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重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和參與體格檢查(通稱體檢),并感受到規(guī)律體檢帶來的健康效益。盡管如此,一般人都認為體檢對中老年人和特殊崗位人士(如易污染環(huán)境工作人員等)是必要的,而對于青年,尤其是學齡期的青少年兒童似乎是可有可無的。殊不知,無論從學生健康角度而言還是從學校管理角度來說,重視青少年學生體格檢查,建立健全完整的健康檔案都是確保學校正常教學秩序,提高學生體質,預防意外傷害的重要保證。這項工作除了與教育主管部門、學校直接管理者和具體分管的學校衛(wèi)生老師有關外,更與負責和直接介入學生身體活動的體育教師有著密切關系。
一、體格檢查的概念
體格檢查是指對身體進行一系列醫(yī)學檢查,即對人體形態(tài)結構和機能發(fā)展水平進行檢測和計量以了解體育運動參加者的基本身體狀況,是運動醫(yī)學和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生健康水平、確保學校體育安全的重要前提。
二、體格檢查的目的與意義
體育教師對學生進行體檢或了解體檢結果的目的在于了解學生身體的發(fā)育程度、健康狀況和機能水平等基本情況,以根據學校體育教學原則安排有針對性的具體的體育鍛煉計劃,最終實現學校體育培養(yǎng)學生體育興趣、提高學生運動技能、促進學生健康水平的根本目的。具體意義有: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據此確定其能否參加體育鍛煉及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了解學生身體特點有利于運動員選材;作為評價體質的依據;通過對體檢材料的前后對比,為評價教學和訓練水平提供客觀依據;研究運動促進健康的作用效果;為合理安排體育課堂、課外活動以及校外體育活動提供依據;為進行學校體育活動的醫(yī)務監(jiān)督提供前提和保證。
簡言之,學生的體質和健康狀況存在差別,特殊體質或特定疾病的學生參加的體育活動的性質是不相同的。比如學生有先天性心臟病則不能進行劇烈運動,如學?;蝮w育教師沒有對學生進行相應的體格檢查或檢查不認真,或沒有及時通知本人采取必要的治療和防范措施,但仍要求其參加劇烈的體育運動項目就容易致使該生在體育教學中突然死亡。
所以,體格檢查不僅是運動醫(yī)學工作者的一項主要任務,也是體育教師的重要工作內容。因為只有通過體格檢查,首先獲得學生的身體形態(tài)特點、發(fā)育程度、健康狀況、機能水平的各種準確信息,然后根據這些信息有針對性地、科學合理地組織實施體育鍛煉和運動訓練,才能保證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健康水平和運動技術水平的提高。此外,體格檢查對學校學生體質檔案的建立、對運動員選材、對人類各種疾病的防治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三、體格檢查的內容
體格檢查的內容很多,應當根據體檢的對象、目的和階段的不同進行選擇。一般包括詢問既往傷病史、運動史、臨床健康檢查、姿勢檢查及人體測量。有時除一般檢查外,還需要特殊的專門檢查(化驗、X光、心電、腦電、肌電、超聲心動、肌肉針刺活檢等)。對體育運動參加者進行體檢,應著重于心肺機能能力的檢查。
詢問傷病史的目的在于對目前健康狀況及體質強弱做初步了解并為下一步檢查的選取提示重點。重點詢問那些影響內臟器官機能和影響運動能力的傷病,如:心臟病、高血壓、結核病、哮喘、肝炎、腎炎、癲癇、關節(jié)炎以及肢體疾患。具體要了解傷病發(fā)生的原因、時間、治療過程、痊愈程度、目前情況以及對生活、學習和體育活動的影響等。運動史主要詢問既往體育活動情況、運動項目、年限、運動水平、運動時身體反應、是否有過運動性疾病和運動損傷史(原因、時間、治療過程、痊愈程度、目前情況等)。重點了解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的家族史。女學生有時還需要了解月經史等。
健康檢查內容非常多,主要有內外科、神經、五官、血液檢查等,一般多采用簡單物理診斷方法,必要時選擇心電圖、超聲、化驗等特PpYQVEkNIsZObwxIjBSSKg==殊專門檢查。對學校體育參加者多側重心血管系統,主要指標有心率、血壓、心臟形態(tài)和心臟機能(心音、心律等)。
姿勢有靜態(tài)姿勢和動態(tài)姿勢。前者主要包括直立姿勢和脊柱、胸廓、腿、足的形態(tài)等,后者主要指步態(tài)狀況。
人體測量主要指人體外部形態(tài),包括體重、身高、坐高胸圍、呼吸差、肩寬、骨盆寬、肢體的圍度和長度等;機能檢查重點為心血管系統和呼吸系統機能,常用方法有:一次負荷實驗、聯合運動負荷實驗、臺階實驗、肺活量測試、身體做功能力(PWC170實驗)和最大攝氧量測試等。目前反映學生身體健康狀況或者體質水平的常用綜合指標體系為體適能(physical fitness),具體內容和方法在后續(xù)內容中專門介紹。
需要強調的是,反映學生身體健康狀況或者影響學生學校體育活動程度和范圍的因素非常多,也就是說學校體育體格檢查的內容非常多,一般情況下很難全部完成,也沒有必要全部進行檢測。需要根據學生的年齡、性別,學校體育的性質和內容,甚至于不同地域和氣候因素以及體檢的具體目的、可行性等進行綜合考慮,篩選簡單、準確、可行的項目進行動態(tài)評估。
4 體格檢查的實施
由于體格檢查需要一定的醫(yī)學知識和基本技術,所以體檢的實施可以由學校衛(wèi)生老師具體負責,也可以由衛(wèi)生老師和體育教師一起進行。但對于學校體育過程中的體檢依然有別于醫(yī)院體檢,其重點應放在對體育活動有重要影響的器官和系統的檢測,尤其是運動應激機能檢測更有意義,因此單純靠醫(yī)學工作者也很難完全勝任此項工作。所以一般建議由具備運動醫(yī)學背景的人員來實施,或者由衛(wèi)生老師和體育老師聯合完成,其中體育老師提出體檢的目的、要求、重點指標,由衛(wèi)生老師具體負責體檢過程、結果的閱讀與分析、體檢材料的管理等,最終再以體檢結果的個體動態(tài)分析以及群體狀況分析為依據由體育教師有針對性地合理安排學校體育活動的具體項目、強度、量、頻率、注意事項以及其他教學活動,以實現學校體育的最終目的。
體檢的主要時間點以及間隔時間的長短沒有統一的定論,主要依據學生的個人狀況、學校體育活動的具體安排或者其他特殊原因而靈活安排。一般常見時間點為:入學(入學校業(yè)余運動隊)時、畢業(yè)時、業(yè)余運動隊集訓期和比賽(運動會)期(一般前后常規(guī)進行,必要時在中間不同時刻也需要選擇進行,該部分與訓練和比賽的醫(yī)務監(jiān)督相似)、體育活動反應異常時(如運動中或運動后心率、血壓、主觀感覺等出現異常反應)、身體出現傷病時和傷病恢復后重新參加體育活動時、因各種原因停止正常體育活動較長時間后恢復正常體育活動時、重大家庭變故等身心應激后參加體育活動時等。
上述體檢可以對所有學生集體測試,也可以根據需要對部分或者個別學生選擇有針對性地測試部分項目。一般建議教育主管部門、學校主管領導根據不同地區(qū)和學校的特點制定適宜自己學校校情的學生體格檢查制度,由學校衛(wèi)生老師和體育老師共同負責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對學生進行相關檢測,并把測試結果科學分析后建立健全學生健康檔案,及時向班主任、家長反饋并提出糾正建議,同時由體育老師合理安排學校相關體育活動內容,預防運動猝死。
5 依據體格檢查的結果建立學生健康檔案
健康檔案就是人的健康資料的文檔形式,即體格檢查、體質測試、身體素質測試、心理健康檢查以及疾病等與健康相關的文字、圖片、圖像及其它各種形式的原始記錄。它是了解學生的病史,診斷疾病,指導學校體育活動的開展非常重要且不可或缺的資料。“體育與健康課”為學生建立健康檔案提供了可能。一個人在一生中,在不同的年齡階段都有其特有的體質特點及發(fā)展變化規(guī)律,建立個人健康檔案能使每個人隨時了解自己在各個時期的體質狀況;對于檢查出來的疾病,可以在醫(yī)生的指導下及早治療;體育部門和衛(wèi)生部門可以隨時了解和掌握每個人的身心狀況,每個人所獲得的體育健康衛(wèi)生知識和個人衛(wèi)生行為等情況;有利于體育與衛(wèi)生工作緊密結合,及時采取有力的措施,不斷增強每個人的體質,增進健康,同時避免一些因學生特異體質造成的體育運動傷害事故的發(fā)生。個人健康檔案中的數據資料,可以為體育教學、訓練、鍛煉、健身提供科學依據;便于體育教師、醫(yī)務人員或本人根據個人的年齡、性別、體質狀況安排體育教學、訓練、鍛煉內容,采取合理的教學方法,開運動處方和制訂科學的健身計劃。這對于一個人能健康、快樂走完自己的一生具有重要意義,對于一個國家的強盛更是意義重大。
健康檔案的基本內容與體格檢查的結果基本一致,概括起來講應當包括生物學、心理學、體育與衛(wèi)生知識、社會適應能力四個基本內容。最主要的應該是生物學內容,由身體發(fā)育水平、身體功能水平、身體素質及運動水平組成。身體發(fā)育水平包括:體格、體型、體姿、營養(yǎng)狀態(tài)和身體成分等;身體功能水平包括機體的新陳代謝狀況和各器官、系統的效能等;身體素質及運動水平包括速度、力量、耐力、靈敏、協調、柔韌等身體素質及跑、跳、投、攀爬等運動能力。
以學生體格檢查和健康檔案的建立為代表的學校衛(wèi)生和體育工作涉及大量數據處理、統計和評估,如果僅測試而不進行科學分析管理則失去其本身價值;如僅靠手工方法解決又非常繁瑣且容易出錯。所以,對于這些大量數據建議進行健康檔案的計算機管理和動態(tài)評估,可以使用成熟的體檢管理軟件,用來完成體檢后的評價、統計及上報表格編制,使學校體育工作走向規(guī)范化、信息化和自動化的軌道,這樣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減輕了工作強度,節(jié)省了大量的人力,而且使統計質量有了保證,使數據具有高度的準確性,提高了資料的可信度。
綜上所述,近年來隨著“生物-心理-社會”新醫(yī)學模式的建立和體育科學界在運動處方和體適能研究領域的迅速進展,使得學校體育工作者必須更新理念,補充新知識,學習新技能,提高綜合素質以應對更多的挑戰(zhàn),同時當然也獲得更多的發(fā)展空間和全新機遇。相信我們廣大的一線體育教師通過各種途徑的學習,一定會對學生體質健康的提高起到無可替代的作用,對我國學校體育工作的促進做出獨特貢獻。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Z],教育部文件,2002.
2.宋大維.北京市中學生體育傷害事故研究,北京體育大學碩士論文[D],2004.
3.教育部.學校衛(wèi)生工作條例[Z],教育部文件,1996.
4.譚飚.關于新世紀學校體育的思考——談學生健康檔案的建立[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2002,19(2):82-85.
5.Ades PA.Preventingsuddendeath,cardiovascularscreeningofyoung athletest [J].The Physician and Sports Medicine.1992,20 (9):75.
6.林建棣.對運動性猝死的研究[J].解放軍體育學院學報,2002,15 (2):156.
7.楊溢,陳淼.體檢管理軟件在學校體育衛(wèi)生工作中的應用[J].中國校醫(yī),2000,14(5):391-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