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如今,孔子又熱起來了。面對書店排行榜上眾多解說《論語》的暢銷書,我就想起三十多年前批判孔子的情形。到自己的書房上一翻,翻出當年出版的“批孔書”——“文革”中出版的批判孔子的書——竟有十余本。閑來翻看,頗令人拍案叫絕。
1971年9月,林彪叛逃而亡后,舉國批林。批林連帶著批孔,當時叫“批林批孔運動”。這場運動影響很大,深入到工具書。1975年出版的《新華字典》對“儒家”一詞的解釋為:“儒家,以孔丘、孟軻為頭子的代表沒落奴隸主階級利益的反動學派,始于春秋戰(zhàn)國時代。后來,儒家反動思想又成為我國封建社會的統(tǒng)治思想,成為鞏固和維護地主階級專政的思想工具?!?br/> 批林與批孔弄在一起,這中間的因果聯(lián)系讓專家去說。這里只說批孔之書。“批林批孔運動”中,出版了許多批判孔子的書。查閱當年國家出版事業(yè)局版本圖書館編、中華書局出版的全國總書目,批孔的書有幾百種,成為出版界一大奇觀。
這里,拎出來幾本一說。山重水復,此時彼事。在“孔熱”的今天,重溫已經(jīng)被大家遺忘的一個并不久遠的另一個空間的熱鬧,或許不是多此一舉。
《關于孔子誅殺少正卯考》
《關于孔子誅殺少正卯考》,趙紀彬著。人民出版社出版(1973年9月第一版,五萬二千字,書號11001-255,定價0.25元)。
這本書的初稿寫于1969年10月,增改于1973年5月。它研究的是兩千多年前孔子誅殺少正卯這樣一個事件。此類問題,對于工人農(nóng)民,對于衣食住行,都是無關緊要的。它與“文革”時代甚遠,八竿子也打不著。但是學術一與政治沾邊,事情就大了,正如作者所說:“先秦思想戰(zhàn)線上的儒法斗爭過程,是從孔夫子誅殺少正卯到秦始皇焚書坑儒。此一思想史過程,反映人民斗爭的偉大勝利,社會歷史從奴隸制到封建制的偉大發(fā)展?!备匾氖?,它“猶為揭露當前‘尊孔’逆流反動實質的一大關鍵”。
孔子是否誅殺少正卯,歷史上一直有些爭議?!蛾P于孔子誅殺少正卯考》一書中,第一部分為“史實明辨”,首先把歷史上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計四十九人的五十一項資料分為“六種說法”一一列出:七日而誅說、為魯司寇而誅說、稱惡說、偽造說、誅字訓責說、三月而誅說等。作者在考據(jù)上用了一些功夫。作者斷定,孔子誅殺少正卯確有其事。為了證明自己正確,就得駁倒他人,證明別人錯誤。說到別人的錯誤時,持孔子誅殺少正卯為“偽造說”的錢穆、馮友蘭等名家自然要在被否之列。所以,江青曾讓馮友蘭看看這本書。
馮友蘭在《三松堂自序》中說:“1973年秋天,有一天,校黨委政工組叫我去清華開會,會議由遲群、謝靜宜主持,說是要組織力量批林批孔,成立北大、清華兩校大批判組。謝靜宜拿了一本趙紀彬的《孔子誅殺少正卯考》給我,說:‘江青讓你看看。不久還要找你談談?!髞聿]有找我談?!辈痪?,馮友蘭在自己的《論孔丘》一書中主動放棄了自己的立場,認可了“七日而誅說”。
在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關于孔子誅殺少正卯考》一書應時而生。所以,如我這樣身在偏遠鄉(xiāng)村的少年,在“文革”時就已經(jīng)通過大隊的高音喇叭廣播知道了“孔子誅殺少正卯”這件兩千多年前的舊事。貧下中農(nóng)們對這件事情是不大關心的,但是貧下中農(nóng)們聽了大喇叭,憤憤不平的是孔老二看不起農(nóng)民。一個學生向孔子請教種莊稼的道理,他竟說這個學生是“小人”。于是,生產(chǎn)隊里開批林批孔大會時,政治隊長先組織學習了毛主席語錄“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農(nóng)村是一個廣闊的田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為的”,然后高呼口號,憤怒地聲討孔老二“這龜孫”(現(xiàn)場語言)看不起廣大勞動人民的滔天罪行,三言兩語之后,一下子就轉到了種田的事情。身處其中的少年之我,心想:這可能就是“抓革命,促生產(chǎn)”了。
長大后,我對《論語》有些興趣,找來讀,并且把它作為枕邊書,可能與少年時經(jīng)歷的批孔大環(huán)境有些關系。
《林彪與孔孟之道材料之一》
《林彪與孔孟之道材料之一》,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1973年12月選編的,報毛澤東批準后,以中共中央1974年1號文件的形式下發(fā),后來被印成小冊子,廣為流傳。我手頭既有中共中央1974年1號文件(沒有標明密級),又有當時印刷的小冊子,都是從地攤上以買瓶簡裝二鍋頭的價錢買來的。
在《林彪與孔孟之道材料之一》的前面,有“兩?!钡恼f明:“林彪是一個道地的孔老二的信徒?!薄拔覀儚牧直氲暮诠P記、手書題詞和住宅里的其他材料以及他的公開言論中,選編了《林彪與孔孟之道材料之一》,供批判用。”正文中,一邊選林彪、陳伯達的話語,一邊選孔子的話語,為的是讓人們對比著看,然后進行批判。
參與整理這份材料的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遲群曾說:編輯《林彪與孔孟之道》,是1973下半年里江青親自抓的一件事,是作為當前的一個大方向來看待的;江對此像抓樣板戲一樣認真仔細,不僅反復審看,還多次作出指示,指導我們一遍又一遍修改。
“之一”出版后,后來并沒有見到“之二”、“之三”出版。
其實,說“林彪是一個道地的孔老二的信徒”,真是抬舉了林彪。批林批孔,把林彪與孔子聯(lián)系在一起,更是匪夷所思。
《孔老二》
孔子,歷代都被尊為圣人。五四運動中,喊出“打倒孔家店”的戰(zhàn)士,想起孔子在家中排行第二,就叫孔子為孔老二?!袄隙痹诒狈皆捳Z中是專有所指、人皆會意的,稱孔子為孔老二,顯然包含著不敬的意思。
《孔老二》一書,上海盧灣區(qū)教師進修學院《孔老二》編寫組編,張樂平、吳儆蘆繪圖,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3月第一版,統(tǒng)一書號:R10171·293,印數(shù)三十萬冊,定價0.21元)。
這本六萬多字的孔子傳記,像“文革”的大多數(shù)圖書一樣,卷首照例“兩錄”次序井然——先是“毛主席語錄”,然后才是“目錄”。全書共二十一節(jié),每節(jié)有一題目,如“沒落奴隸主貴族的后代”、“‘仁者愛人’的謊言”、“殺害少正卯”、“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寄生蟲”、“狼狽不堪的喪家犬”、“留下一本變天賬——《春秋》”、“垂死掙扎”等,作者傾向十分鮮明。全書的最后一句是:
孔老二走完了他“搗亂,失敗,再搗亂,再失敗,直到滅亡”的窮途末路,帶著他的花崗巖腦袋去見周公了。
與文字呼應的是漫畫,全書有三十多幅插圖,張樂平、吳儆蘆畫的——這是這本書的出“色”和引人注目之處。封面上,孔子如同一只洞中的老鼠。正文中的插圖把孔子畫得賊眉鼠眼,起到了形象地丑化孔子的效果。我相信,畫家見到過在中國廣為流傳的孔子形象,他們能把被奉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大圣人”的、莊重的、浩蕩的孔子畫成如此猥瑣模樣,那是需要首先戰(zhàn)勝自己的。
我估計,中國被立傳最多的傳主是孔子。這本“文革”版的《孔老二》,是自司馬遷為孔子立傳以來,中國諸多孔子傳記中最特殊的一本孔子傳記,自然要“傳”之后世的。
《論孔丘》
《論孔丘》,馮友蘭著。人民出版社出版(1975年9月第一版,1976年3月北京第一次印刷,全書六萬八千字。大三十二開本,書號:2001-156,定價0.22元)。這本書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后,上海、天津等地出版社也租型大量印刷。
馮友蘭在這本小冊子的“前言”中說:“1973年秋天,群眾性的批林批孔運動展開了。開始的時候,我的心情很緊張。我想,糟了,在無產(chǎn)階級文化大革命以前,我一向是尊孔的。現(xiàn)在要批林批孔,我又成了批判的對象了。后來又想,這個思想不對……我要同革命群眾一起,批林批孔?!庇谑?,馮先生一反自己幾十年尊孔的觀念,一反他在《中國哲學史》中的立場,對孔子的思想進行全盤否定與批判。他的批孔文章先是在《北京大學學報》上發(fā)表,毛澤東看了,改了幾個字和標點,然后讓《光明日報》加編者按發(fā)表。馮友蘭奉命參加了“梁效”寫作班子,還寫作了一本小冊子,名為《論孔丘》。且看《論孔丘》的章節(jié)標題:
第一節(jié),春秋時期的前進的形勢和孔丘的反動立場
第二節(jié),反動的政治綱領——“克己復禮”
第三節(jié),“德”與“刑”的對立——儒法斗爭的一次戰(zhàn)役
第四節(jié),偽善的道德原則——“仁”和“忠恕之道”
第五節(jié),反辯證法的“合二為一”論——“中庸之道”
第六節(jié),孔丘的宗教的天命論和“實用主義”的鬼神論
第七節(jié),唯心主義的先驗論和英雄史觀
第八節(jié),復古主義的文藝觀和反動的教育路線
第九節(jié),歷史的結論
毛澤東看到并表揚了這本書。他說:“有些人不知道孔的情況,可以讀馮友蘭的《論孔丘》……”
馮先生說:“同是一個批林批孔,在開始的時候,我覺得對于我好像是一種災難,后來我覺得對于我確實是一種幸福。”
“文革”后,人們對馮友蘭在“文革”中的表現(xiàn)進行反思,像當時拒絕批孔的梁漱溟就曾對馮進行了非常尖銳的批評。
馮先生在《三松堂自序》中是這樣反思自己的:“1973年,批林運動轉向批孔運動,批孔還要批尊孔。當時我心里又緊張起來,覺得自己又要成為‘眾矢之的’了。后來又想,我何必一定要站在群眾的對立面呢。要相信黨,相信群眾嘛,我和群眾一同批孔批尊孔,這不就沒有問題了嗎?在這種思想指導下,我寫了兩篇文章。這兩篇文章,在會場上念了一遍,果然大受歡迎?!薄拔耶敃r自以為是跟著毛主席、黨中央走的,鼓勵我的群眾也是這樣想的,至少也是這樣說的??墒俏耶敃r也確有嘩眾取寵之心。有了這種思想,我之所以走了一段極左路線,也就是自己犯了錯誤,不能說全是上當受騙了?!?br/> 馮友蘭的女兒宗璞為父親辯護說:“馮先生參加‘批孔’,我想有幾個方面原因。一、對儒家的批判自‘五四’始,‘打倒孔家店’的口號和批判精神一直傳沿下來。二、開始‘批孔’時的聲勢浩大,又是黑云壓城城欲摧的氣氛。很明顯,馮先生又將成為眾矢之的……他想脫身……他逃的辦法就是順著說。三、毛澤東的影響……他對毛有一種知己之感?!保ā断驓v史訴說》)
學者錢理群則客觀地說:“那一時代服從政治需要的要求是絕對的,對其任何背離會直接威脅到自身的生存。這是我們考察這一代知識分子的選擇時所必須充分注意并予以理解的,正是為了生存與自救,也部分地為了自己的信仰……總想努力跟上時代。他們不斷地檢查自己,在每一次政治和思想批判運動中,都或主動或被動地作種種違心或半信半疑的表態(tài)?!保ā兑淮鷮W者的歷史困境》,《讀書》1994年第7期)
《論孔丘》的寫作,在馮先生的一生中只是一個值得反思的小插曲。他的大著《貞元六書》、《中國哲學史新編》(其中部分內容是在批林批孔運動中偷安寫作的),都是傳世之作。所以,煌煌《三松堂文集》沒有收入《論孔丘》一書。馮先生的《中國哲學史新編》前六卷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第七卷因為一些原因沒有能夠在內地出版,新命名為《中國現(xiàn)代哲學史》,1992年7月由香港中華書局出版。2004年的《新京報》上說,北京大學圖書館至今都沒有《中國現(xiàn)代哲學史》這本書。我倒是有一本,是1997年香港回歸前得到的。
《〈論語〉批注》
如果給影響最大的中國古籍排隊的話,記錄孔子言論的《論語》當屬第一。若論歷代評注最多的古籍,《論語》肯定也在前列。1916年日本學者林泰輔刊行的《〈論語〉年譜》中著錄了《論語》注本有三千余種,指的都是民國以前的著作。
中華書局出版的《〈論語〉批注》(北京大學哲學系1970級工農(nóng)兵學員著,統(tǒng)一書號:2018-134,1974年11月第一版,定價1.00元),在古今中國眾多的《論語》評注本中,是最有特色的一本。
封面已見特色。封面上的書名,“《論語》”二字黑色,“批注”二字紅色,那意思好像是說:黑《論語》、紅批注。卷首數(shù)頁為馬、恩、列、斯、毛語錄。正文中用黑體字引用毛澤東等導師語錄。作者在這本書的前言所說:“《〈論語〉批注》是批林批孔群眾運動的產(chǎn)物,也是無產(chǎn)階級教育革命的產(chǎn)物,是我們同廣大工農(nóng)兵共同戰(zhàn)斗的成果?!?br/> 這本“批注”采用的體例是:原文、注釋、譯文、批判。再看書前“說明”:“1、本書分篇和分章基本采用清代劉寶楠的《論語正義》本……”書后附錄《主要名詞索引》、《主要人名索引》,都是學術著作的口氣。
再看五百多頁的內容,一句一注,一句一譯,一句一批判,就更有意思了——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是要他們拉攏自遠方的反革命黨羽,擴大反革命隊伍。
孔老二宣揚“朝聞道,夕死可矣”,其目的是號召維護奴隸制的那些反動家伙,應該有為他們那個復辟之“道”“殺身成仁”的反革命精神。
所謂“智者樂水”,就是要求奴隸主像水一樣“活躍”,在處世待人時能夠隨機應變,善于搞陰謀詭計。所謂“仁者樂山”,就是要求奴隸主像山一樣“安靜”,能頑固堅持奴隸主階級立場,忠于周禮,死硬到底。在孔丘看來,奴隸主貴族如能具備這些“品德”,奴隸主階級的江山就可以萬世不變了。
類似的“精彩”之處在全書每一頁都可以見到。難得的是人家不是“戲說”,不是“逗你玩兒”,而是正經(jīng)地說,板著面孔說,是在“批注”古典著作,是在進行革命教育。
“三十年前之莊言讜論,皆三十年后之夢囈笑談”,古人說得一點也不假。如今看這本《〈論語〉批注》,其荒謬也荒謬得認真,其不通也不通到了極處。這樣的“大幽默”、“大智慧”、“大思辨”,非“大手筆”不能為也。能寫出這樣的文字,要么是對階級斗爭的理論堅信不疑,信到了骨子里、融化在血液中;要么是他在“文革”中游戲、在革命中調侃,在激揚文字中發(fā)泄。所以我以為,這本文革版的《〈論語〉批注》,比《笑林廣記》、《舌華錄》之類的幽默書、妙語錄還好看,一看就讓人笑,一笑就讓人笑出聲來,一天都是快樂的。中華書局不妨將這本書再版,絕對熱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