的版權貿易。我國的版權經理人多是在80年代之后,特別是1992年中國加入世界版權公約和伯爾尼公約之后出現的。中國的版權經理人雖然時間不長,但發(fā)展是非常迅速的,從一開始很原始的做法做起,到現在基本和國際接軌,20年走過了國外用更長時間走過的路。
版權經理人的由來
作為職業(yè)的版權經理人產生于20世紀中葉。
進入20世紀,出版日益商業(yè)化,作者也發(fā)展成為專門的職業(yè),國際間的文化交流也日益增多,版權成為一種重要的國際性資源,因版權地域性和使用方式的不同產生的版權交易越來越頻繁,版權貿易市場發(fā)展迅速,版權經理人也隨之漸漸發(fā)展成為一種專門的職業(yè),并變得不可或缺。
適應版權貿易各個環(huán)節(jié)的需要,產生了不同的版權經理人。他們有的站在作者立場,代表作者利益,有的直接代表某家出版社的利益,有的充當多家出版社與多個作者或多家出版社之間的橋梁。通過幾十年的實踐活動,版權經理人形成了一定的規(guī)模,他們逐步聯合,發(fā)展建立相應的行業(yè)規(guī)范。每年的法蘭克福書展都為版權經理人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臺。
國外版權經理人,依照不同的功能角色,大致可以分為三種類型:
1.第一出版使用單位版權部門工作人員
這種類型是最多的,也是最普遍的情況。
按照慣例,當作者把一部書稿交到出版社的時候,通常會和出版者簽訂出版合同。在許多英美法系國家,為版權訴訟及版權進一步利用的方便,出版公司一般要求作者簽訂版權轉讓合同,即在出版合同中規(guī)定:作者同意出版者具有許可使用該作品其他版權(如翻譯權、影印權等)的權利(此出版合同也被稱為授權書,在購買版權的同時,應要求授權方提供諸如此類的有效授權證明)。當前大陸出版社取得境外版權授權絕大部分都是采用這個形式。
2.自由版權經理人
嚴格地說,自由版權經理人是屬于中介的性質,又分為版權代理公司的版權經理人和個人作代理的版權經理人兩種。在境外,版權經理人非?;钴S,一般來說他們代理的出版社都是一些中小型出版社。例如美國的一些大學出版社,雖然規(guī)模不是很大,但出版的圖書很有特色,他們通常會將本社版權事務委托給版權代理。版權代理和一些出版社有長期固定的良好關系,他們的合作時間比較長,關系也比較緊密,他們會定期或不定期地推薦適合出版的書目,工作效率也很高。
在境外,以個人從事版權代理居多,而在國內則以版權代理公司為多。國內有許多不錯的版權代理公司,例如中華版權代理公司、天津版權代理公司、廣西萬達版權代理公司等等,在多年的版權代理工作中,他們服務熱情主動,也掌握了大量的出版資源,特別值得提出的是,這些代理公司和國內外的出版社聯系十分緊密,了解國內外出版社的出版資源和出版需求,可以有的放矢地向國內出版社推薦選題并把適合海外出版的國內圖書及時向外推薦。
3.作者本人擁有版權
這種情況在版權交易中并不多見,但也時有發(fā)生,而且多發(fā)生在一些學術著作或是銷量不大的圖書,這類作者一般屬于學者類型。當然,也有極個別實力雄厚的作者,也會將版權保留在自己手中,他們知名度極高,作品以其他語種發(fā)行并暢銷的可能性極大,所以他們或不愿意出版者從中分利,或不放心將權利委托他人。根據筆者的經驗,一般情況下只要作者不是以贏利作為主要目的來洽談版權轉讓的事情,通常比較容易處理,甚至得到作者中文版權的無償贈送。
有的時候,也有這種情況:某本圖書的英文版權在原出版社處,而其他文本的版權在其他的版權代理人手中;某本圖書的第一版在原出版社,后續(xù)版本在作者自己手里;某本圖書文字版權在一個地方,其他權利,例如多媒體電子文本和音像制品等則在另外一個或幾個地方。
版權經理人的基本素質
1.良好的外語條件
作為一個版權經理人,首要的條件就是外語,這是一個基本的條件?,F在和剛開始不一樣,那個時候打交道的對象主要是港臺出版商,現在不同了,應說客戶遍及世界各地,不要說版權經理人,就是一般的編輯,在挑選選題的時候都離不開外語,不可能干什么都帶個翻譯。隨著時代的進步,外語的問題越來越重要。不要相信期待對方全講中文。
2.熟悉掌握版權業(yè)務
和國外版權經理人打交道,要了解相關的版權知識,交往時才有共同語言,在版權貿易的操作過程中,有許多通行的慣例做法,比如版稅的高低水平、版權查詢的流程等等,都應該熟悉了解。此外,熟悉我們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和管理辦法,都是十分必要的。
作為一個版權經理人,版權的基本知識是十分重要的,版權的知識和其他知識一樣,也分為初級的,中級的和高級的。
初級的是最基本的,比如說版稅,利潤,預付款,版權合同的基本內容,這是版權的基本話語,沒有這些,就沒有共同語言。中級的內容應該包括和你公司打交道的對方的情況,他們的經營特點和版權貿易程式。這些內容非常重要,對于能夠最大利益化有很大作用。
高級的我以為就比較復雜了,至少對于版權發(fā)展的歷史應該知道了解一些,知道幾個法令,幾個公約,讀過幾本有關的圖書。
3.遵守交往禮儀規(guī)則
從事版權貿易和其他貿易一樣,有著約定俗成的禮儀規(guī)則,遵守這些禮儀規(guī)則一方面是保證版權貿易的順利進行,一方面也是國內出版社版權貿易人員精神風貌的一種體現,也是對人尊重的一種表現。很多看來是很小的事情,卻體現出一個人的素質修養(yǎng)。例如整潔的衣裝,良好的精神面貌是雙方見面時必有的,否則對人是一種不尊重的表現。另外,特別指出的是,預定的約會一定要遵守時間,特別是在書展上,大家的安排都比較滿,如果不遵守時間,勢必給談判對方帶來不必要的麻煩。還有特別指出的是,回應反饋要積極。有的出版社在聯系版權索要樣書的時候十分主動,但當得到對方樣書,對方等待反饋意見的時候,則不再主動,少則數月,多則半年再也沒有消息,對于對方的催促函件也不及時回復。甚至在這樣情況下又開始和同一家出版社聯系新的版權,結果可想而知。
4.和諧的人際關系與溝通能力
版權經理人的工作說到底,歸根結底都是和人打交道。所以要想做好版權工作,就要學會和人打交道。和人打交道就要掌握必要的技巧。
首先,要有溝通能力,說話要得體,到位,給對方一種親切感和信任感。其次要建立一種和諧的人際關系。搞版權的都知道,全世界每年出版的新書不計其數,但真正好的圖書,或者說適合版權的圖書就沒有那么多了,有些選題大家都在搶,輸出也是一樣,有些選題都差不多,買誰的都是買,這種情況下,人際關系就顯得尤為重要。人都是有感情的,中國人一樣,外國人也一樣,如果能做到談判對象在做業(yè)務的時候,第一能想到你,向你推薦圖書,向你詢問版權,條件能向你優(yōu)惠,我覺得就成功了。
版權經理人的發(fā)展前景
在中國,版權經理人是一個朝陽行業(yè)??梢赃@樣說,今后的中國出版社,不管是大的出版集團,還是有特色的小型出版社,不管是引進還是輸出,都離不開和國際的交往,必須有一批這樣的人才,版權經理人也許會朝著專業(yè)化、代理制方向發(fā)展,但相當一部分還會在出版社之內,或者說出版社要有這樣的人才。版權經理人在單位工作有特殊性,單位領導如果覺得重要,就要為其發(fā)展提供必要的條件。第一,在業(yè)績考核上,要對版權經理人的工作有一個科學的考核機制,這個機制的前提就是對其工作有充分的重視,能夠調動其積極性。第二,在出國,進修等方面給予適度傾斜,有利于工作。這些年我們和世界的交往增多,出國的機會也增多了,國外的書展,無疑是談判,了解業(yè)務的好機會。要舍得在這方面投入,有投入才有產出。
我國圖書產業(yè)“走出去”戰(zhàn)略是時代的要求,是我們出版界光榮艱巨的任務,也是新時代出版工作者包括版權代理機構的光榮任務。中國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版權貿易,它是宣傳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徑之一。
版權經理人在走出去擔負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前面說到,目前階段主要是版權貿易和圖書,讓國外的出版商了解我們的產品,就是版權經理人的重要任務。我們應該承認,輸出比引進困難得多,走出去是一項長期的工程,也是一項綜合的工程,我們要開動腦筋,采取各種辦法,讓走出去落到實處。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