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黎冰
一種風清云淡的冷靜,一種可觸可感的深邃,一種感同身受的親近,一種若即若離的懷念。
幾年前,爸爸寫過一篇《幾米究竟有多遠》的文字之后,曾有那么的一段時間,我瘋狂地喜歡幾米的作品,喜歡他作品中透出的淡淡哀愁、美麗的孤獨以及恬淡的心情。
事隔兩年多,一個寧靜的夜晚,我一人獨自在家,突然心血來潮,翻出了幾米幾年來的作品,又仔細地重讀了一遍。再讀幾米,仍然為作者驚人的創(chuàng)作力和多變的敘事風格所折服。
很喜歡幾米的繪畫,他的畫面是充滿創(chuàng)意的,每一頁的構圖都可以獨立成一張漂亮的桌面,色彩的表現(xiàn)力很廣,特別是那些超?,F(xiàn)象的夸張、比喻、烘托、形容都恰到好處地表現(xiàn)在畫面上,很符合文字所要描述的空間特點。
幾米的畫也透視出幾米本人的內(nèi)心世界,幾米的畫是隨意的,是由著自己的性子來創(chuàng)作的,心境到哪里便畫到哪里。他的大象可以是粉紅色的,他的大灰兔可以是飛起來的,他的大魚可以游進地鐵里的……讀者看他的畫時會常常忽然醒悟:對啊,生活本來就是自由的,我們?yōu)槭裁匆o自己制定各種框架呢?
還記得2006年第一次接觸幾米的作品,是那本名叫《月亮忘記了》的彩色圖書,至今仍清晰地記得那些被簡潔線條勾畫出的樹干、樓房、鐵橋以及那嫩綠的草叢、橙黃的月亮、形態(tài)怪異的毛毛兔、憨態(tài)可鞠的棕熊和機靈的小狗等,這些不同的角色相互陪襯、點綴,營造出想象無限的情景氛圍,畫面明亮美麗并充滿了稚趣。
幾米作品的成功還在于他充滿哲理的語言。
每一本幾米的作品都彌漫著強烈的哲理性思考,但他又并非讓人感到深奧難明。如《聽幾米唱歌》里所寫到的:“小丑的世界,總被一分為二,一半陽光,一半陰影;一半歡樂,一半凄涼。我真想知道,那一條神秘的分界線究竟是什么?”這究竟是幾米的一種哲理,還是他人生的一種寫照?
不過我又常在想,或者幾米的本意并非如此復雜,或者小孩子閱讀他的作品時理解得更簡單、更容易。是成人、是成年的人在閱讀他的作品時引起太多的共鳴,引起太多的感懷,不自覺地把幾米的意圖深度化了,也因為如此,更多的人認為,幾米的故事、幾米的漫畫是寫給大人看的。
幾米的故事是憂傷而充滿童趣的。
比如閱讀《地下鐵》、《照相本子》、《森林里的秘密》、《我的心中每天開出一朵花》等故事時,人的思緒都會不自覺地游離了自己置身的城市,飛向了遙遠的家鄉(xiāng),想起了留下自己足跡的山和水,想起童年、少年以及那時的伙伴。
幾米的故事總讓人想脫離城市的束縛,回歸簡單,回歸最初。就像《森林里的秘密》所說的,“沒有夢的城市,好寂寞”,“我在森林里,藏著好多好多的秘密。我看到了我遺失的夢,在黑暗中微微發(fā)著光”。
的確,有時候,塵埃和夢幻會遮蔽我們的眼睛,都市的疏離和空間的隔離會麻木我們的神經(jīng),行走的匆忙和愛情的短暫會讓我們丟失僅有的夢和真,于是有一天,我們也真的會像《微笑的魚》中講的一樣,覺得自己不過是一條魚,微笑著在海洋里游泳,以為自己自由了,而當手指觸摸到了海的岸,才知曉,海洋把我們裝在它的魚缸里了。
讀幾米的故事是需要心境的。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讀懂幾米。讀幾米的故事,不同的心情也有不同的感受。很贊同一個書評者對幾米作品的評價,他說:
讀幾米,是在讀一種輕松。
在夢一樣的畫面、詩一樣的文字間游走,心輕飄飄的,只愿沉醉不愿醒。
讀幾米,是在讀一種思考。
一種風清云淡的冷靜,一種可觸可感的深邃,一種感同身受的親近,一種若即若離的懷念。
[四川綿陽東辰國際學校初中部初三(22)班導老師:蒲莉、南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