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父的寬松教育
1910年11月21日,錢鐘書出生在江蘇無錫的一個書香門第。錢鐘書出生的時候,他的伯父錢基成還沒有孩子,面臨無后的危險。祖父便按照封建家族的傳統(tǒng),做主將錢鐘書“出嗣”給了長房,由大伯父抱養(yǎng)。
錢基成將錢鐘書視為掌上明珠,對他十分溺愛,不愿意讓他過早讀書受苦,整天帶著他進茶館、聽說書、看小說……四處去玩。即使錢鐘書犯了錯,伯父也不管他,幾乎從沒有訓斥過他。要是有誰敢招惹錢鐘書,伯父可一點也不客氣,非訓斥此人一頓不可。
有一次,生父錢基博覺得錢鐘書看書不開竅,便教訓了幾句,結(jié)果卻挨了大哥一頓訓斥。再加上錢鐘書是錢家的長孫,在家中地位很高,深得祖父疼愛,在兄弟中不管與誰發(fā)生爭執(zhí),有理的總是錢鐘書。
正是由于伯父對他不太約束,為他的成長創(chuàng)造了十分寬松的環(huán)境,使錢鐘書養(yǎng)成了個性強、狂妄不羈的性格,對任何人、任何事都敢批評和嘲諷。這種性格常常不為傳統(tǒng)的中國家庭所接受,但在客觀上,卻對錢鐘書的成長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常常能想到常人想不到的東西,做到常人做不到的事情。
有一次,錢鐘書突發(fā)奇想,硬說后院有人參,扛起鐵鍬在后院挖了一個又一個坑。挖著挖著,突然碰到一個硬東西,但挖出來后,才發(fā)現(xiàn)是一顆玉蘭樹的根。結(jié)果,人參沒挖到,玉蘭樹卻差點死了。
啟示錄:伯父為錢鐘書的成長創(chuàng)造了一個十分寬松的環(huán)境,正因為如此,錢鐘書才擁有了那種自由開放的個性,他個性張揚、敢想敢做、充滿創(chuàng)新意識、獨具魅力。而在壓抑的環(huán)境下,即使是一個天才,如果天天承受家長的責罵和作業(yè)的重壓,也會變成一個毫無個性的書呆子或是平庸的人。因此,家長要努力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使他能在一定的空間內(nèi)自由發(fā)展。
癡迷于故事書
由于個性的原因,錢鐘書對自己的興趣無比執(zhí)著,并以之為動力,不斷向前沖刺。
錢鐘書小時候,伯父常帶他上街玩,每次都會給他買個大酥餅。但錢鐘書更喜歡看小說,讀完家里的古典名著后,他仍然不滿足,吃完酥餅后,就會找到書攤,看到有小說,便天天來翻看。書中的故事像磁鐵般吸引了他,一旦讀起書來,他常常忘記了一切,久久不肯離去。最后,伯父不得不再花兩個銅板,租小說給他看。
錢鐘書的記憶力很好,一回到家中,總會把看到的內(nèi)容講給弟弟聽。他滔滔不絕,講得繪聲繪色,有時還手舞足蹈。更難得的是,他還能對書中的內(nèi)容進行聯(lián)想和比較,發(fā)掘出更深刻的東西來。
錢鐘書最感興趣的是外國文學,尤其是外文原著。早在十一二歲的時候,他就開始閱讀翻譯過來的外文著作。后來,他進入一所教會學校上中學,受到良好的外語教育,這不僅開闊了他的眼界,他對外文的興趣也更加濃厚了。錢鐘書報考清華大學時,父親想讓他報中文系,但他堅持報了英文系,決心要把外文原著讀個夠。
這種對興趣的執(zhí)著,使錢鐘書最終成為了著名的作家,其長篇小說《圍城》享譽海內(nèi)外,被翻譯到多個國家。
啟示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家長應(yīng)當注意到:興趣往往與玩是緊密聯(lián)系的,它常常在玩的過程中產(chǎn)生并發(fā)展起來。因此,家長不要過于限制孩子的玩耍,還要善于引導孩子玩,時常注意孩子在玩什么,玩到什么程度,并根據(jù)情況給孩子引導、支持或者是限制。
嚴厲的生父
可以說,錢鐘書的個性是在伯父的溺愛下形成的,性格中的難免有許多弱點,而這些弱點又得到了生父錢基博的糾正。在錢鐘書的成長過程中,生父是一位不可缺少的向?qū)А?br/> 錢鐘書的生父看到別的孩子已經(jīng)開始讀書了,而錢鐘書還在跟著伯父四處游逛,心里非常著急,便委婉地建議哥哥送錢鐘書去上學。在父親的努力下,錢鐘書終于上學了,開始接受正規(guī)的教育。
小時候,錢鐘書不但晚睡晚起,還貪吃貪玩。父親對此非常生氣,卻不敢當著哥哥的面教訓他,只好乘哥哥不注意時把錢鐘書叫去,逼他學習,有時還狠狠地罰他。父親的嚴厲,讓一貫自大的錢鐘書做事時也有所顧忌,而不敢過于為所欲為。
1924年,錢基博在清華大學任教授,寒假時,因路途遙遠沒有回家。父親不在家,沒有人去過問錢鐘書的功課,他就像脫韁的野馬一樣,痛痛快快地讀了不少雜志,直到快開學的時候,才想起還沒翻過課本。
剛放暑假時,父親仍沒回來,錢鐘書便像寒假時一樣看小說雜志。誰知暑假過了一半,父親卻突然回來了,弄得錢鐘書措手不及,十分狼狽。為了考察兒子的功課,父親讓錢鐘書和弟弟錢鐘韓各作一篇文章。結(jié)果,錢鐘韓的文章條理清晰,議論平正,措詞文雅。而錢鐘書的卻不文不白,詞意怪,用字庸俗,字跡潦草。父親十分生氣,狠狠揍了錢鐘書一頓。經(jīng)過這件事情,錢鐘書羞愧不已,似乎懂事了許多,開始發(fā)憤用功,在父親的督促下認真讀了《左文辭類纂》、《駢體文鈔》、《十八家詩鈔》等書,讀書、作文都進步不少。
啟示錄:培養(yǎng)孩子的自由個性,發(fā)展他們的興趣,并不是讓他們成為脫韁的野馬,以至于無法管教,家長手中還應(yīng)該有一條繩子,不緊不松地牽制他們,使他們保持正確的方向,以免誤入歧途。牽住錢鐘書身上的這根繩子的正是他的生父,保證了他的健康發(fā)展。
溫馨貼士
教育孩子不能過于溺愛,也不能過于嚴厲。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最容易出現(xiàn)兩種傾向:過于溺愛和過于嚴厲。溺愛在獨生子女家庭中普遍存在,尤其是與祖輩在一起生活的孩子。而溺愛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大敵。成人不能給孩子以適當?shù)呐u,使孩子不明是非;過多的保護,又使孩子依賴性強,獨立性差。溺愛使家長對孩子正常而又非常必要的教育受到阻撓或大打折扣。
其次是過于嚴厲。每當孩子犯錯,許多家長就忍不住要發(fā)脾氣,出口就是“打你!”等呵斥和叫喊,用恐嚇或帶侮辱性的言語責罵孩子。孩子的精神疾病與父母的言語攻擊有密切聯(lián)系。研究表明,過于恐懼和害怕的心理就會變成極有害的病態(tài)。過于嚴厲會導致孩子抑郁癥、暴食甚至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