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程改革給了語文教師新的挑戰(zhàn)和機遇,給了學生新的平臺和發(fā)展。正確處理好教師與課堂、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將能很大程度地提高語文課堂的有效性。在語文教學中,注重運用“選擇機制”,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創(chuàng)設“參與機制”,充分展示學生的才華、師生“協(xié)同機制”,提高自主學習的效率,注重“自主學習、發(fā)展個性”的語文教學策略,有助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喚醒學生的自主意識,能使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實踐中獲得個性發(fā)展,不斷提高綜合素質。
【關鍵詞】語文課堂;自主探究;個性發(fā)展
葉圣陶說過:“教學就是教學生學,就語文教學而言,學生須能讀書,須能作文,故特設語文以訓練之,最終目的為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老師的訓練能做到這兩點乃教學之成功?!倍瓿蛇@樣的任務,就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變“教師要我學,我不得不學”為“教師點撥我學,我自己嘗試去學”?,F(xiàn)代認知心理學表明,人對外界的刺激有高度的選擇和加工能力,進入頭腦中的知識,不僅僅是量的積累,而且也是質的變化,即“內(nèi)化”過程。因此新課程改革提出自主探究學習,意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變被動為主動,發(fā)展學生個性。要在語文教學中真正貫徹“自主學習、長效發(fā)展”,需要采取相應的策略。即利用選擇機制、參與機制和師生協(xié)同機制,來喚醒學生的自主意識,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參與習得機會,共同提高學習效率。
一、運用“選擇機制”,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語文教學中的選擇機制,主要體現(xiàn)在學習內(nèi)容、學習重點、作業(yè)的選擇等方面。過去這些選擇的權力都是老師掌握的,教學內(nèi)容、教學難點、教學進度,都是老師根據(jù)教參課前事先設計的,卻無視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學習程度,甚至把個別學生提出的老師事先沒有設計的問題,當作無理取鬧而壓制。作業(yè)難易度的選擇,學生也沒有自主選擇的權力,全班學生必須按統(tǒng)一要求完成作業(yè),不管學生的個性差異,好學生吃不飽,一般學生吃不了,造成語文作業(yè)的潦草應付,起不到練習的作用。它不容易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意識,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老師要學會傾聽學生的心聲,適當?shù)卦趥湔n或上課時根據(jù)學生的選擇意愿來安排教學內(nèi)容、進度和難點,恰當引進一些時文、古詩文進行閱讀,引進時代的活水,讓學生有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yè)的權力,這對注重個體實踐的語文課程學習來說是有必要,也是可行的。只要他們能自主地學習,就能在閱讀實踐中提高語感,培養(yǎng)能力,也能使語文學習真正富有個性,使課堂教學真正活起來。
同時教師要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恰當?shù)娜∩?,選準精講的內(nèi)容。通過精講使學生當堂領會教材中最重要的語文知識,并能在教師講解以后,鞏固所學知識,以得到高效的教學效果。在學習的過程中,由于受認識水平和生活閱歷的限制,學生對有些知識點,常常只停留在“知其然”這個層面,作答很難到點子上。因此,教師應該善于抓住這些“答的疑點”,切入進去深究不放,直到學生“知其所以然”。如教《大堰河——我的保姆》這首詩時,學生對于“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這句話,往往不經(jīng)意。設疑討論,學生總是草草作答:此句交代了寫詩的環(huán)境。實際上這句話揭示了作者動情寫詩的背景。牢房陰冷,鐵窗臨風,大雪飛舞,詩人因冷而思暖,睹雪而思人,這句詩定下了謳歌大堰河的感情基調,總領全詩,引出一系列“大堰河愛我,我也愛她的往事”。讓學生把握這個感情的“支撐點”,通過冷暖對比的具體環(huán)境,與詩人一道親身感受大堰河偉大的母愛,從而使他們“鳥瞰式”地領會詩人對主人公的深切的情感。
二、創(chuàng)設“參與機制”,充分展示學生的才華
語文學習的過程是講究實踐、重在悟性的習得過程,自己不去認真研讀,不用心體驗,不在實踐中把知識內(nèi)化為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獨特的思想情感,是無法真正提高語言學習能力的。因此,必須讓學生在課堂這個集體活動的空間里,充分展開自主學習的活動,在聽說讀寫的實踐活動中,提高自己語言學習運用的能力。而教師則是利用教材創(chuàng)設情景氛圍,讓學生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解疑釋難。
(一)教師一定要保證讓學生讀通課文的時間。我們在上一篇課文的時候要花一定時間讀課文、查資料、反復思考,才有一點頭緒。而在課堂上,只讓學生讀幾分鐘,就開始討論課文,效果能大嗎?學生連課文大致內(nèi)容還沒梳理清楚,怎么讓學生討論呢?許多同學聽了一節(jié)課后仍然云里霧里,其關鍵是他自己沒有讀。我們要把訓練學生自己讀課文當作主要任務來抓,指導學生怎么讀課文、怎樣速讀、默讀、跳讀、一目十行抓住關鍵。
(二)上課時,老師應該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并且敢于提出問題,這種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是非常重要的。能否發(fā)現(xiàn)有質量的問題是閱讀能力的體現(xiàn)。我們教師應該創(chuàng)設一定的氛圍,讓學生充分提問,教師一定要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思維的火花,用學生的問題來組織教學、推動教學進程,這樣每堂課就能讓學生有所得,讓學生嘗到思維的樂趣。
(三)課堂中學生閱讀時提出問題,老師不要馬上回答,而應該像孔子的啟發(fā)式教育那樣,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明確問題關鍵,讓學生利用自己的知識去嘗試回答,讓學生明白知識形成的過程,這樣在嘗試回答中,就能訓練思維、取得效果。讓學生嘗試回答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學生回答同學的問題,也可以讓部分同學走上講臺,開展自主學習,交流學習體會。在有了收獲體驗之后,要讓學生自己去小結歸納,使之成為學生以后繼續(xù)學習的基礎?,F(xiàn)代文閱讀的基本思路,文言文的字詞句等基本語法知識,寫作的經(jīng)驗體會,要隨時反思小結歸納,讓它上升為經(jīng)驗。教師可以組織交流,讓學生在互相交流中受到啟發(fā),取長補短,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老師引導學生小結歸納要有利于學生樹立自信心,正確找到努力的方向,而不能流于形式。
三、師生“協(xié)同機制”,提高自主學習的效率
在課堂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充滿著偶然性和隨機性。學生真正在課堂上進行自主學習一定會出現(xiàn)許多事前預想不到的問題,教師上課時必須依據(jù)變化的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方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善待學生,對學生暴露出來的情感或觀點,有道理的,給予贊賞和肯定;不正確的,決不批評、嘲笑,常常設身處地地體驗學生的感受,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學生,使師生關系融洽,學生敢說、樂于學習,努力營造一個和諧民主的、有利于自主學習的教學氛圍。一位在加拿大讀書的華僑子女說,那里的師生關系完全是一種相互尊重的平等關系,老師虛心接受學生的挑戰(zhàn),激發(fā)學生最大限度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師生都是課堂的主角。這是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性不被削弱的基本保證。課堂教學師生協(xié)同機制的形成還體現(xiàn)在教師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調控上。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自主學習,不等于學生在家里的自由學習,可以隨心所欲。因此,還要有統(tǒng)一的目標。老師在組織課堂教學中,協(xié)調學生之間的關系,也是很重要的。只有這樣師生才能教學相長,共同提高。
只有廣大學生能自主自由發(fā)展,才會感到語文學習是人生的一大樂趣,而不是苦事累事。自主學習、發(fā)展個性的語文教學策略,有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能喚醒學生的自主意識,能在自主學習的實踐中獲得個性發(fā)展,不斷提高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