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泰山北斗 一代宗師

        2008-04-29 00:00:00王敦書
        古代文明 2008年2期

        2007年11月14日,史學大師林志純先生在福州與世長辭,享年97歲。

        林先生學究天人,貫通古今中外,是中國世界古代史學界的元老和泰斗,為建設中國世界古代史學科,創(chuàng)建中國世界古代史研究會和東北師范大學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建立了卓著的功勛,獲得了全國世界古代史學界同仁的尊敬和愛戴。在此,謹代表中國世界古代中世紀史研究會向林先生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懷念。

        世界古代史學科是一門比較年輕的新學科。自文藝復興以來,西方學者對古代希臘和羅馬的歷史與文化展開研究,形成了西方古典學的傳統(tǒng),但直到19世紀在考古學和古文字學等領(lǐng)域取得長足的進展后,才可能對全世界古代的歷史進行比較深入的整體研究。所以,世界古代史作為一門學科,實際上在西方也要到20世紀才真正建立起來。

        在中國,世界古代史學科建立的時間更晚。解放前,在某些高等學校的歷史學系中有過關(guān)于這方面的課程,但稱為西洋史或西洋上古史,主要講授一些古希臘羅馬的歷史與文化,約略涉及古代埃及和巴比倫的歷史,尚談不上有關(guān)整個世界的上古史。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各高等學校歷史系紛紛開設世界古代史課程,老一代知名的世界史學者,如周谷城、雷海宗、齊思和、陳同燮、吳于廑、郭圣銘、胡鍾達、李雅書等,都為在中國創(chuàng)建世界古代史學科做出了重要的功獻。然而,林志純先生近60年來為建設和發(fā)展中國的世界古代史學科始終努力不懈,并取得了輝煌的成績,不愧為中國世界古代史學科的奠基人和指導者。

        林志純先生(筆名目知)是福州人,生于1910年11月。自幼聰穎好學,具有強烈的愛國思想和獻身科學的志向。他最初在私塾讀書,打下了扎實的國學根底,后入中學接受西學和現(xiàn)代科學的教育。由于家貧,很早就半工半讀,參加教學實習,先后在福州荊河小學、福商小學任教,投身教育事業(yè)至去世長達80年。

        1939年,林先生入上海大夏大學學習,并在上海圣約翰大學旁聽,師從著名學者王成祖教授。1941年畢業(yè)后,在國立上海臨時大學和大夏大學任講師,主要講授中國史,也關(guān)心外國史,力求打通中外。林先生精通英語,曾多次在上海著名西文報刊如《字林西報》等發(fā)表英文文章,并開始在上海俄僑開辦的俄語班學習俄語,更涉獵拉丁文。

        1949年新中國誕生。根據(jù)國家的需要,林先生于1950年離上海到長春東北師范大學任教,這是林先生一生中的重大轉(zhuǎn)折點。他從一個舊中國的民主主義者,轉(zhuǎn)變?yōu)樾轮袊鸟R克思主義者,從主要從事中國史的教學研究,轉(zhuǎn)為主要從事世界古代史的教學研究,最終成為中國世界古代史學科領(lǐng)域的一代宗師。

        從1950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林先生在東北師大歷史系講授世界古代史,勤勤懇懇,教書育人,為社會主義祖國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這里應特別指出1955—1957年的世界上古史研究班。1955年,蘇聯(lián)派出第一批專家來華講學,其中世界古代史方面的專家在東北師大授課。于是,東北師大歷史系辦起了全國性的世界上古史研究班,為期兩年,學員來自全國一些重要高校從事世界古代史工作的青年教師。與蘇聯(lián)專家合作指導研究班的東北師大中方教師,就是林志純先生。

        林先生不是簡單地以蘇聯(lián)專家為主,配合他做些工作,而是胸懷全局,獨具慧眼,力圖以研究班為基地,培養(yǎng)出一批年輕的史學英才,以開墾中國一片空白的世界上古史園地。林先生嚴格地指導和督促學員,要求他們既要領(lǐng)會馬克思主義理論,又要學會至少俄語和英語兩門外語:既要聽好蘇聯(lián)專家講課,熟讀一般的教材和講義,又要鉆研和翻譯外文的第一手史料和原始文獻。他更因才施教,根據(jù)學員的不同興趣和條件,鼓勵他們不僅要掌握整個世界古代史的總體內(nèi)容,而且要互相分工合作,對世界古代史領(lǐng)域內(nèi)不同時期、地區(qū)和方面的專史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例如,毛昭晰之于原始社會史,劉文鵬之于古代埃及史,周怡天之于古代西亞史,崔連仲之于古代印度史,劉家和之于古代希臘史,等等。

        蘇聯(lián)專家來華講學是短暫的,時間不過兩年。林先生對研究班學員的指導都是長期的,乃至永恒的。50年來,原來研究班的學員們?nèi)砸恢迸c林先生保持聯(lián)系,繼續(xù)在林先生的關(guān)懷下不斷前進??梢哉f,通過研究班的培養(yǎng),林先生在祖國大地各個角落播下了種子,造就出新中國第一代世界古代史方面的青年學者和精英人才。

        林先生不僅指導學生研究世界上古史,而且以身作則,勇往直前地向世界古代史的科學高峰進行全方位的沖刺和攀登。

        首先,林先生接受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特別是世界古代史領(lǐng)域的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最突出的是,他翻譯了馬克思的《資本主義生產(chǎn)以前各形態(tài)》長文,于1956年由人民出版社發(fā)表。眾所周知,這是馬克思在1857—1858年問所寫關(guān)于政治經(jīng)濟學的巨大手稿的一部分,內(nèi)容艱深難懂,翻譯更為困難,我國學術(shù)界久聞此稿,渴望一讀,苦無合適譯文,為之扼腕。而林先生以一人之力,在較短的時期內(nèi)將其譯出問世,其膽識、功力和貢獻都是非凡的。

        其次,為推動我國的世界古代史教學研究,林先生譯出了蘇聯(lián)學者狄雅可夫和尼科爾斯基1952年主編的《古代世界史》一書的原始社會、古代東方和古代希臘三編,在1954年春由中央教育部油印分發(fā)各校參考,后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鉛印刊行。其后林先生又與史亞民合寫《古代世界史》一書,1958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這是我國較早的一本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寫成的世界古代史教科書,其教學和學術(shù)價值自不待言。

        再次,林先生又致力于編集和翻譯世界古代史領(lǐng)域的原始史料,以填補我國在這方面的空白。他譯出了亞里士多德的《雅典政制》一書,又編譯了《古代埃及與古代兩河流域》史料集,兩書皆于1957年由三聯(lián)書店出版。1962年更主編《:世界通史資料選輯》(上古部分)一書,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最后,林先生還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根據(jù)新資料發(fā)表多篇學術(shù)論文,對世界上古史領(lǐng)域中一些重要問題展開深入的探討。例如:《摩爾根<古代社會>一書與原始社會史上一些問題》(載《東北師范大學科學集刊》[歷史]1956年第1期)、《我們在研究古代史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載《歷史研究》1956年第12期)和《談談古代東方專制國家》(載《歷史教學》1957年第9期),等等。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林先生為我國世界古代史學科建設做出了巨大的多方面的貢獻,其開拓、奠基,功不可沒。林先生治學有兩大特點:一個是掌握馬克思主義,具有宏觀的眼光,運用唯物史觀來建構(gòu)不同于西方學者的世界上古史體系:另一個是高度重視原始文獻和第一手史料,盡力收集新資料,吸收新成果,來研究歷史,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新中國成立后,“一邊倒”和“學習蘇聯(lián)”是我國黨和政府的國策,學習馬克思主義更離不開蘇聯(lián)方面的觀點和資料。因此,林先生這一時期關(guān)于世界上古史的觀點和體系,例如對五種生產(chǎn)方式,亞細亞生產(chǎn)方式和古代東方專制主義等問題的看法,是深受蘇聯(lián)學者影響的,其著作也大量引用了蘇聯(lián)方面的資料和文章。但是,正由于林先生重視發(fā)現(xiàn)新材料,注意吸收新成果,又富有獨立思考的精神,從60年代開始,林先生的學術(shù)研究已顯示了跳出蘇聯(lián)窠臼的端倪。這主要表現(xiàn)在1962年他發(fā)表的3篇文章上,它們是:《關(guān)于新發(fā)現(xiàn)的古希臘波斯戰(zhàn)爭史的一段碑文》(載《光明日報》1962年5月14日)、《荷馬史詩若干問題》(載《歷史教學》1962年第9期)和《線文B的譯讀》(載《文史哲》1962年第5期)。在這些文章里,林先生介紹了西方最新的考古發(fā)現(xiàn)和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附注大量引用了西方學者的專著,只有兩處提到蘇聯(lián)學者盧里耶的著述。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爆發(fā),大學停課鬧革命,狠批封、資、修。既古且洋的世界古代史被打入冷宮,林先生也受到?jīng)_擊。思想批判,上山下鄉(xiāng),紛至沓來。但是,林先生不受干擾,專心治學,在十年動亂的艱難環(huán)境里,認真閱讀馬、恩原著,盡可能注意掌握國際學術(shù)界的新資料和新成果,對人類歷史特別是古代世界史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探索和鉆研,取得了新的突破、超越和飛躍。

        文化大革命結(jié)束和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全國實行改革開放,建設四個現(xiàn)代化,百廢俱興,氣象萬千,科學的春天來到了,史學界也不例外。林先生懷著滿腔的熱情,意氣風發(fā)地以嶄新的姿態(tài)投入戰(zhàn)斗。

        1979年,在林先生的組織和指導下,中國世界古代史研究會在長春成立,林先生當選為研究會的理事長。28年來,在林先生的直接領(lǐng)導、親切關(guān)懷和大力支持下,研究會先后召開了3次國際學術(shù)盛會,6次全國代表會議,7次世界上古史、5次原始社會史、5次古西亞北非史、5次古希臘羅馬史和1次古南亞東亞史全國性學術(shù)研討會,起到了組織全國世界古代史工作者展開交流討論與合作研究的作用,并促進了中外學者之間的學術(shù)交流。

        中國的世界古代史研究底子薄,基礎弱,人才少,存在大量學術(shù)空白,尤其是多種古文字無人精通。林先生雖年屆古稀,卻發(fā)宏愿,立大志,決心以“愚公移山”的精神來克服困難,扭轉(zhuǎn)這種狀態(tài)。他聯(lián)合周谷城和吳于廑二老,一再發(fā)出加強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的呼吁。1984年教育部高教一司因之發(fā)出了(84)教高一司字053號和054號文件,決定在東北師大建立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創(chuàng)辦世界古典文明史學習班,每年聘請3—4名外國專家給學習班講授亞述學、埃及學、赫梯學、西方古典學以及各種古代語言文字。就這樣,從1985年起,東北師大已辦了多期世界古典文明史學習班,還每年招收亞述學、赫梯學、埃及學和西方古典學研究方向的碩士生和博士生,培養(yǎng)出了一批又一批世界古代史方面的人才。其中優(yōu)秀者,更由于林先生的奔走和努力,得到了出國深造的機會,有的已獲得博士學位回國,中國有了第一批熟悉乃至精通古代埃及象形文字、古代西亞楔形文字和古希臘、拉丁語的中青年學者。

        此外,林先生在東北師大的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又創(chuàng)辦了《世界古典文明史雜志》(Journal of Ancient Civilizations),從1986年起以外文版(英文為主)在國際上正式發(fā)行,每年一期,迄今已出版了22期。2007年起,該雜志又以《古代文明》為名,出版中文版。這是我國唯一的世界上古史方面的期刊,在世界范圍內(nèi)贏得了聲譽。為了促進中外古典文化交流和填補我國在世界古典文明史方面學術(shù)空白的百年大業(yè),林先生更聯(lián)合周谷城、吳于廑、張政烺、胡厚宣、周一良、任繼愈、張忠培、劉家和等專家學者組成編委會,編印出版中外文對照印本的《世界古典文明叢書》,以近東古文獻、西方古典文獻和中國古典文獻為主,已出版了《蘇美爾王表》、《孔子的政治學—(論語)》和李維《建城以來史》(前言、卷一)等多種著作。

        1979年以來,林先生不僅為中國的世界古代史學科發(fā)展在規(guī)劃設計、組織建設、人才培養(yǎng)和書刊出版等方面盡心竭力,立下汗馬功勞,而且進一步著書立說,筆耕不輟,發(fā)表了數(shù)以百萬字計的著述,建立起了具有其人特色的世界上古史和中西古典文明史的史學體系。

        1979年和1981年,林先生主持編寫了《世界上古史綱》上、下冊,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在這部著作中,林先生以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為指導,廣泛運用原始史料和國際學術(shù)界的最新發(fā)現(xiàn)及研究成果,對人類歷史上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兩大階段的具體發(fā)展過程進行了全面、系統(tǒng)和深入的論述。特別對勞動創(chuàng)造人類、原始群和原始公社、蒙昧時代和野蠻時代、農(nóng)業(yè)之發(fā)生與人工灌溉之發(fā)展以及文明之起源、奴隸制社會前期的階級關(guān)系和階級斗爭、公有制到私有制的中間階段、大土地所有制與小土地所有制的斗爭、奴隸制城邦與奴隸制帝國、國家發(fā)生的3種主要形式、歐洲文明之起源、亞細亞生產(chǎn)方式和古代西亞農(nóng)業(yè)公社等世界上古史上一系列重大的根本性問題展開了專門的探討?!妒澜缟瞎攀肪V》一書的發(fā)表,是林先生學術(shù)思想和我國世界古代史研究發(fā)展中的一個里程碑,它奠定了林先生關(guān)于古代世界從城邦到帝國發(fā)展的理論體系,也極大地推動了中國世界古代史學界關(guān)于古代城邦問題的討論和研究。

        之后,林先生接連發(fā)表《孔孟書中所反映的古代中國城市國家制度》(載《歷史研究》1980年第3期)和《從(春秋)稱人之例再論亞洲古代民主政治》(載《歷史研究》1981年第3期)等一系列論文,運用他關(guān)于古代城邦的觀點來研究中國的早期國家政治制度。1989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林先生主編的《古代城邦史研究》一書。該書分上、下兩篇:上篇“城邦史綜論”,由林先生撰寫,下篇“城邦史各論”,則由其他專家學者執(zhí)筆。在此書中,林先生進一步豐富、深化了他的古代城邦普遍說的理論,對城邦與城邦聯(lián)盟、古代城邦的政治制度(公民、長老會議、城邦首領(lǐng)、城邦聯(lián)盟盟主)、古代城邦政治形式發(fā)展的4個階段(神話傳說時代的原始民主制城邦、史詩時代的原始君主制城邦、春秋時代的公卿執(zhí)政制城邦、戰(zhàn)國時代的城邦趨于解體與向帝國過渡)以及古代城邦的歷史人物(改革家與獨裁者)等4個專題進行了深入的考察。

        1990年,東北師大出版社出版了林先生主編的《孔子的政治學—(論語)》一書。隨后,林先生又發(fā)表了《中西古典民主政治》(載《史學理論研究》1992年第3期)等多篇論文。1997年,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了林先生撰述的《中西古典文明千年史》專著。在這些力作中,林先生對古代文明世界與中西古典文明,特別是古代中國民主政治的創(chuàng)始時期和全盛時代展開了廣泛、深入、細致的研討。林先生在這方面的觀點,整體說來,似乎可以概括為:古代文明世界存在于三大地區(qū)(古代北非、西亞、南亞、中亞,古代歐洲,古代中國),構(gòu)成為兩大系統(tǒng)(中、西古典文明),發(fā)展分兩大階段(城邦—帝國)說。具體說來,就中國而言,似乎可以大致歸結(jié)為:東方專制主義為兩千多年來誤解說;中國早期國家系城邦民主說;“周天下”乃城邦聯(lián)盟說;“六經(jīng)”皆“邦學”說;古典中國無西方所謂“黑暗時代”與排他宗教說;古典中國具有民主、革命與兄弟民族思想說;西方中世紀Feudalism不適用于中國古典時代,不宜譯為“封建”說,等等。

        1999年夏,東北師范大學召開了慶祝林先生90華誕的學術(shù)研討會,并出版了《中西古典學引論》一書,該書包括了改革開放以來林先生發(fā)表的主要論文和學術(shù)精華。經(jīng)過畢生的思考和寫作,林先生構(gòu)筑起了他關(guān)于整個古代世界歷史和中西古典文明的史學體系,具有高屋建瓴、囊括天下的氣勢,可謂貫通中外,博大精深,令人耳目一新,振聾發(fā)聵。當然,這樣一個眼界開闊、思想新穎的龐大體系,在草創(chuàng)之際不可能盡善盡美,必有不足之處和可以商榷的地方,有時甚至似有口氣太大、過于武斷之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對于林先生的各種觀點學者們自會討論,發(fā)表不同意見。然而,林先生思想著作的學術(shù)價值與學術(shù)影響則是眾所周知、無可否認的。

        林先生對教育事業(yè)和史學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其所以取得如此成就,來自于他的高尚品格,這里大致提出以下4個方面:

        第一,熱愛祖國、大力弘揚中華文化的愛國精神。林先生自幼即受家鄉(xiāng)林氏名人如林則徐、林旭、林覺民等愛國思想的熏陶感染,具有強烈的愛國心,熱愛中國的歷史文化,痛恨帝國主義侵略。他早年治中國史,至古稀、耄耋之齡,復以全球歷史為背景,熱情贊揚中國古代民主政治,歌頌古典中國之革命民主傳統(tǒng)、兄弟民族思想與兼收并包異域文化的泱泱氣魄。在《中西古典文明千年史》末章,先生以慷慨激昂的筆觸,大書特書中國歷史源遠流長,未嘗間斷,“數(shù)千年來,自傳說至實踐,血緣關(guān)系、文化傳襲、政治分合、皆一家人也……祖宗之教訓,人類之大同,中國人之高貴品德與仁政王道之思想與實踐也?!毕壬M一步總結(jié)中國歷史之經(jīng)驗,寫道:“奠定此種品德思想之基礎維何?日革命也,人民革命也!……湯武之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周之國人革命,由是而奠定春秋時代世界歷史上最光榮最豐富的民主遺產(chǎn)!孔子、墨子之言論,管仲、子產(chǎn)之實踐,而后歸結(jié)為秦帝國末流之陳王作難,儒墨之徒群趨與之俱死,而換得布衣領(lǐng)導之天下國家,而一變王侯將相世襲之種!自是而后,凡天下大勢郁結(jié)而不可解之日,必有人民革命起焉,自農(nóng)民而工人為領(lǐng)袖,而書生學者亦紛紛投身共挽狂瀾,以是能外抗侵略,內(nèi)興邦國,而不至于墜入‘黑暗時代’之境域,艱苦奮斗,數(shù)千年以至于今!”先生愛我中華文明、謳歌革命傳統(tǒng)之澎湃激情,躍然紙上,溢于辭表,感人至深!

        第二,無私忘我、一心治學、誨人不倦的奉獻精神??v觀林先生97年來所走過的道路,是一條全心全意教書育人、專心致志研究史學的道路。凡熟悉林先生為人與作風的人,都知道先生一生無私欲,無他好,所思所想所作所為無不為了培養(yǎng)人才和建設中國的世界古代史學科。先生治學之勤奮,是驚人的。他終日讀書寫作,往往半夜即起,通宵達旦,不知東方之既白。一年四季,工作如恒,周末假日,從不休息。他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如前所述造就了毛昭晰、劉家和、崔連仲、劉文鵬、周怡天等新中國第一代世界古代史學者,而后又培養(yǎng)了郝際陶、王乃新、吳宇虹、拱玉書、令狐若明、金壽福、宮秀華、張強、傅永東、周鞏固、黃洋、顏海英、陳旭、李政、王麗英、郭丹彤、李曉東等第二、第三代學者。林先生不僅嚴格要求學生認真學習,并且對他們關(guān)懷愛護,無微不至。就我親身所見,1982至1983年郝際陶赴希臘留學,林先生以70多歲的高齡,不辭千里之遙,離長春親自到北京機場兩次送迎。又如,1993年,林先生慷慨解囊,私人資助張立春、劉艷文參加留學生出國預備班學習1年,而后赴德國深造。這都是他無私奉獻精神的體現(xiàn)。

        第三,墾荒播種、腳踏實地、鍥而不舍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我國的世界古代史學科條件差,基礎薄弱,學術(shù)上一片空白。50多年來,林先生為創(chuàng)建這一學科費盡心血,不遺余力。先生有遠大的理想,力圖使中國的世界古典文明研究在國際上能與外國專家學者平起平坐,做出中國特有的貢獻。他知道,這談何容易,必須不怕艱險,排除萬難,一步一個腳印,從頭做起。林先生提出了“墾荒播種,從零做起,腳踏實地,不務空言”的方針口號。他既這樣說,就如此做,并要求中國世界古代史研究會也這樣做。自1983年我擔任研究會秘書長以來,林先生每見到我,都語重心長地叮囑我:“我們必須好好干,做實事?!钡牵嬉罅﹂_展世界古代史研究,勢必要攻破不懂古代各國語言文字的難關(guān)。我望之卻步,認為以中國的條件不可能解決這樣的問題。然而,林先生卻以大無畏的勇氣和堅毅的魄力,矢志不移地全國奔走,上下呼吁,終于創(chuàng)建了東北師大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長期聘請外國專家來華講授埃及學、亞述學、赫梯學、西方古典學,以及各種古文字,培養(yǎng)出了中國自己的掌握埃及象形文字、西亞楔形文字和希臘、拉丁文的學者。這簡直是奇跡,是我想都不敢想的,而林先生都做到辦成了。林先生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實令人欽佩景仰。

        第四,高瞻遠矚、貫通中外、不斷奮進的創(chuàng)新精神。林先生早年研究中國史,1949年后樹立唯物史觀,致力于世界古代史研究。初深受蘇聯(lián)觀點的影響,60年代后開始打破蘇聯(lián)框框,進行新的思考和探索。1979年,建立起關(guān)于古代世界普遍由城邦到帝國發(fā)展的史學體系。之后,更加強對中國古代民主政治和中西古典文明史的探討與考察,確立了古代文明世界三大地區(qū)、兩大系統(tǒng)和兩大階段的理論。從先生一生治史的軌跡和等身的著作中,我們清楚地看到林先生能從全球的高度,比較中外歷史文化,不斷掌握新資料,吸收新成果,隨時實事求是地進行修正、充實、提高,敢于否定過去,超越前人與自我,做出新突破。這種不斷更新前進的創(chuàng)新精神是難能可貴,值得我們仔細學習的。

        總之,林先生的成就是卓越的,貢獻是巨大的,品格是高尚的。我們應認真學習他的崇高精神,繼承發(fā)揚他的寶貴史學遺產(chǎn),辦好中國世界古代中世紀史研究會和東北師大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加強中西古典文明研究,大力發(fā)展中國的世界古代史學科。

        最后,回顧一下林先生對我個人的關(guān)懷、培養(yǎng)和教誨。我1955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歷史系,1957年為南開大學歷史系世界上古中古史專業(yè)研究生,導師是雷海宗先生。我沒有機會得列林先生門墻,沒有聽過他的課,也沒有參加東北師大世界上古史研究班。但我沒齒難忘林先生對我的知遇之恩。提攜之情和同鄉(xiāng)之澤,我是將林先生作為恩師對待的。

        在大學時代,就知道林先生的大名,十分欽佩。報考南開大學研究生時,指定的參考書就是林先生翻譯的蘇聯(lián)學者狄雅可夫和尼科爾斯基主編的《古代世界史》一書,我將它從頭至尾反覆讀了多遍??上?958年成為右派后即赴農(nóng)村農(nóng)場勞動,1963年后轉(zhuǎn)而從事日本史研究,一直無緣見到林先生。1974年冬,曾隨吳廷璆先生到長春參加關(guān)于日本儒法斗爭的討論會,訪問過東北師大歷史系,朱寰先生接待了我們,但林先生當時不在學校。

        第一次見到林先生是在1978年冬,當時林先生住在北京的人民出版社,對《世界上古史綱》做最后的校訂工作。我剛剛回到世界古代史的教學崗位,到北京辦事,聽說林先生在北京,就冒昧地到人民出版社登門拜謁,并呈上新從北京中國舊書店買到的拙譯《希羅多德<歷史>選》一冊?!摃⑨屩刑岬搅肆窒壬?962年5月14日在《光明日報》刊載的《關(guān)于新發(fā)現(xiàn)的古希臘波斯戰(zhàn)爭史的一段碑文》一文,后來西方學術(shù)界對這個碑文內(nèi)容的真?zhèn)握归_了熱烈的討論。因此,在會見時我就此問題向林先生進行了請教。先生熱情地接待了我,對我說:我早就知道你,看過你譯的《李維<羅馬史>選》。你雖身處逆境,卻能專心治學,注意考古新發(fā)現(xiàn)和國際學術(shù)動態(tài),是很不容易的。先生的親切交談和大師風范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79年夏,林先生在長春主持召開了中國世界古代史研究會的成立大會。于可先生代表南開大學歷史系出席了會議,我沒有前往,但提交了與于可合作的《試論“亞細亞生產(chǎn)方式”》一文。于可回津后,對我說林先生在大會上表揚了你,說南開大學的王敦書在困難的條件下能踏實讀書,關(guān)注國際學術(shù)界討論的前沿問題是難能可貴的。我聽后頗有受寵若驚之感。

        1980年秋,研究會在曲阜召開了關(guān)于古代城邦問題的學術(shù)研討會,我參加了會議并提交了與于可合寫的《關(guān)于城邦研究的幾個問題》一文。1981年春,天津舉行了關(guān)于亞細亞生產(chǎn)方式的盛大學術(shù)研討會,我與于可提交了《關(guān)于“亞細亞生產(chǎn)方式問題”的幾個問題》一文。這兩次會議林先生都未出席。在我和于可先后發(fā)表的有關(guān)亞細亞生產(chǎn)方式和古代城邦的3篇文章中,除了充分肯定《世界上古史綱》一書的重要學術(shù)價值,也就一些問題與林先生提出了商榷,表述了自己的見解。說實在的,我心里是非常惴惴不安的,覺得林先生是大學者,對我也很好,自己作為一個后生小子竟敢“撚虎須”,表示不同意見,實自不量力,恐怕得罪了林先生以后日子不好過。

        1982年春夏之交,北京師范大學召開劉家和先生等編撰的《世界上古史》教材的評審會。我報到后剛住下,忽然聽到有人敲門。開門一看,意外地發(fā)現(xiàn)竟是林先生,這是我與先生的第二次相見。林先生高興地對我說:敦書,我了解你。我和你都是福州人。你們王家稱西清王氏,是福州名門,出過狀元。你還有一個姑婆名叫王孝英,是福州有名的女教育家,我青年時曾在她創(chuàng)辦的學校中教學實習,對她很仰慕,你要好好努力,勿墜家聲。林先生的寬宏大度與長者之風,令我手足失措,感激涕零。之后,林先生回到長春,竟聘我為東北師大世界古代史方面的兼任副教授,而我當時在南開還不過是講師的身份。

        1982年11月2日,我去希臘研修,突然在北京機場見到了林先生和林師母。他們是來給郝際陶送行的,自然也一同歡送我。然而,對我來說,他們是到機場來送我的僅有親人,因為我的妻子沒有機會來,在北京語言學院就與我告別了。這是我第一次見到林師母。林師母待人和藹可親,與林先生伉儷情深,婚后辭去工作,專門照顧先生起居,并悉心整理謄寫先生手稿,是林先生的賢內(nèi)助。林先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與林師母的支持分不開的。

        1983年5月,研究會在鄭州大學召開了第二次代表會議,我從雅典向大會遙寄了《斯巴達早期土地制度考》一文。在會上,林先生和吳于廑先生一同提名我擔任研究會的秘書長職務。從此,我就一直在林先生的直接指導與諄諄教誨下從事中國世界古代史研究會和我國的世界古代史學科建設的工作。他的學識、精神和人格,深深地感召著我,這些已見前文,不再贅述。

        1989年,南開大學歷史系申報世界上古中古史專業(yè)博士點,提名我為該專業(yè)的博士生導師。1990年2月,教育部在北京召開評審會,林先生出席了會議,給我投下了有力的一票,這一票是有千鈞之重的。最終,我被通過為博士生導師,但南開大學的世界上古中古史專業(yè)博士點未能通過。于是,我就掛靠在東北師大招收古希臘羅馬史和西方古典學研究方向的博士生,成為那里的兼職博士生導師。1990年末,由于林先生的推薦和努力,我被聘為東北師大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的名譽所長。敦書不才,何德何能,享此殊榮,誠惶誠恐,無以為報。此后,我?guī)缀趺磕甓紒頄|北師大參加博士生和碩士生的論文答辯,聆聽先生的教誨。

        林先生不僅在學問與為人上教導著我,而且關(guān)心我的身體和健康。1984年在昆明召開原始社會史學術(shù)研討會,閉幕時我作為研究會的秘書長給每桌敬酒。林先生知道我愛喝酒,并有一定的酒量,還是親切的勸我不要過量。12年后,研究會在蘇州舉行1996年學術(shù)研討會時,劉家和先生陪我喝了幾杯。林先生風趣地說,劉家和與王敦書是酒友。劉先生更幽默地答道:幸虧我是素食者,不吃肉,要不然林先生就要說劉家和與王敦書是酒肉朋友了。說罷,大家都哈哈笑了起來。

        1998年,研討會在南京召開代表會議。會后,游黃山。林先生已年近90,都徒步登上了光明頂,堪稱人瑞。當晚,我與張強在黃山之巔侍林先生入寢,幸也何如1 1999年11月,研究會在福州武夷山舉行了學術(shù)研討會,慶祝林先生90大壽。散會后,我和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古典學者梅耶爾博士隨林先生夫婦同赴福州。在福州期間,林先生還約我們到他弟弟家里晚餐,談笑風生,其樂融融。臨行時,3位老人親自送至樓下,情意深重。

        2003年5月25日,林先生以93歲的高齡,親筆為拙作《貽書堂史集》題詞:“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和“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勉勵我要活到老,學到老,不斷創(chuàng)新前進。2005年6月,我到東北師大參加研究生答辯,林先生沒有出席答辯會。我與內(nèi)人同去林先生家看望,林先生和林師母再次熱情地招待我們,但我的心情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喜的是林先生精神矍鑠,身體健康,懼的是先生記憶衰退,談話甚少。其后,林先生與林師母返福州,未再回長春,沒想到,這竟是我與林先生的最后相見和訣別。

        林先生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他的精神永存,先生的道法文章,山高水長。我現(xiàn)年逾古稀,退休已有3年,今年也將辭去世界古代中世紀史研究會理事長職務,逐漸淡出史學界。但我當以林先生給我的題詞和林先生的名號“志純?nèi)罩睘樽毅懀薏咦约号Σ恍?,堅持學習,生命不止,自強不息!

        2008年1月20日 于華盛頓

        [作者王敦書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300071]

        (責任編輯:張強)

        精品女同av一区二区三区| 18禁美女裸身无遮挡免费网站 |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内谢少妇xxxxx8老少交 | 玩弄少妇高潮ⅹxxxyw| 欧洲亚洲视频免费| 日本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巨大欧美黑人xxxxbbbb| 午夜无码国产18禁|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最新地址 | 国产成人a∨激情视频厨房| 成人网站免费大全日韩国产| 午夜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蜜桃在线高清视频免费观看网址| 呦系列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 亚洲伦理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在线不卡一区三区av| 国产精品538一区二区在线| 人人做人人妻人人精| 91精品国产无码在线观看| 国产综合开心激情五月| 一区二区三区乱码在线 | 欧洲| 欧美高清国产在线播放| 亚洲av性色精品国产| 久久无码潮喷a片无码高潮|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国产精品 | 亚洲av色无码乱码在线观看| 男女上床视频免费网站| 国产免费人成视频网站在线18| 一本无码av中文出轨人妻|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不av麻豆|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日韩夜夜高潮夜夜爽无码 | 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女| av免费在线播放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亚洲美国产亚洲av| 国产免费激情小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人妻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无人区码一码二码三m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