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進林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思念是人生的彩虹 從維熙
思念是一種享受。比如,在冬日里思念起小花萌芽的早春,在春日里思念起十月的楓紅,悶熱如煮的夏日里,憶起冬日飛舞的雪片,或是在冰河封凍的嚴冬,突然記起百花爭艷的春天,都會給人的精神上帶來一絲慰藉。如果把春夏秋冬比作人生四季,那么思念是人生四季精神上的彩虹。
思念有個前提:那就是空間和時間上的距離。隨著高科技的發(fā)展和電子時代的到來,人類逐漸無所不能,阿波羅號宇宙飛船,可以載人登上月球,一臺筆記本電腦,任你訪問世界的名山大川,天與地之間距離濃縮到方寸之間,固然給人類生活帶來許多意外的驚喜,但是將其放在感情的天平上去衡量,卻也會發(fā)現這些現代化的東西,對人類精神上的思念形成了一種撕裂。
不久前,友人從美國打來電話說:“你在電腦上安上一個出像設備,我們通話時就可以面對面地看見彼此的形影了。”我說:“別,還是讓我留下點想象和思念的空間吧!”之所以這么回答,因為我不想讓電子光波破壞了思念的情懷。如果,電腦屏幕上出現了他的肖像,那固然有瞬間面對面的快樂,但是思念與想象之苦與樂,便會隨之化為泡影。人類生活———包括親情在內,是需要一點距離的,假如溶解了這種距離,感情的天平永遠在平衡點上,會讓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淡化,更有甚者,會使感情霉變而生菌,繼而發(fā)生病變。更何況,我剛回來探親不久,朋友們的音容笑貌,還鮮亮地活在我的記憶庫中呢?!
古代詩詞中的“長相思”,來自于“久離別”。余光中一首《鄉(xiāng)愁》的詩章,所以那么撕裂肝腸,就是因為“久離別”而后孕生出來的“長相思”。當然作為民族統一大業(yè)來講,除非一小撮“臺獨”,沒有人會希望民族長期分割,但是這種《鄉(xiāng)愁》點燃起的思念之火,將是海峽上架起飛虹的力量。不是嗎?民族情愫如此,親情與愛情的真諦,又何嘗不是如此?中國民諺中“久別勝新婚”的成語,不就是對思念的最好詮注嗎!常常見到一些時尚中的人,像蜜蜂巢居那般形影不離,殊不知沒有空間沒有思念,沒有彼此守望的情感田園,感情田園中的綠陰會褪色的,沒有精神空間的人生廝守,久而久之是會變質變味的——雖然伊人仍舊,但實質上是無色無味的白開水了。
古人說的“大愛無形”與“摯愛無聲”,不是空對空地坐而論道。而是實對實的感情界定。記得,1998年中國作家出訪寶島臺灣,王安憶在回答讀者提問如何面對紛繁的時尚表演時,她的回答是“我向往古典”。此話出口后,立刻獲得滿堂喝彩聲,之所以如此,全然在于時尚中人,太少了曲徑通幽之美,什么都像阿拉伯數字中的“1”那么快捷,但卻沒有了九曲通幽之享受。人類感情世界的精神數碼有含金量,是難以跟隨手指在電腦鍵盤上的動作翩翩起舞的。凡是把感情變?yōu)闀r尚的脂粉和唇膏者,多為輕浮浪子感情的裝點或死了的靈魂的潑皮游戲。如果將此延伸到文化領域,快捷的“讀圖時代”和“娛樂致死”之風,都意味著將中華含蓄而深邃的文化,引向“肥皂劇”那般的精神墓場。
當然,電子時代給予我們許許多多前人無法想象的方便,因而我們常為生在這世紀而慶幸,天上的飛機,地下的地鐵,一直到筆記本電腦和無所不能的飛機,給了我們生活“直達車”的快捷,但這些生活載體的飛躍進步,不僅無法取代人間感情的價值定位——正好相反,越是飛船上天人們更要警覺人類的真情墜地。因為太多的方便和直達,致使將真情的思念與肝腸寸斷的牽掛,化為宇宙間之烏有。看看春運時人頭攢動的車站吧,那是思念井噴的絕妙寫照,如果人間死了這種思念,還會有這種精致的畫面嗎?
保留一點思念與想象的空間吧!那是作為萬物之靈的人,所獨有的精神彩虹。
(摘自《北京青年報》2007年2月17日)
1.結合全文,作者為什么說“思念是人生的彩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解釋下面兩句話。
①為什么說“思念有個前提:那就是空間和時間上的距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為什么說“現代化的東西,對人類精神上的思念形成了一種撕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在構思立意上很有特點,請結合全文簡要賞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既寫到古詩詞,又談到余光中的《鄉(xiāng)愁》詩章,還提及中國民諺,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五段中,作者對“時尚和古典”的態(tài)度如何?作者借此話題貶斥了社會怎樣的現實狀況?請作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回望戈壁 趙 煒
見慣了中原大地麥苗青青的柔美、梧桐樹葉的繁茂、月季花開的耀目——猛一看到碎石滿地的戈壁灘,我的視線不由得變得高遠起來,西部特有的遼闊蒼茫一下子就印在了腦海。
在從嘉峪關通往敦煌的路途中,遠望祁連雪山,晶瑩沁心,近瞻戈壁沙漠,伸展無垠。戈壁灘,意即寸草不生的地方。塞外雨少,全靠渠水灌田,每遇山洪暴發(fā),裹石而下,溝渠四溢,碎石成灘,年久即成戈壁。這里杳無村樹,滿地堅沙卵石自由地翻滾著,唱著孤獨的歌。強烈的紫外線把大地照射得焦灼難耐,使沙礫鍍上了金色,隨風翻涌,如疊浪,似瀚海。然而這里也不時有綠色的小植被出現在眼前,那就是戈壁上盛開的青青的駱駝刺。隨處可見的還有粉紅色的沙棗花,瘦瘦的芨芨草等。它們就如這里的主人,默默堅守在自己的家園。在凝望戈壁的眼睛逐漸疲勞的時刻,突然還會呈現出一片如茵綠野,誰都知道那就是綠洲田園,溝溝坎坎,紅柳點綴,生機盎然。
回望戈壁,我不知怎的竟然感到一種深深的眷戀,不僅是對這里的一沙一石、一草一木,好像還有更多。這片土地曾是重要的交通要道,是通往西域的必經之路。在昔日的絲綢之路上,無數的商人帶著自己的駝隊艱難跋涉,那一聲一聲的駝鈴中,牽系著多少尋夢人的心曲。明代長城最西的起點嘉峪關,古時有多少軍隊將士和使者在這里通過,踏上漫漫征途?!捌咸衙谰埔构獗?,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幾多慷慨悲歌,幾多家國情懷。關門旁有許多過路客人題寫的詩詞,其中流傳最廣的一首是:“一出嘉峪關,兩眼淚不干,往前看,戈壁灘,往后看,把門關,要回家鄉(xiāng)難上難?!敝T多詩歌都表達了那種“西出陽關無故人”的灑脫豪邁,吟詠了“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的惆悵。同時,這里還有祁連山的回聲,有中國革命史上著名的西路軍的悲壯之行,有美麗颯爽的紅軍女戰(zhàn)士的英魂……有太多不朽的篇章和歷史的記憶。
畫家張大千曾對自己的孩子說:“這里都是畫畫的好素材?!睆闹性貐^(qū)千里迢迢來到戈壁,的確是人生不可多得的機遇。這里的蒼茫天地、血色殘陽、漫道雄關等都能使藝術家找到新的題材。作為一名旅行者,我也將自己的情感與渴望融入了這片土地中,因為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這片土地涌動的像火焰一樣的激情??粗瓯跒┥系囊魂犼狇橊?、一叢叢駱駝刺、一片片芨芨草,感覺是那么親切,它們是戈壁的生靈,是生命的甘泉,也是一代代大漠人堅強不屈的靈魂所在。我明白了,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想有一個精神的棲息地,有一個放置靈魂的場所。而我在戈壁灘上,則體驗到了一種放達曠遠的人生滋味。
6.文章寫戈壁,開頭卻從中原的麥苗、梧桐、月季寫起,作者這樣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請解釋“它們就如這里的主人,默默堅守在自己的家園”這句話的含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三段末尾說“有太多不朽的篇章和歷史的記憶”,這里的“篇章”和“記憶”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作者為什么會產生“我明白了,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想有一個精神的棲息地,有一個放置靈魂的場所”這樣的感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參考答案:
1.這句話運用暗喻,既形象又生動地說明了自己的觀點,又啟示人們對自身的精神生活進行反思,給人帶來精神的希望和慰藉。
2.①人類生活,包括親情,是需要一點距離的,沒有了這種距離,會讓人們之間的感情淡化,更有甚者,會使感情霉變而生菌,繼而發(fā)生病變。
②現代化的東西雖帶來方便和直達,但空間距離漸趨于無,也使人失去了思念,失去了彼此守望的情感田園,失去了精神空間的人生廝守,久而久之會帶來生活的變質變味。
3.文章開篇點明題旨,一句“思念是一種享受”讓人刮目相看,人常說“思念是一種病”、“思念是一種痛”,但作者反其道立意,認為“思念是一種享受”,一下子顯示出作者思維的深刻。接著,作者說:“思念有個前提:那就是空間和時間上的距離?!边@是構思的綱,下文就圍繞這句話展開,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推進。結尾回應標題,再一次表明觀點,言盡而意無窮。
4.①多處引用不僅增加了文章的生動性,而且豐富了文章的內容,更促使讀者去思考。②為了說明“久別離”后“長相思”的動人魅力,啟示讀者“思念”必須以時間與空間上的距離為前提。
5.借王安憶的回答表明自己對古典的向往,因為古典有曲徑通幽之美,講究含蓄而深邃,而時尚中人則少了曲徑通幽之美,凡事講快捷,于是沒有了九曲通幽之享受。作者借此話題貶斥了人們不再追求“大愛無形”與“摯愛無聲”,凡事講快捷方便的后果是真情缺失,感情變成了裝點或游戲,而文化則崇尚“讀圖時代”和“娛樂致死”之風,導致“肥皂劇”般的精神墓場。
6.和后文所描寫的戈壁形成對比,突出了戈壁的遼闊蒼茫。
7.這句話表面贊美戈壁上的小植被和生靈,實際上贊美了生活在這里的默默堅守自己家園的人們。
8.①商人的駝隊艱難跋涉;②軍隊將士和使者的慷慨悲歌與家國情懷;③過路客詩詞中的灑脫豪邁和惆悵之情;④西路軍的悲壯之行與紅軍女戰(zhàn)士的英魂。
9.因為藝術家在這里找到新的題材,實現自己的人生追求,旅行者(我)將自己的情感與渴望融入到了這片土地之中,真切地感受到了這片土地涌動的激情及戈壁生靈和大漠人不屈的堅守精神,我也體驗到了一種放達曠遠的人生滋味。
(作者單位:甘肅省張掖市張掖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