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窩子
洋井所在地,北京人稱之為“井窩子”。北京的小康人家及鋪戶,大都雇用挑水的。那些以挑水為業(yè)的山東人,其全部生產(chǎn)工具只有一輛獨輪水車,一副水筲和一根扁擔。水車的兩側(cè)各置一個長圓形的水箱,貯滿水后有千兒八百斤;而那木輪與軸瓦緊緊地磨擦著,不時地發(fā)出一陣陣吱吱吱吱的刺耳聲響。
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自來水得到了清政府的許可,流入大清帝國的首都。此前,香港于1863年成為第一個安裝自來水的中國城市,旅順、上海、天津、青島、廣州、武漢等城市也聞風而動。
54米高的鋼結(jié)構(gòu)水塔豎起在東直門護城河邊的曠野上,“這是當年東直門外唯一高過城墻、城樓的建筑物,攀登上去,可以望見紫禁城的黃琉璃瓦,所以禁止人們攀登?!保ā堵捓媳本┑淖詠硭粪囋凄l(xiāng))總長約190公里的自來水管開始迂回穿過城墻,皇城墻、護城河、金水河、王謝門前,與四通八達的京城排水系統(tǒng)(明永樂年間修)并行或交錯,將處理加壓過的孫河水(孫河在安定門外沙子營)送往分布在東城和西城的約420個水龍頭。歷經(jīng)因“動土”皇城帶來的諸多麻煩——先是1908年11月,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駕崩”,內(nèi)務(wù)府要求京師自來水公司再將正在安裝管線的出殯線路填平,配合他們的出殯演習;隨后,有宗室貴族認為安裝水管破壞了塋地的風水,“忽出阻止”,將工期拖延了兩個月時間,官督商辦的京師自來水廠總算來勢洶洶,從1909年年底開始,京城各報上便出現(xiàn)了“放水奉贈、不取分文”的廣告,宣稱從1909年冬起,北京將在繁華地段分地區(qū)分期送水一周,贈送期間,居民可以到指定地段的水龍頭隨便取水,整個活動一直持續(xù)到1910年的春天。
而喝慣了井水的北京人在自來水的宣傳攻勢前的反應,并不如預期的熱烈。1910年,北京城內(nèi),自來水的使用者似乎只有3000人(《老北京的居住》白鶴群)。1911年,京師自來水公司為了達成2萬戶的安管預期,(當時北京城約有25萬戶)不得不動用農(nóng)工商部和內(nèi)外城巡警總廳的官方影響力,一方面勸導居民飲用自來水,另一面整頓京城的水井業(yè)。
從1910年3月開始,京師自來水公司開始向北京市民售水,水價外加專人送水入戶的運價,一挑水賣銅元一枚。一挑自來水(75斤)的分量相當于“井窩子”所售井水的一擔半,按照《老北京的水井業(yè)》的說法,民國時期,“井窩子”的井水價格波動很大,每大桶(50斤)井水平價為銅元二枚,漲價時可以賣到銅元十二枚。在北京通水初期,自來水相對于井水似乎稍具價格優(yōu)勢,但幾年后,自來水公司為了控制成本,將水價上調(diào),價格優(yōu)勢不再明顯。
1911年,自來水公司的預期入戶安管目標為8%。到了1922年,京師自來水公司開業(yè)12年整,北京市的自來水管入戶數(shù)目只有5000多家,入戶率仍然徘徊在3%上下。自來水公司將業(yè)務(wù)增長緩慢的阻力歸結(jié)為水井行業(yè)的競爭和滿人的抵觸兩條(《清末北京擴充自來水專管史料》)。
1910年,有水夫?qū)⒕畵饺胱詠硭?,充當自來水出售,更有甚者把臟物摻入自來水里,引起了市民對自來水公司的投訴“近日用自來水泡茶,過久面如油?!?926年,一水夫與在正在前門外安裝自來水管的施工人員發(fā)生沖突。井業(yè)工會就此發(fā)動了京城水夫大罷工。井業(yè)工會向警察廳和市政公所提出要求,指責自來水不潔,要求全面取締。讓北京城供水全面回到水井供應時代。1928年,總商會、社會局、公安局出面調(diào)解,提出緩解矛盾,救濟失業(yè)水夫,由自來水公司出資,每戶貼洋30元。1929年8月15日,《益世報》披露自來水公司股東會報告,本年“支出水夫匠役工食洋三萬二千三百三十五元七角”。
在自來水前,北京居民的城市生活用水多由水井業(yè)掌握。從清乾隆年間開始,北京城內(nèi)原本免費向居民供水的官井開始為私人承租,承租一口井,也就是包下了幾條胡同,幾百人家的吃水、用水。居民需要為他們所使用的每一滴水付款。承租水井的行當被稱為“井窩子”或是“水窩子”,
每個“井窩子”都會雇傭3~4位水夫,每天天亮之前,水夫們便要開始用轆轤將井水搖上地面,裝滿水車,送水至居民家中。這些推著水車穿街過巷的水夫大多是山東大漢,白毛巾包頭,穿中式褲褂。為了避免用戶產(chǎn)生汗水滴進水車的不良聯(lián)想,他們再熱的天也不打赤膊。平日穿毛布底兒的灑鞋,冬天井邊結(jié)了冰,便要換上豬皮做的毛窩來防滑。
對于大多數(shù)北京人來說,自來水并不是自動送上門的。由于修建之初對于消防的考慮重于民生,京師自來水公司的水管只覆蓋幾條大街。裝在街面上的水龍頭有專人看管,一年四季,除了每天中午休息外,從早上六點左右到晚上六點左右,市民均可持水票購水。若要安裝入戶須交納100元以上的工料價,普通家庭很難負擔。
相比之下,井水反倒是一種更為方便的“自來”水,尤其引進了洋法鑿井后。1900年,德國人某君在琉璃廠櫻桃斜街的小院內(nèi)打了一口洋井?!八肚遒?,市民爭相汲取?!保ā侗逼铰眯兄改稀否R芷庠),北京水井的水質(zhì)得到了明顯改善。
民國時期,關(guān)于壟斷京城用水的水井行業(yè)究竟有多少從業(yè)人員這一問題,缺乏確切統(tǒng)計,有2500人或六七千人多種說法。對于自來水與水井業(yè)的競爭,自來水公司似乎有所準備。
《北京自來水公司檔案史料》中說,公司從1909年5月開始預先對外招募負責看管水龍頭的水夫,除了看管水龍頭,“井窩子”水夫的第二個轉(zhuǎn)業(yè)選擇是改送井水為送自來水——早期的自來水龍頭設(shè)在主干道附近。
自來水發(fā)展的另一障礙是滿人的抵制。滿人實際上與“井窩子”頗有淵源——壟斷京城水井的山東人據(jù)說最早都是隨八旗入關(guān)的伙頭軍,是滿人幫他們戰(zhàn)勝了之前負責送水的山西人和北京本地人。在自來水公司籌備階段,滿人便參與制造、傳播了關(guān)于自來水的謠言“自來水是陰水”、“自來水是洋胰子水”。搞得自來水公司登報解釋:“那水管子里面有些冷氣,被水的壓力催得緊,一時散不盡,就跟著水一塊兒出來了。所以水里頭有些白泡兒,不過一分多鐘的時候,那水泡就化得干干凈凈,這個水就全變清了?!保ā缎y(tǒng)年間自來水第一次流進北京》尹媛萍)
盡管有人推測1908年,慈禧批準自來水進京的主要原因是消防,(1907年,宮中的緞庫發(fā)生了大火,1821年到1900年,北京范圍內(nèi)發(fā)生了27次大火,平均2.96年一次。)然而,直到1923年,建福宮大火的時候紫禁城內(nèi)仍然沒有裝上自來水,聞訊趕來的全城消防力量不得不將所有的水龍都接到一起,吸取紫禁城外御河的河水來滅火,由于水源太遠,水龍只夠接一根,對于滅火的幫助不大,那場火燒了三四百間房屋。直到1924年,溥儀出宮后,自來水才得到了進入紫禁城的通行證。
實際上不僅是滿人,有些經(jīng)濟實力的店鋪和富戶都更愿意請工程師在自家院子中鑿洋井,而不是購買自來水。除了洋井之外,代替安裝自來水的另有壓水機和蒸餾水等。鑿井之風一直持續(xù)到1934年,北平政府為改善自來水的普及情況,下令限制添建水井,改造原有水井。1938年,自來水的普及率也終于在這條政令的幫助下達到了10%。
(責任編輯 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