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她都是我的大學同學,畢業(yè)后各自生活、各自戀愛、各自發(fā)展,卻因了一些枝枝蔓蔓的糾結重逢了。
重逢的時候,恰好各自曾經的愛情都終結了。同是天涯淪落人,兩人互相安慰著,走出前情的陰影后,便傳來他們相戀的消息。
共“患難”過的愛情,應該說是相對比較牢靠的,但卻不盡然。
他被派去外地公干,要呆三個月。在異鄉(xiāng)看到一個熏衣草的枕頭,想起她對熏衣草的迷戀,于是買了下來,給她寄回去。打電話的時候,不小心抱怨了一下:“那枕頭好沉,郵費要五六十元呢,想想真不劃算?!?/p>
她一聽就不開心了:“你別這么市儈好不好?五六十元錢,也不是掏不起……你要心疼錢,你就別買,也別寄了……”這樣扯著扯著,就上升到愛與不愛的高度上來:“你對我根本不是真心的,你要真心愛我,金山銀山都肯為我花,何況這么點兒郵費?!”
原本是好好的一件事,卻鬧得冷戰(zhàn)了好些天才結束。
他喜歡喝酒,碰上應酬總是喝得醉醺醺的,像團爛泥一樣被司機架回來。她心疼他的身體,嘮叨著,要他戒酒。他嘴上答應著,實際上卻戒不了。于是她又生氣了,又吵架:“你根本就不愛我!但凡我在你心里有點兒分量,你也不會把我的話當耳旁風!”……
這樣的爭執(zhí)多了,心也就遠了,分手就成了一種必然。后來碰到他,我問起原因,他有些苦惱:“我是喜歡她的。出差在外頭,看到她喜歡的東西,我總會忍不住給她捎回來……可是,每次一不小心惹惱了她,她總會說我不愛她——這樣的話聽多了,我自己也疑惑起來,覺得自己似乎不是真的愛她,只是相逢時兩人恰好都在情感脆弱期,為了彼此取暖才走到一起的。有了這樣的想法之后,便成了一種惡性循環(huán),到最后便覺得,我對她真的沒有愛情可言了。所以,就分手了?!?/p>
這番話,聽得我唏噓不已。愛情本來就是很飄渺的東西,到底愛沒愛,似乎也只是存在于神經系統里的一種感覺,有點類似于精神信仰——你認為它存在,它就存在;相反,如果你不斷地否定它的存在,它也就會不存在。
在我看來,他是愛她的,否則也不會在出差時還惦記著她的熏衣草;她也是愛他的,否則他就算喝到胃出血她也只會漠然處之??墒?,她頻繁地在他的耳邊“催眠”,提醒他“你不愛我”。久了,他便對自己的感情也產生了懷疑,也覺得:嗯,是的,我不愛她。
也許,我們該以此為戒,下次吵架,不管怎么樣都行,就是不要去提醒他:“嗬!你不愛我呢”——把自己的男人給“催眠”成一個不愛自己的人,實在是有點兒犯傻!
責編/魏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