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政
上期在下跟諸位看官分享了一下孔子的社會責任觀,主題是說孔子是個很有社會責任理想的人。不光志向遠大,而且還親力親為,辦私學,興教育,十分靠譜。于是乎,就有讀者來攻錯,大意是,要是這樣說,那咱中國簡直是世界上最早講社會責任的國家了。其實,要是硬這樣說,也沒什么錯。不管是湯因比還是斯賓格勒都認為文化一政治一經濟是同構的。中國人自古講天人合一,民胞物與,治國跟治家是一樣的,治人和治理企業(yè)也差不多。這個治,今天叫做管理。
跟孔子差不多時代的大人物很多,有個比孔子更會做官的叫管仲,管仲最牛的是輔佐了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要知道,在先秦時期,天下大亂,各個企業(yè)不按常理出牌,大家不遵守市場秩序,你我兼并,暗箱操作。這樣一個動蕩的時代,倒是給管仲這樣的有理想有抱負的天才提供了發(fā)揮本領的土壤。齊國這個地方資源很足,臨海有鹽鐵之利,貨殖有臨淄之富。但是齊國遠離周朝首都,一直被看做是小邦地位還不如陳、鄭這樣的弱國。
有道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吹烬R國的經濟實力和政治地位如此不匹配,齊桓公很生氣,就請教管仲。管仲說,看一個經濟體的重要性,不僅要看GDP,還要看它給社會貢獻了多少好處?!皞}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管仲這句話流傳了千古,其意義不在于說前面的“倉廩實”和“衣食足”,而在于強調了經濟實力加強后,更要“知禮節(jié)”和“知榮辱”,要做一個社會典范。順便說一句,在《管子·牧民》的原文里面,是“倉廩實則知禮節(jié),衣食足則知榮辱”。而在《史記·貨殖列傳》里被改為“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這個“則”比“而”要更硬氣一些。管仲這句話要是放在今天,完全可以這樣理解,企業(yè)有了經濟實力才會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一般能很好地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yè)都是好企業(yè)。接下來,管仲還說了一句很厲害的話,“王者以民為天,民以食為天,能知天之天者,斯可矣?!边@句話,簡直是沒把齊桓公放在眼里,有點孟子在梁惠王面前的狂勁。用今天的話說就是饅頭老大,百姓老二,帝王算老三。
管大人不光這么說,也是這么做的。他制定法律,開辟貿易渠道,大力發(fā)掘齊國的經濟潛力,使齊國一躍成為當時實力最強的諸侯國。當周朝受到外夷威脅的時候,齊國勇?lián)熑危氏群俺觥白鹜跞烈摹钡目谔?,自然而然地取得了傲視諸侯的政治地位。各國紛紛進貢,齊國人的社會地位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作為“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和管仲受到了社會的尊重。這個時候,齊桓公樂了,原來這經濟實力和企業(yè)的社會地位有這么大的互動關系啊!
古代政權的興衰很像今天企業(yè)的成敗,要想企業(yè)基業(yè)長青,沒經濟實力當然不行,但在有了一定經濟實力之后,在社會責任上沒什么作為,估計也長久不到哪里去。企業(yè)治理好了,自然是天大的好事,比如可以解決就業(yè),納稅,節(jié)能減排,做慈善公益等等。但并不是所有好的企業(yè)都有這樣的想法。相反的是,越是來路有點問題的企業(yè)越希望在招牌上搞點花活。這樣的“底子不干凈”的企業(yè)要想基業(yè)長青,難度可想而知。不道德的企業(yè)自然談不上什么責任了,滅亡也是早晚的事,因此管子也說過,“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p>
如果管仲活在今天,一定是一個負責任的企業(y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