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 濤
看到父母天天在快餐店中忙碌得昏天黑地的樣子,我情不自禁地去幫他們“打短工”。
爸爸媽媽雙雙下崗,便開了個快餐店。雖是快餐小吃,卻取了一個響亮的名子叫“萬家食府”。雖說是“食府”,實際上只有一個廚房、四個小餐廳。客滿的時候,最多只能一下子容納30多個客人。談不上也沾不上“府”的邊。正因為店小,所以一來客了,不管是一兩人,還是三五人都得忙著隨時準(zhǔn)備飯菜。又不能請大廚,里里外外都得自己張羅著。忙不過來時,我便為他們“打短工”。
初夏的一個晚上,一下子來了三桌客。窄小的店里顯得到處都是人。爸爸忙著掌勺、燉湯、炒菜。媽媽忙著配菜、清理餐具,招呼客人倒茶水。而客人一會兒叫拿煙,一會兒叫拿飲料,一會兒叫拿酒。我也沒辦法寫作業(yè),缺少什么,媽媽就忙不迭地喊:“兒子,快到前面煙酒門市部去買。”我忙問:“錢呢?”
“先去拿,等會兒我去結(jié)賬。”我忙不停地一趟趟跑里跑外??腿艘娏宋?,有的問:“小孩兒,這么小點也打工掙錢?老板每月給你開多少?”有的問:“你是老板的兒子吧?”真把我尷尬得想鉆地縫。搖頭也不是,點頭也不行??稍捳f回來,尷尬歸尷尬,還得忙不停地端菜、跑堂,像個店小二。父母實在忙不過來,我能看著不管嗎?偏偏那天也真怪,多數(shù)客人走了,剩下四位年輕客人,他們越喝越較住了勁兒。白酒喝完,喝啤酒。啤酒瓶散亂地放了一大片。橫著的、豎著的、站著的、躺著的、碎了的,到處都是。他們一會兒嘰嘰咕咕,一會兒高喊大叫,一會兒還喊著拿酒。滿屋煙酒氣,一片狼籍,嘴里還不停嚷著“喝!喝!喝!”一直折騰到12點半,才搖搖晃晃離開。嘴里還一個勁兒說著:“萬—老—板—,不敢拿酒了,太,太……小氣……”爸爸媽媽還小心翼翼地一個勁兒賠不是,恭送客人走遠。
當(dāng)我們打掃完“戰(zhàn)場”時,已經(jīng)是凌晨兩點了。我們這才收拾去睡覺。躺在床上,我這才感覺到父母開店的不易,掙錢的不易。我平時學(xué)習(xí)只是身累,而父母們是身累心也累。每個子女為父母“打短工”都是應(yīng)該的!
[點評]小作者目睹了、并親歷了父母在餐飲業(yè)中辛苦掙錢的過程。體味出了父母“身累心也累”的生存道理。從而在潛意識中得到了反省教育和感恩教育,這是孩子成長中值得慶幸的事。
(方思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