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為什么無法安寧
《無法安寧》出版了,這是周實近年的第四部長篇作品。這四部作品各不相同:《刀俎》(2004)是短篇小說集,《性比天高》(2005)是詩體小說,《寫給PHOEBE的繁星之夜》(2006)是日記體詩歌加散文,《無法安寧》(2007)是散文詩。從作品內(nèi)容看,《刀俎》是寫酷刑;《性比天高》是寫性與復仇;《寫給PHOEBE的繁星之夜》寫愛情;《無法安寧》是從自身出發(fā)的全面內(nèi)省。
周實作品似乎注定永遠不會在短時期內(nèi)大紅大紫,它屬于香遠益清的那類,在文學花園的墻角靜靜地盛開。有緣的讀者走過,被這清香吸引的,一般就會成為他的忠實讀者。這類讀者喜歡的是周實從靈魂里流淌出來的詩意和寫作姿態(tài)的平實,是周實作品中那種對內(nèi)心生活的注重和對它的詩意表達。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是:周實的讀者往往會對他本人產(chǎn)生很高的精神期待和美學要求,正像《無法安寧》里面的《西緒福斯》:“關于西緒福斯,寫得夠多的了,中國人,外國人。一天到晚,推著巨石,推著,推著,推著,推著……眼看推到山頂了,又從山上滾下來,于是,又從山腳推起。一日又一日,一年又一年,年年歲歲,無休無止。只要他的生命還在,他就要推巨石一天,成了人類的一個象征。”這西緒福斯,其實也是周實自己的象征,了解他的朋友們都有這樣的印象。我有時想,周實為什么要做這樣的西緒福斯式的人物?為了證實他那百折不撓的英雄主義嗎?不是。看完《無法安寧》,你就知道不是。沒看完《無法安寧》,僅看那些篇目你也知道不是。
于是《無法安寧》這部充滿內(nèi)省之精神美的散文詩集出生了。它是涌動在人類精神世界的一條暗河,無法用世俗的標尺丈量它,你只能用心去感受它的湍流和渦漩中潛伏著的生命的沖動,問自己:我們是不是都打這一處來,往一處去。
二、思考的意義何在
《無法安寧》是一部思考性的作品,這是勿庸置疑的。
思考有意義嗎?當然。我思故我在嘛。但是,認真追問下去,思考于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究竟能產(chǎn)生怎樣的意義呢?中國古人讀書寫作,強調(diào)的是學以致用。如果是不能直接致用的思考呢?羅丹有一尊痛苦的“思想者”,而尼采最后瘋了。因此,思考,尤其是純粹形而上的思考,追尋一切存在的終極意義的人,難道沒有庸人自擾之嫌嗎?如果是找不到終極意義的思考呢?思考也許只是人——這個神獸之間的動物,擺脫動物性、追求神性的證明?如果再追問下去,可以派生出無數(shù)人生哲學問題,但最基本的兩大問題是每一個人都要面對的,不管他愿意與否,那就是:生與死,愛與孤獨。一個人來到世界上,即使他并不是一個自覺的思想者,他也仍然無法逃避人生的這兩大基本哲學問題。而對于一個珍重自己內(nèi)心生活的人,思考則是一種本能。美國作家愛默生說:“要提防當偉大的上帝讓一位思想家到這世界上來的時候,一切東西都有危險了。”尼采也說:在現(xiàn)代,“哲學已經(jīng)變成了一種可笑的東西,其實它應該是可怕的”。他說,哲學家應該是“使一切崩毀的可怕的炸藥”。尼采就是這樣一位詩人哲學家。詩人哲學家不但要探尋人生的意義,他還要為人生創(chuàng)造意義。詩人哲學家關心人本身的哲學命題,因此,世俗的禁區(qū)、流行的觀念、傳統(tǒng)的羈絆、虛偽的道德、桎梏靈魂的清規(guī)戒律,如果這一切掩蓋或歪曲了人生的本來面目或真相,闖入這個禁區(qū),向它挑戰(zhàn),那正是詩人哲學家的使命所在。因為詩人哲學家擁有著真正健康的靈魂,至少是強烈渴望擁有健康靈魂的人,因此他不能容忍和坐視一切病態(tài)的人生態(tài)度,他要追問這些人生態(tài)度的根源。他敢于用本真的尺度對這些加以衡量,決定取舍。在這個意義上,他對于一切與生命健康本能沖突的既有結論都要重新發(fā)問、重新審視。這樣的思考于他,是痛苦也是幸福,是宿命也是抗爭。在這個意義上,他注定無法安寧?!稛o法安寧·無法安寧》:“在想什么——有個聲音,來自我的身體深處。任何思想,任何思辨,都難達到那個深處。沒想什么,沒想什么,真的一點沒想什么——雖然不想這樣回答,也只能夠這樣回答,想得越多,越難回答?!眮碜陨眢w深處的思考,是同生命其他本能一樣強大的思考的本能。人都有思考的本能的,不過是能否意識到而已;意識到了,能否捕捉而已;捕捉到了,能否表達而已。周實能意識到,雖然不見得清晰。能表達出來,雖然不見得經(jīng)典。思考是為所有創(chuàng)造準備的沃土,有了這樣一塊土地,隨便撒點什么種子都長??茖W、文學、藝術、哲學,所有這些人類精神世界的花朵,都是生長在思考的沃土上??梢哉f,思考是子宮,靈感是精子。
在這兩個世界之間上下求索的周實,他說他幸福。這幸福是思考的充實感和沖擊力帶來的。周實近年的四部長篇,幾乎都浸透著他的思考,大量的發(fā)問句式在文本中比比可見。周實從不諱言他的困惑:《無法安寧·把握》:“天上的云瞬息萬變,當你看見這片云時,它已不是這片云。地下的河曲里拐彎,當你踏進這條河時,它已不是這條河?!痹娙擞脴O其樸素平白的語言,敘述極為常見的情景和事物,表達的卻是一個深刻的哲學命題:存在本身的無限和對存在的可以認知的有限。目前為止,科學的觸角已經(jīng)到達了地外空間,但對人類自身的認識卻仍然極為有限,在這樣目前還顯得十分蒼白無力的探索面前,人類的一切狂妄、自大和驕傲都應該止步。然而,只有很少的智者清醒地認識到了這個局限,誠實地承認這個局限;那些認識和承認這個局限但卻不肯停止尋找的人不僅是智者,亦且是勇者。
從《刀俎》開始,周實作品風格有了明顯變化,一則風格愈加凝重,一則對事物的把握更加多元和辨證。初看《刀俎》的一些讀者,因為無法理解和承受周實對酷刑的冷靜描寫,以及近于切身的體驗感和現(xiàn)場感而不敢再看下去,而有的讀者直接懷疑周實是病了,心理出問題了,而《刀俎》則是審惡和審丑之作了。其實,《刀俎》是一把雙刃刀。在解剖專制制度的同時也解剖那些麻木不仁的心靈,在解構傳統(tǒng)美學觀念的同時也建構新的美學觀念,審美中的價值和反價值并非簡單的對立統(tǒng)一,它們包含著彼此,并沒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劊子手在行刑時善惡美丑激烈交替的心理活動,難道不正是人性最深處的隱秘嗎?每一個人不都是善惡美丑交織的產(chǎn)物嗎?寫歷史寫酷刑,在周實不是為了獵奇,是為著完善人類自身,為這樣的終極目的而寫作。如果《刀俎》只是一部單純的譴責之作,那才是膚淺的,甚至有淪為低俗獵奇之作的危險,它的人性的力量和美學價值就要大打折扣了。周實的高明恰在于他寫出了酷刑中的人性之復雜,將那把鋒利而精細的刀切入了這個敏感區(qū)域。這就是思考的力量所在。用周實自己的話說:“我寫的只是我的心”,“善也罷,惡也罷,都是我的心”。對善惡的思考是如此,對別的問題的思考也如此。思考是與自身進行的無止境對話。
三、內(nèi)省的精神之美
對于周實,這樣的思考是從內(nèi)省開始的?!稛o法安寧》是一部充滿了內(nèi)省之精神美的散文詩集。它是周實近年來內(nèi)省和思考結出的果實,它涉及世界和人生具有普遍性的很多命題。這些思考不具有體系性,但具有思辨性,而這樣的思辨性不是從理論出發(fā)的,它是周實從自我出發(fā)、從懷疑本能出發(fā)所作的一系列叩問。
對自我的叩問:《無法安寧·我》:“我到底是怎樣的呢?怎樣的我才是我呢?”“不同的我,爭執(zhí)我,改變我,塑造我。你說,我到底是哪個我?哪個我,都是我……你可能喜歡這個我,也可能痛恨那個我。你可能喜歡那個我,也可能痛恨這個我。我又能有什么辦法,因為這些都是我。”
對內(nèi)心迷霧的坦承:《無法安寧·迷霧》:“越寫,文字越抽象了。為什么?因為我很害怕具體。我是這樣走向抽象,字里行間充滿迷霧,而且還是黑色的迷霧。如果我再具體一點,那就不是黑霧了,而是一團團黑泥了。黑色的迷霧彌漫著,臉色卻是蒼白的,又像是那臘黃的。對著鏡子,看了看,就像拍了一張照:沒有喝醉卻滿臉醉態(tài),沒挨耳光卻滿臉指印。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光線的幻覺?暗影的幻覺?激情瞬間消逝了。”這樣的感受和自我拷問看上去有點瘋狂。但是且慢。在一個充斥著假冒和造作的時代,在基于本能的真實理性遠遠退隱甚至消失殆盡的時代,瘋狂簡直至高無上地寶貴。在現(xiàn)代中國語境下,很多大得嚇人的超越都是針對客觀世界、針對他人的。而在周實,努力面對自己,超越自己,從這里出發(fā)。沒有完善自身的瘋狂,就談不上任何真正的藝術創(chuàng)造,遑論其他。
身體思考與本我體驗:《無法安寧·體內(nèi)》:“與人交談,聽人說話,那些好的生動的語言總能融入我的體內(nèi)。體內(nèi)?是的。不是腦里,也非心里,而是體內(nèi)……誰能找到體內(nèi)呢?你能找到腦,你能找到心,可你找不到體內(nèi)……就算你將大腦剖開,就算你將心臟切開,就算你將身體劃開,你也只能看見臟器,看見血管,看見血液,看見好多的淋巴球,看見好多的神經(jīng)纖維,看見細胞、蛋白分子以及原子和其他,你仍無法看見體內(nèi)。只有激情燃燒之時,只有心靈顫抖之時,你才會看見體內(nèi)的??匆婓w內(nèi)迅速成形。每次成形都不一樣,都隨對象變化模樣?!弊x周實作品,你會發(fā)現(xiàn)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他對自己的身體——這個“本我”的基礎有種異乎尋常的關切。有時候是細致入微的琢磨和體會,有時候又有一種不能自主的不潔感。《無法安寧·洗腸》:“很久以來一直就有這樣一個強烈的念頭:把自己的肚子打開,掏出腸子,清洗一番。洗干凈了,再放進去,人就清清爽爽了??傆X得自己不清爽??傆X得自己的腸壁上沾了厚厚一層黃油,又膩又滑,又粘又稠……這個念頭纏繞著我,時不時地竄了出來……我感到被侵蝕了,我感到被吞噬了,開始討厭自己了。渾身上下,里里外外,沾滿油污,是個臟物,是個活著的垃圾桶,是個肉做的廢品箱。怎么辦呢?沒辦法。真的感到困擾極了……有些事情是奇異的,有些想法也很奇異。”經(jīng)過了精神的洗腸,人變得澄明起來:《無法安寧·體內(nèi)》:“沒有體內(nèi)的人,感覺是麻木的。體內(nèi)弱的人,感覺是單調(diào)的。只有體內(nèi)強大的人,感覺才是豐富的。你能看見體內(nèi)嗎?你能看見精氣神是如何的旋轉(zhuǎn)成星云的嗎?那團星云看似模糊,實際卻是又亮又明?!敝袊嗽凇俺摇钡膶哟紊弦幌虿蝗狈λ伎?,但常常忘記從“本我”出發(fā),自我則更是被統(tǒng)治話語重點壓制的對象,因此中國人的“超我”思考常常是冰冷的,有種不近人情的不舒服。很難想象一個不善于作身體思考、不善于作“本我”與“自我”之間交流的人,能誠實地思考“超我”。勞倫斯說:“如果我們聽不到我們黑色血管中森林深處的吼叫,我們可以讀真正的小說,聽聽那里頭的聲音”——《刀俎·宮》:“他覺得自己的身體里面有一種東西在向外傾倒,那東西就像滔滔洪水,要沖決堤岸,自由奔瀉,最終卻被一陣力量完完全全征服了。一個沉甸甸的東西熱乎乎地壓在了他的身上,就像一團一團的塵煙彌漫著籠罩了他的軀體。他的全身都是硬的,唯有兩腿之間的陰莖軟得只剩下一張皮。他是多么希望他再度堅挺起來呀!它曾那么強壯巨大!難道被剜掉兩粒睪丸,僅僅就是兩粒睪丸,便真的變得這樣迷惘,這樣丟魂失魄了嗎?難道那兩??蓱z的睪丸便是它的主宰嗎?他真有點不敢相信!他試圖讓它再硬起來!他拼命想象著她的眼睛,想象那湖水般蕩漾的眼波,想象她那烏黑的頭發(fā),想象她那白嫩的脖頸,想象她那圓圓的雙臂,想象她那寬寬的臀部,想象她那如筍的手指滿含柔情地伸了過來,伸到他的大腿之間……作為一個男人來說,通過肉體取得歡樂于他已是路斷糧絕!那個能表現(xiàn)他的愛情、他的渴望、他的神秘、他的神圣、他的溫柔、他的權威的東西,已經(jīng)被一刀剜掉了,變成一個廢物了!”這當然是寫酷刑。但僅僅限于寫酷刑嗎?有了這樣的文字就不是了。是酷刑下的人,人的身體話語,人的身體在跟人的靈魂對話和呼喊,本我向自我和超我的痛哭,自我和超我向本我的殷殷呼喚和哀鳴。這是多么深刻的悲哀,又是什么樣的慈悲心和詩心才會這樣真切地體驗和表達呢?這樣的體驗和表達甚至是超越時代和歷史、超越酷刑的,它是人性的共同。
周實作品中的身體思考,在現(xiàn)當代文學中是一個特殊現(xiàn)象。周實這些話語時而溫暖時而冷酷,時而寬容時而尖銳,時而激情時而厭倦,時而輕靈時而凝重,但始終處于一種自覺的內(nèi)省精神關照之下,或者,至少是努力掙扎著向內(nèi)省的彼岸靠近。在這樣的話語情境里,不管寫性還是寫酷刑,寫復仇還是寫愛情,自我接納還是自我沖突,不管這樣的體驗和思考成功還是失敗,它都強烈地表達著這樣一個聲音:以文學手段建構身體哲學這一整體話語的時代應該而且已經(jīng)到來。
四、獨特的詩性體驗
《無法安寧》是散文詩,其風格較前述幾部作品更自由、更隨意。喜歡周實作品的讀者有一個共同體會:無論什么題材,無論想表達什么看法或感受,周實寫出來就好看。周實博客的大量熱情回帖和鐵桿讀者的反應都證實了這一點:
一位資深作家這樣評論周實作品:“天性!學不來的!”周實的確是個天生的詩人:敏感細膩、豐富多變、情緒轉(zhuǎn)換快,思維飄逸或者干脆叫靈魂出竅,內(nèi)心經(jīng)常處于矛盾狀態(tài),感官觸角細微,個性氣質(zhì)獨特。周實作品到底好在哪里?風格清新?感情真誠?平實樸素?親切溫暖?形象鮮明?音韻優(yōu)美?都對,但都不足以概括周實作品的獨特魅力之所在。筆者認為:周實作品的最大特點是感性的強力表達和智性因素的完美結合。這可能與他獨特的氣質(zhì)有關,甚至可能與童年時期的心理傷害有關,他的作品往往具有強烈的心理暗喻,并因此而產(chǎn)生作品高度意象化的能力。仔細讀周實近年來的作品會發(fā)現(xiàn),無論長篇還是短篇,無論何種體裁,這種高度意象化的傾向越來越明顯,在作品中比比可見,就其創(chuàng)作痕跡看,大多數(shù)似乎都是先有意象后有文字的。
周實作品的意象化具有這樣的幾個特點:
一是整體化。詩體小說《性比天高》,就是在一個整體意象的基礎上創(chuàng)作的。這里所說整體意象的含義,一是意象化寫作貫穿整部作品;二是書中描寫對象絕大多數(shù)都是意象化身。換句話說,這部小說是一個集合意象的流動過程??臻g:作為離世者的“他”唯一棲身之地和復仇戰(zhàn)場的草原,除“他”而外空曠無人,寂靜和孤獨到極點,他卻在這里如魚得水,上演了一場極為慘烈的性的拯救和復仇的廝殺。時間:跨越古今或無古無今,一會兒是黃帝和素女,一會兒是“他”和“她”這兩個模糊了時代感的男人和女人——似乎在現(xiàn)實世界中無所作為又無法立足,只能活在意象時空里的男人和女人。描寫對象:除“他”之外,人格化的“他”的朋友黑馬,作為“他”的性拯救者意象的女人,作為追殺和被追殺意象的黑鷲,作為仇恨和仇恨化解意象的公牛青龍和母牛白虎,作為在暗處潛伏者捕捉者意象的章魚和蛇等等?!缎员忍旄摺肪褪怯蛇@些群體意象的交集以及性和復仇這兩個交替主題構成。
二是通感化。這些由眼耳鼻舌身意的開放和交流組成的意象具有強烈畫面感?!稛o法安寧》中的很多作品,形象、色彩、光影、動作鮮明,甚至具有各種生命體征。這是周實作品能給人以強烈印象的原因之一。在《美》這篇中美的意象化身:狐貍;形體和動作:窈窕、敏捷、一閃而過;色彩:火紅;地點:隱隱在灌木叢中;意象人格:天真的誘惑;感官:目光是燦爛的鮮花、顏色和味道;意象的進一步派生:它有透明的宮殿——宮殿像浩瀚無邊的海洋——所有的海水都是精子、都是孕育芬芳的奶液;它的行為:躲藏、永無止境的躲藏;它讓思維結出果實,但給予方式是悖論式意象,吸血,留下青痕;然后又是悖論式人格意象:既溫柔又殘酷,與喜愛對象融為一體。美的存在和體現(xiàn)、傳承、衍變方式,全都充滿了悖論。全篇短短四百五十二字,用高度意象化的手法寫出了一大篇論文甚至一部美學著作才能涵蓋的內(nèi)容,而文字卻有立體化視覺效果。而且,情感很美,很溫柔。這樣的通感化意象是所有感官的綜合意象,它與單一意象的平面化直敘化不同,具有更強烈的畫面感,更強烈的沖擊力,使用最儉省的文字,表達的內(nèi)容卻十分豐富。
三是悖論化?!稛o法安寧·寂靜》:“你聽,你聽,它在說呢!聽什么呢?我很驚訝。因為什么都沒聽見,聽得見的只是寂靜?!澎o也能說話嗎?’‘是的,寂靜也能說話。不然,你怎知道寂靜?’這是寂靜在對我說。寂靜在說什么呢?寂靜在說它的寂靜。”周實作品中有著大量悖論,除了那些悖論式發(fā)問外,還有悖論式意象,比如《性比天高》中殺鷲又愛鷲、男人和女人互相吸引又互相排斥,男人對自我的喜愛和厭惡;《無法安寧》中對自我的細微體驗和驚恐,等等。
四是高產(chǎn)化。真正的詩人都是高產(chǎn)的。而在我看來,以詩的體裁描摹景物、人物、事物,抒寫內(nèi)心和情感,最高境界和手法之一是意象化描摹和抒寫。周實的高產(chǎn)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他是個經(jīng)常在做白日夢的人,換句話說,紛至沓來的意象總是纏繞著詩人的心靈和想象,確有“無賴詩魔昏曉侵”的無奈和非寫不可的壓迫感。《無法安寧·同時》:“走在凌晨無人的街上,突然生出這點感觸,路燈也是十分昏暗,好似病人蠟黃的臉色。眼前像有東西在飛,長的,短的,大的,小的,扁的,圓的……好多好多的獨角獸,好多好多的藍孔雀,好多好多的獅子老虎……熒光閃閃,色彩斑斕?!?br/>
五、哀哉詩心不死
這樣的創(chuàng)作能力雖然是天賦,卻未必是幸事。
《性比天高》中最具意象化暗喻意義的鷲,在幼年周實的心目中就一直存在,那是一組可怕的意象:《寫給PHOEBE的繁星之夜·看過這樣的情形嗎》:“年輕時候,我的心里,常常生出許多幻象……第一是子彈,砰的一聲響……第二是鮮血,不是大攤的,僅僅一小滴……第三是白鴿,在那操坪里,這邊走一走,那里啄一啄。一只黑貓匍匐著,悄悄地,向前移。白鴿很警惕,振翅飛起來。天空雖然很廣闊卻也滾動著烏云。白鴿突然爆裂了,血與肉橫飛著,變成一黑鷹。黑鷹非常大,喙長翅更長,一個俯沖撲過來,然后一挺再上升,黑貓已在它爪中,變成一團血漿了。這時,黑鷹一轉(zhuǎn)身,又變成了一戰(zhàn)機。戰(zhàn)機呼嘯著,再度沖下來,下了一個蛋,地上頓時一片火光,驚起一陣鬼哭狼嚎。無數(shù)的人奔逃著,倒下了,待到再次站起來,個個都成骷髏了。骷髏整齊地成排向前走,一波一波地喊著口號,最后終于停下來,凝固成為墓碑群……我蜷縮著,像條蟲子,蹲在一個大房間里,房間四壁一片慘白,沒有一絲一毫飾物。一個孩子走了進來,躡手躡腳,走近了我。我將頭從胳膊彎里,露出來,轉(zhuǎn)向他。頓時,他也一臉慘白,哇地發(fā)出一聲大叫,捂著臉,逃走了,門又砰地關上了?!?br/> 這樣一個周實還是長大了。長大以后,挑過土,拖過板車,打過鐵,編過書,也寫過書,成為作家和詩人。
這樣一個周實的作品是什么樣的作品?用周實自己的話說:不是第一流的作品。用筆者的話說:是充滿了鮮明的個性且極具創(chuàng)造力的作品。
?。ǘ唐嵝滔盗小兜顿蕖?,湖南文藝出版社2004年初版、臺灣北極星出版社2004年初版;長篇小說《性比天高》,臺灣北極星出版社2004年初版;長篇詩文《寫給PHOEBE的繁星之夜》,湖南文藝出版社2006年初版;長篇散文詩《無法安寧》,花城出版社2008年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