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玉濤
2008年3月22日,備受矚目的臺灣地區(qū)新一屆領導人選舉工作塵埃落定,中國國民黨籍“總統(tǒng)”候選人馬英九擊敗民進黨籍“總統(tǒng)”候選人謝長廷,當選臺灣地區(qū)新一屆領導人。馬英九的當選,使得中國國民黨時隔8年后重新奪回“政權”,這將對臺灣島內政壇、兩岸關系產生重大影響。而作為臺灣地區(qū)的新領導人,馬英九也再一次吸引了世人的眼光。
早年經(jīng)歷
馬英九,原籍湖南省衡山縣,1950年7月13日出生于香港九龍,按照他在2001年訪問香港時的說法,他是“臺灣制造、香港面市”(因其母在臺灣懷他),而如果就其后來的經(jīng)歷而言,則可以說是“香港制造、臺灣面市”。馬英九的父親馬鶴凌給他取名“英九”有多種說法?!坝ⅰ笔亲裱R氏家族的“上尊大人,英才繼起”的族譜排行而來,這基本沒有疑問,“九”則爭論頗多。馬英九自己的說法是,“九”則代表著九州,取自南宋陸游詩“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寄托了父輩希望國家統(tǒng)一的感情。而馬父的說法則是,“九”意喻“九思九如”,是希望馬英九“德行九思,形體九如”。“九思”出自《論語·季氏》,指: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貧思難,見得思義。九如出自《詩經(jīng)·小雅·天保》,則為:如山如阜,如崗如陵,如川之至,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如松柏之茂。無論怎么解釋,這一名字都寄托了父輩對馬英九的期望。
1967年,馬英九讀高三時加入中國國民黨。1968年,考入臺灣大學法律系。入學時,他擔任大專軍訓集訓班宣誓代表,接受時任“國防部長”蔣經(jīng)國的“授槍”,這是馬英九第一次與蔣經(jīng)國接觸,并給蔣經(jīng)國留下了深刻印象。1974年,由于率領學生開展“保釣運動”等原因,馬英九獲中國國民黨中山獎學金,轉赴美國深造,先后獲得美國紐約大學法學碩士、哈佛大學法學博士學位。需要指出的是,馬英九不但是“保釣運動”的行動者,也是“保釣運動”的理論研究者。他在哈佛大學的博士論文題目為《怒海油爭:東海海床劃界及外人投資之法律問題》,在博士論文的基礎上,他于1986年出版了《從新海洋法論釣魚臺列嶼與東海劃界問題》一書,這是臺灣地區(qū)最早研究釣魚島問題的學術著作之一。正因為此,馬英九獲得了很多保釣人士的支持。
馬英九的夫人周美青是馬英九的妹妹馬莉君的同班同學。后來,兩人一同去美國留學。在美期間,同在紐約大學學習的馬英九與周美青擦出愛的火花,1977年,兩人的婚禮在紐約舉行。目前,馬英九和周美青共有兩個女兒:馬唯中和馬元中。
在臺灣地區(qū)外省籍第二代人中,特別是父輩是國民黨人士的第二代人中,相當大的一部分人受父輩影響很深,獲得了嚴格的“家教”和“黨國教育”,并逐漸成長為中國國民黨的“棟梁”,而馬英九就是其中的代表。馬英九求學期間,馬鶴凌經(jīng)常給他講述外祖父追隨孫中山先生北伐、父母為了抗日投筆從戎的經(jīng)歷,向其灌輸“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國家民族至上觀念。在馬英九赴美留學問題上,雖然當時馬英九可以申請多種獎學金,但馬鶴凌只讓馬英九申請中國國民黨中山學術獎學金,按照馬鶴凌的意思,“就是要給英九扣緊國民黨這頂帽子”,“保持住國民黨的純正血統(tǒng)”。而馬英九也沒有辜負父輩的期望,成為中國國民黨乃至臺灣政壇的“棟梁”。
從政之路
1981年9月,馬英九在哈佛大學獲博士學位后,曾在美短暫工作,但不久回到臺灣,走上從政之路,成為“總統(tǒng)府第一局副局長”兼蔣經(jīng)國的英文秘書。馬英九在蔣經(jīng)國身邊一呆就是7年,深得蔣經(jīng)國垂青,是蔣經(jīng)國晚年最為賞識的“青年才俊”之一,被稱贊為“沒有缺陷的年輕人”、“難得的人才”。對于威權政治的臺灣政壇而言,馬英九長時間擔任蔣經(jīng)國的秘書,也為其日后的官運亨通打下了基礎。1984年6月,因陳履安調任,馬英九被破格提拔為“國民黨中央副秘書長”,負責推動“政黨外交”,這在論資排輩的國民黨內是不多見的。由此可見蔣經(jīng)國對馬英九的賞識。
蔣經(jīng)國去世后,馬英九走出“總統(tǒng)府”。1988年,出任“行政院研究發(fā)展考核委員會”主任委員,成為臺灣地區(qū)歷來最年輕的“部會首長”。同年7月當選中國國民黨第十三屆中央委員。此后,他先后做過“國統(tǒng)會研究委員”、“陸委會副主委兼發(fā)言人”等官職。1993年,出任臺灣地區(qū)的“法務部長”。同年8月當選中國國民黨第十四屆中央委員。在“法務部”的任職期間,馬英九為改變中國國民黨的形象,掀起了肅貪、查賄、掃黑、反毒大旗,共起訴7500多人,其中有將近400人具有“民意代表”身份,因而得罪了太多“權貴”,最終于1996年被調任位高權虛的“政務委員”。馬英九離任“法務部長”時,不少報刊將馬英九揮淚離職的照片登在顯要位置,一些中國國民黨甚至民進黨“立委”也為馬英九鳴不平。民進黨籍“立委”葉菊蘭曾公開對在臺“立法院”以“法務部長”身份作最后一次答詢的馬英九說:“從政多年來,從未公開贊美一個國民黨員,但今天則是例外,我要公開來贊美你?!笨梢哉f,馬英九在“法務部長”任上的3年行為,為其積累了較深的黨內外人脈。
但“政務委員”做了不到1年,發(fā)生了白曉燕綁架案,引起了臺灣民眾的強烈不滿。為此,馬英九率先辭官,并宣布放棄將于1998年舉行的臺北市長選舉。馬英九棄選臺北市長引起了中國國民黨內的一場“地震”,因為根據(jù)當時的民調,在宋楚瑜不參選的情況下,馬英九是中國國民黨內唯一有希望擊敗民進黨籍、時任臺北市長陳水扁的人選。當時中國國民黨雖然仍主政臺灣,但對臺灣政壇的控制已大大弱化,1997年底,在臺灣地區(qū)縣市長選舉中,民進黨大勝,中國國民黨面臨的壓力驟然加大。如果再失去被認為是中國國民黨大本營的臺北市的控制的話,中國國民黨遭受的打擊將是難以想象的。這種情況下,在多方勸說下,馬英九最終回心轉意,同意參選臺北市長,并以微弱優(yōu)勢擊敗陳水扁,開始了自己8年的“市長生涯”,但也從此與陳水扁結下了不解的心結。
中國國民黨在2000年喪失執(zhí)政地位后,跌入低谷,而年輕有為、資歷頗深、口碑良好的馬英九被認為是帶領中國國民黨走出低谷的當然人選。2003年,馬英九當選為中國國民黨副主席。2005年,當選為中國國民黨主席。當選主席后,為帶領中國國民黨奪回失去了8年的政權,馬英九對中國國民黨進行了諸多改革,以期重新煥發(fā)這家“百年老店”的生機。如2006年4月,成立了中國國民黨青年團,以培養(yǎng)國民黨自己的人才,吸引廣大青年入黨。2007年2月13日,因在臺北市長任內“特別費”的使用問題,馬英九被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起訴(后經(jīng)二審宣判無罪),馬英九曾承諾若遭起訴即辭去中國國民黨主席職務,乃于同日請辭黨主席并正式宣布參選2008年臺灣地區(qū)“總統(tǒng)”。2008年3月22日,在臺灣地區(qū)“總統(tǒng)”大選中,馬英九擊敗競選對手,成為臺灣地區(qū)新一屆領導人。(文章代碼:0908)
責任編輯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