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敏
我認識一個做廣告的朋友。他的廣告公司在整個西南地區(qū)都小有名氣。每次問其成功的秘訣。他總是淡淡歸結為員工們嚴謹努力。團結向上。再問下去,他就會不置可否、一笑了之。這更加激發(fā)了我的好奇心,不過想到君子不強人所難,我也沒再多加追問了。直到有一天,當我們在一起翻看年少時的舊照片時。他給我講了一個他讀書時的故事,我似乎才找到了答案。
他的高中三年是在一個條件艱苦但學風甚嚴的學校度過的。學校為了磨礪學生們的意志,特別要求所有學生以年級為單位,組織做早操,內容包括跑步啊。俯臥撐什么的。其中他所在的一年級就被分配到跑步。
由于學校根本沒有專門的400米田徑場供一年級的300多名孩子們鍛煉,所以學校就在破舊的操場中間,用石灰線畫了一個不規(guī)則的多邊形,要求所有一年級學生必須沿著這條石灰線外面跑6圈,要是誰想偷懶抄近路。就會受到處罰。
不過盡管學校領導、老師們百般強調,真正到了出早操的時候,規(guī)定還是得不到有效的執(zhí)行。通常是前面幾個班還算規(guī)矩,越到后面就越不成樣子。跑到后來,那些本該曲折的夾角都直接跑成了直線。石灰線被踩得一塌糊涂。出操的效果連原計劃的2,3都沒達到。雖然負責值日的老師偶爾也會揪出幾個特別調皮的學生來處罰,以起警示效果,可是收效甚微。
因為幾乎沒有哪個學生是自愿大清早的起來鍛煉的。所以偷懶思想是無法避免的,關鍵是其實每個學生的初衷都不過是想在拐彎的時候能離線近一點,少繞點路??擅總€人都這么想。都偷偷地往里面靠,量變引起質變,終于有些本來跑內圈的同學就踩過線了,不過負責值日的老師根本不可能發(fā)現(xiàn)到底誰是第一個踩線,等到出現(xiàn)大規(guī)模的集體內移時。值日老師也無力改變大部隊的行進線路了。這讓校領導們大為惱火,于是要求在每個轉彎處都設立個值日老師。監(jiān)督出操質量。此招倒是讓早操的質量得到了保證,可是卻引起教師們的反對。認為這嚴重影響了他們的休息。從而造成教學質量的下降。這次校領導的反應卻是相當遲鈍。開會討論了一學年都沒討論出個結果,直到高二的早操項目換成跳繩為止。
這期間,唯一可以讓老師們欣慰的是每當雨后初晴的上午他們是可以睡懶覺的。因為恰巧幾個轉彎處都是沿著操場邊沿的一些小土坑制定的線路。每次下雨的時候,這些小土坑總有積水,要想抄近路就必須得從這些積水里踩過去,太顯眼了,況且誰也不想就為了這么幾步在大清早把鞋給弄臟,所以都非常的自覺。
朋友告訴我,他正是從這件事上得到了啟發(fā)。一個公司要想取得成功,必要的制度是不能缺少的,但制度的確定若沒有考慮到人之常情。那也不能算是成功的,就算能勉強實施下來,也只能是得不償失。真正成功的制度應該是追求雙贏,讓公司制度能和員工的利益和諧共處。小土坑并不能完善校規(guī),它甚至不能阻止任何人從它身上踩過去,但是,當它的出現(xiàn)使得校規(guī)和學生們的利益達成妥協(xié),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時,它便擁有了雙贏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