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 名
有位哲人說過:做人的極致是平淡。
做人需要我們窮盡一生的時間來學,在我們成長的路上或是人生的任何時刻,都需要不斷地去校正自己的律行,讓自己以善美的姿融入到生活的舞臺上,贏得社會生活、他人的信賴。
從我們來到這個世上的那一刻起,我們就已經(jīng)用純凈的心靈來感受父母的言傳身教,耳染目濡種種關于人的行為,當然父母的教育是最好的榜樣,是他們把做人的善良、寬容與對生活的愛,一點點地浸染了我們?nèi)康纳硇模荷狭藢W,又得到老師們關于做人更深層次的教育,讓我們讀懂了做人的道理和處事的哲學,這一階段對我們整個人生都大有裨益,因為知識讓我們有了做人的資本和識別行為的能力,也讓我們懂得了什么是人生。
人生的目標與做人相互結(jié)合在一起才有了美好的希望,當我們真正走上了社會,耳聞目睹了人的全部生活本真,處人與立世其實并不簡單,僅僅以自己一顆善良的心去溫暖他人,其實也不盡然,因為美與丑共存,假與真并在,這時的做人真的很無奈,人自私的一面,都會展露在你的面前,太多的時候不得不讓我們?yōu)榱松孀笥曳暧兊檬拦示?、圓滑,其實這才是做人生存中為了適應生活、社會的無奈之舉。
有時候,做人也讓我們頗費思量,誠如哲人所言,做人的極致是平淡,但真正能做到這一點的又有幾人,因為人的欲望、道德、修養(yǎng)、自身素質(zhì)的不同,人也不盡相同,“人以群聚,物以類分”,就很能代表這一點。
生活需要我們不斷地去學會做人,但做人有時候卻讓我們在生活中永遠也讀不懂它,這就要我們一生都要學做人,并且是要做到善良與平淡才是最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