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面癱;中西醫(yī)結合;護理;體會
中圖分類號:R745.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08)02-0056-01
面癱是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面神經病損所致的面肌癱瘓,中醫(yī)又稱“口僻”、“喁僻”,現代醫(yī)學稱“面神經麻痹”。臨床以周圍性面神經麻痹多見,主要表現為:額紋消失、眼瞼閉合不全、口角歪向健側、食物滯留齒頰之間,患側鼻唇溝變淺或消失。早期治療過程中是否有良好的護理是治療成功與否的關鍵,對避免或減少后遺癥的發(fā)生有積極作用。現就面癱的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本院針灸科2001年6月~2006年6月共收治面癱患者172例,其中男94例,女78例;年齡在4~93歲之間;發(fā)病時間最短4h,最長2月;單側患病169例,雙側患病3例。排除核上病變所致的中樞性面癱及腫瘤、外傷引起的面癱。
2、治療方法
0FwmuvhTyD+zB9bErIdQ4ca5jhchRHgJlpzG1RjJ+zE= 2、1針灸治療
地倉透頰車、承漿透大迎、陽白透魚腰、四白透迎香、太陽透上關、翳風、攢竹、下關、牽正、風池、太沖、曲池、合谷、足三里,每次取主穴4~6個,發(fā)展期局部輕刺激,輔穴2~3個,強刺激法,10min運針1次,留針30min,每天1次,7天為1個療程,恢復期可用SMZ-10A型脈沖針療強刺激。
2、2藥物治療
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復方丹參250m1靜脈滴注,每日1次。口服地巴唑2#/次Tid,強的松1mg/kg,d頓服(帶狀皰疹禁用)、B族維生素。對膝狀神經節(jié)損傷患者可加服阿昔洛韋片,恢復期可給煙酸0.05~0.1g口服Tid。
2、3中藥治療
風寒型選牽正散加減,風熱型選小柴胡湯加減。每日1劑,水煎服。
3、護理
3、1情志護理
大多數患者起病突然,因外貌的改變、語言障礙、進餐困難、社會能力下降、擔心疾病預后等多方面的原因而產生焦慮、恐懼、憂郁、緊張心理,因此,護理人員應根據不同年齡、文化程度、病情輕重有針對性地耐心向患者解釋本病的病因、病程、疾病的預后,同情、關心病人,以緩解患者緊張、恐懼心理,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以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積極主動配合治療。
3、2眼部護理
患者因眼瞼閉合不全或不能閉合,使角膜長期外露,易感染、損害角膜,因此,應加強眼部護理,減少用眼。急性期注意休息,盡量避免外出,必要時戴太陽鏡,同時滴一些有潤滑、消炎、營養(yǎng)作用的滴眼液,睡覺時涂抗生素眼膏,蓋無菌紗塊。
3、3面部護理
用溫濕毛巾熱敷面部,患側作環(huán)行按摩,按壓人中、陽白、四白、地倉、頰車、聽會等穴。教會患者自行對鏡做皺額、閉眼、吹口哨、示齒等動作,每日2~3次,每次4~8min。
3、4飲食調護
患者因咀嚼不便,進食量減少,可造成潛在的營養(yǎng)失調,故應加強飲食護理,鼓勵患者進食,將食物放在健側舌后方,細嚼慢咽,少食多餐,根據患者的體質合理調配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的軟食為主,多食粗糧、新鮮水果、蔬菜、動物內臟、瘦肉、骨頭湯、魚類、豆類等。避免辛辣、生、冷、硬等刺激性強的食物,餐后加強口腔護理,將殘留于口腔中的食物全部清出并清洗口腔。
3、5健康指導
(1)保持心情舒暢、勞逸結合、睡眠充足;(2)忌用冷水洗臉、避風寒,注意避免空調、電扇直吹身體;(3)外出時輕柔面部、耳后、頸部,增強御寒能力;(4)合理安排工作、學習、生活,調整飲食,避免不良因素的刺激;(5)告知患者本病的常見誘因(掏耳朵、剔牙、飲酒、生氣、勞累、受涼等),并指導患者掌握一些家庭護理常識,以達到更好地配合治療的目的。
4、小結
面癱是由于人體氣血不足,經脈空虛,風寒之邪乘虛侵襲,使局部經絡淤滯、筋脈失養(yǎng)所致。治療上采用祛邪通絡、補益正氣,以針灸為主,輔以藥物內服。護理方面加強癥狀護理,調節(jié)情志,注重飲食調護、健康指導工作,使病人掌握一些自我防護知識,積極主動配合治療及護理。通過幾年的臨床實踐,筆者認為,早期積極治療是關鍵,而優(yōu)質的護理是提高面癱病人臨床治愈率減少并發(fā)癥的重要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