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州BRT(Bus Rapid Transit)出現了這樣一種怪現象:兩款車身長度相同、配置相近的BRT專用客車,同一條線路耗油相差9L。
中國客車市場起步較早、造車經驗較豐富的丹東黃海卻比后起之秀江蘇常隆費油?六缸發(fā)動機卻比五缸費油?種種奇怪現象引起了業(yè)內人士、專家學者和相關媒體的關注。
據介紹,江蘇省常州市BRT 1號線于今年1月1日正式投入運營,5月全線貫通。
記者了解到,常州同一線路運營的兩款BRT在配置上相差甚微。丹東黃海DD6186S01采用德國MAN六缸發(fā)動機,歐Ⅲ排放標準;而常隆YS6180G采用瑞典斯堪尼亞五缸發(fā)動機,歐Ⅳ排放標準。在變速器上,前后二者分別采用福伊特和法士特兩大知名品牌。鉸接盤則采用同品牌的虎伯拉鉸。
同樣是國際上口碑很好的大品牌的配置和國際先進的技術,為什么會存在如此重大的差異呢?
重慶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教授王健告訴記者,從整體上來講,這兩款BRT在配置上是相似的。從技術角度來講,德國的MAN發(fā)動機和瑞典的斯堪尼亞發(fā)動機的耗油量最大差距也不會超過3-5L,這不能完全解釋二者耗油相差9L的情況。另外,二者發(fā)動機的技術指標和工藝標準基本相同。變速器和控制底盤都是很相似的配置。
但是常州市公交公司相關負責人向記者透露,油耗較高的那款車采用的國產零部件較多。對此,王健認為,這一點并不能說明像空調這種國產零部件的運用會對油耗產生較大影響。同時,司機輪崗的對比實驗也排除了司機駕駛習慣對耗油影響的說法。
王健分析說:“即使關鍵零部件全部采用原裝進口產品,質量和技術含量都比較高,如果關鍵零部件之間的匹配度不高的話,車輛的油耗同樣不能令人滿意。”
專家認為,客車產品不是簡單的整合,而是一個完整引進零部件和技術并進行設計和改進的過程。在設計和改造中是存在訣竅的,所以國產廠商應該在產品匹配和改進方面下更大的功夫。像丹東黃海這樣國內大型客車企業(yè)應在其原有客車生產經驗基礎上多多吸取經驗教訓,更多地在程序上進行技術的改良和革新。
據相關人士介紹,常州市公交集團公司的丹東黃海BRT目前仍在正常運營中,因為BRT技術在國內屬于領先地位,即使是相對耗油量較大,但黃海的BRT還是在國家制定的耗油標準之內的。此問題的徹底解決仍是一個需要深入分析和實地技術考察的過程。
“常州BRT事件暴露出了中國客車制造市場的問題,這對客車市場是一種警醒和促進?!蓖踅「嬖V記者,首先,常州BRT在同一線路采用了兩個品牌的產品,這是一個偶然的機會將二者進行對照,從而顯示出客車制造產業(yè)存在的問題,在技術革新方面是具有積極意義的。只有發(fā)現問題才能解決問題。其次,制造商、運營商和購買者應客觀地評估車輛,對整車市場有一個全面綜合的考量,從而建立正確的消費觀。而不能盲目地過度崇尚國際大品牌,不能將先進的技術和高配置的零部件當作生產高性能客車的惟一標準。
“中國客車企業(yè)想要占領國內市場,走入國際市場就必須遵循市場的規(guī)律。在引進國際尖端技術的同時還應注重自主研發(fā),將優(yōu)良的技術和先進的配件進行最優(yōu)化的組合,以適應自身的發(fā)展?!蓖踅≌f。
或許這將是中國客車市場的一次反思,我們將繼續(xù)關注并期待著問題的盡快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