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明
在市場經(jīng)濟中,納稅人的錢理應更多地沉淀為公共服務或公共品的供給。沒有這樣的價值貢獻或供給,就難以培養(yǎng)或儲備相應的救災能力,包括專業(yè)化、職業(yè)化的救援隊伍,以及管用管夠的救援設備、手段。由此,來反思我國今后國有資產(chǎn)的價值取向,也不無啟迪作用。
這次震后救災,確實“讓世界重新認識了中國”;然而,同樣重要的是,也“讓中國重新認識了世界”。
這就是說,不僅要看到中國震驚世界的一面,比如中國民眾對災區(qū)“井噴式的支持”,“這是一種集體頓悟,整個民族突然間意識到,在20年的經(jīng)濟繁榮中,他們改變了多少,以及一些改變是如何朝好的方向發(fā)展的”;地震發(fā)生后一周,全國下半旗默哀三分鐘?!斑@場全國性的悲情宣泄讓人們不再相信中國缺乏‘公民精神這種觀念”;“這次報道的成熟度與自由度同樣令人吃驚”……同時,也要看到世界援手或感動中國的一面——這尤其需要全球化成長中的中國、發(fā)展中的中國充分認識,比如“‘國際上傾瀉的善意改變了一切,‘現(xiàn)在,很多人在為中國人加油,希望他們在奧運會上有好的展現(xiàn)。這對中國的自信心和它對自己國際地位的看法是非常重要的”(以上引語引自美國《時代》周刊5月22日文《被喚醒的中國》)。
汶川震發(fā)時,筆者正在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參加“提高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專題研究班。此后,從夜以繼曰連續(xù)報道的電視直播節(jié)目和各種報章雜志上整版整幅刊登的相關文字和圖片中,有一個場景就非常觸動我(而且,它觸動的肯定不止我一人)。
在青川,當大地震突如其來時,有位年方28歲的母親與其剛剛面世才75天的女兒,被砸埋在垮塌的樓房下而雙雙遇難。經(jīng)過長達15小時通宵達旦的艱苦作業(yè),日本國際緊急救援隊終于刨出了這對母女,只見母親的雙手仍緊緊地將女兒護在懷里——孩子身上一點都沒受傷,而她自己則傷痕累累。
接下來,我們則看到了這么一幕:當日本救援隊將母女倆的遺體安放到一個擔架上,并蒙上一塊潔凈的白布后,全體31名隊員便站列兩旁,低頭為死者默哀。隨即,他們又把擔架送上殯儀車,一起向母女倆舉手,致注目禮,目送遠去……
人世間,幾乎所有民族都難免經(jīng)歷各種自然或社會災難的襲臨。而只有偉大,聰慧的民族,在災難中學到的,獲得的,會大大地超過失去的。這不是對災難的偏好,更不是期盼,而是說既然災難無情,往往無可抗拒,那么,人類最應該致力去做的無非就是兩個“盡可能”一是盡可能將損害減至最低限度;二是盡可能多一些積極的轉化,包括足夠深刻的省思與徹悟,也就是說,即使在大難臨頭之時,也必須持有一種學習的姿態(tài)。
那么,從日本救援隊的救助行動中,從上述情景中,我們能體悟到什么?甚至,是否可以說,學習到什么呢?
我以為,至少有如下兩點:
一是文明救援。16日下午4時,日本救援隊趕到青川縣城后,馬上利用攜帶的生命探測儀,煤氣泄漏檢測儀等專用設備,在廢墟中仔細搜索。當判斷被埋人員已無生還可能后,就著手使用大型挖掘機,期待盡快找到遺體。直至夜幕籠罩,大型挖掘機無法正常運作,又改變策略,將救援人員分成3班,每班工作兩小時輪替,并改用小型工具進行搜救,或帶上手套,小心翼翼地用手將磚石一塊塊地搬走。從照片上看,他們的衣褲、鞋帽、口罩等救援裝束標識統(tǒng)一,醒目,都是非常專業(yè)化、職業(yè)化的??梢?,在整個救援過程中,日本救援隊都處在井井有條的專業(yè)狀態(tài)。這種文明救援或救援文明,固然有日本長期應對頻繁震災而錘煉出來的相關經(jīng)驗所致,同時,從另外一個角度看,是否也有國有資產(chǎn)的價值貢獻?在市場經(jīng)濟中,納稅人的錢理應更多地沉淀為公共服務或公共品的供給。沒有這樣的價值貢獻或供給,就難以培養(yǎng)或儲備相應的救災能力(這是典型的公共品之一),包括專業(yè)化,職業(yè)化的救援隊伍,以及管用管夠的救援設備,手段(帳篷,臨時移動住房等)。由此,來反思我國今后國有資產(chǎn)的價值取向,也不無啟迪作用。
二是尊重生命,日本救援隊是這次震后中國接受的首支國際救援隊。據(jù)報道,不少救援隊員回到日本后,都含淚講述災害現(xiàn)場,稱“那是迄今為止從未見過的悲慘景象?!庇形粊碜院I媳0矎d的隊員回憶一所學校倒塌慘狀時聲音哽咽地說:“中學生們當時大概正坐在課桌旁聽課。他們就保持著上課的姿勢遇難了。當時集中精力進行搜救,如今回想起來孩子們實在太可憐了,無法用言語表達?!倍鴵侮犻L的外務省國際緊急救援室室長小泉崇則滿含真情地說:“雖然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困難,但大家用團隊精神克服了它們,并給中國國民帶去了勇氣?!睆闹?,我們不難體會到以生命為重為上,這原本是一種共同的人類精神或價值觀,無一民族能夠例外?!坝捎诰次飞膫惱韺W,我們成了另一種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史懷澤醫(yī)生語)。
毫無疑問,中國母親基于人性而自然而然地表現(xiàn)出來的偉大,是極具震撼力的,只要是血肉之軀,無論你來自哪里,都會為之動容,為之感懷。然而,有著強烈“抗日”情結的中國人,依然會對日本救援隊為遇難母女流淚默哀,致注目禮等不免驚訝。應當說,他們是做得如此精致,高貴、用心,其中內(nèi)含的尊重生命或生命至上的人類精神,已經(jīng)大大超越了災難發(fā)生的地理疆界或國家劃分,而以特有的光芒照耀出了民族和融,睦鄰友好的真正希望。學會以生命的名義來處理一切事務,還會有什么障礙不可跨越嗎?畢竟,“牢記歷史并不是要延續(xù)仇恨,而是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珍愛和平,維護和平,讓中日兩國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讓各國人民永享太平”(胡錦濤語)。
據(jù)說,近有一些在日華人自動組織清掃隊到東京火車站搞義務清潔,意在感謝日本救援隊的慷慨救助,以體現(xiàn)中華民族知恩圖報的傳統(tǒng)美德。這真是“勿以善小而不為”!誠如一位學者所言,“面對一片廢墟,面對生與死的呼喊,面對突如其來的失去,人與人的心可以靠得更近?!睘碾y,突顯出了只有生命才是世界各國人民的真正共同體。或許,也只有對生命之珍貴有足夠的共識,才可能最終斬斷以牙還牙,怨怨相報的惡性環(huán)鏈,還世界以一片明媚與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