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市風華小學的王立老師,多年來,憑借自身良好的文化素養(yǎng),勤奮鉆研的探索精神和嚴謹求實的教學態(tài)度,在教學研究和語文實踐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多次在省市區(qū)的語文閱讀教學競賽中獲獎,并逐漸形成了精致、和諧的教學風格。
一、結構精密,教學和諧
王立老師的課就像她的人一樣:“外顯、張揚”不是她的特點,“含蓄、內(nèi)斂”才是她的本色。她的課上沒有刻意的煽情和表演,沒有浮華的教學設計,沒有夸張的多媒體的運用,一如她的人一樣,像清泉一樣叮咚流淌,像淡茶一樣幽香彌漫。她的課堂讓你情不自禁地隨著精巧細密的結構一路展開,在贊嘆她的精心設計的同時,情不自禁地被她的精致、和諧的課堂感染,這種感受來源自王立對文本解讀的精致,對學情把握的細致,從而其教學結構精密細致,吸引學生,才達到這樣一種和諧的教學效果。
這種教學結構的精密細致首先體現(xiàn)在教學主線的清晰精當上。文學作品常有一條貫穿始終的主線,成功的課堂教學也必須有一條清晰明朗的教學主線。這教學主線就是教者在反復鉆研教材的基礎上形成的比較成熟的教學思路。在王立的閱讀教學課上我們最大的感受就是思路清楚,條理清晰,我們總能找到一條教學主線。
如在教學《小珊迪》一課時,王立就以“你看到了( )的小珊迪”為教學主線,讓學生理解內(nèi)容、體悟情感、感悟表達。在初讀課文之后,王立問:“你一定了解到了課文中講了一個怎樣的小珊迪?”而后通過理解小珊迪的外貌、語言、動作理解可憐的小珊迪。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王立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反復誦讀來體會小珊迪的可憐,學生通過對小珊迪的外貌動作、語言描寫的感悟,小珊迪的形象漸漸走進了學生的心中,他們的臉上寫滿了深深的同情,此刻,非??蓱z的小珊迪出現(xiàn)在學生的眼前。接著,由文本展開聯(lián)想,王立用語言文字將小珊迪車禍的一段進行“情景再現(xiàn)”。此時學生們已經(jīng)不再是旁觀者,隨著對小珊迪內(nèi)心世界的感受,學生自己仿佛就成了小珊迪,成了小珊迪的弟弟。這種真實的感受,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從旁觀者到主人公,學生們感受著主人公的思想情緒,體驗著他的內(nèi)心情感。從而被小珊迪美好的品質深深地感動,有的學生不禁潸然淚下。此時王立老師追問:“通過這一段的情境對話你又看到一個怎樣的小珊迪啊?”學生激動地回答:遵守承諾的小珊迪,誠實、守信的小珊迪,可敬的小珊迪……當故事結束時,小珊迪帶給學生們的震撼卻沒有結束,王立設計了寫話訓練:“課文學完了,此時此刻什么樣的小珊迪印在了你的心里?你想對他說點什么?拿出筆寫出你的感受、你的心情、你的啟示……”通過學生的寫話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一個善良,誠實,守信,堅強,可憐又可敬的小珊迪永遠地駐留在了學生的心中。
王立老師把握住一條教學主線,把學生、文本、老師的情感和諧地交融在一起。王立帶著清晰的主線、濃濃的情感來,學生在教師的引導、感染下,帶著比課前更鮮活的語言、豐富的情感離開,我們說這是成功的課堂!
其次,這種教學結構的精密細致體現(xiàn)在銜接過渡的自然流暢上。聽王立老師的語文課仿佛是在聆聽一首動人的交響樂,連貫而自然,精巧而細致。其中的過渡銜接,儼然就是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學習的階梯,學生不會因教學板塊的改變而跳出情境之中,只會因其巧妙的生成而漸入佳境,從而使課堂上呈現(xiàn)出教與學的自然和諧。
如在《威尼斯的小艇》一課中,王立老師在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辨明了小艇的樣子,接下來該到下一個板塊既船夫的駕駛技術時,教師這樣說:“看著這樣可愛的小艇,你們有什么特別的愿望嗎?”“我們想坐一坐。”學生們興高采烈。“可是,你們瞧威尼斯的河道這樣縱橫交錯,我真有點擔心,我擔心什么呢?”教師指著威尼斯的河道欲擒故縱?!皳臅粝麓?!”學生深有同感。“那我的擔心是不是多余的呢?快到課文中找找答案。”學生們興致昂然地投入到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中去。王立老師利用了角色體驗的方法巧妙地過渡了教學的環(huán)節(jié),使課堂完整而流暢。
另外,這種教學結構的精密細致體現(xiàn)在導入和結尾的大巧不工上。王立老師的語文課堂沒有先聲奪人的氣勢,總是清清淡淡入場,宛如一條清澈明麗的小溪,不知不覺地流淌在學生的心田。就在這清清淡淡的過程中王老師引領著學生,漸入佳境,一步步走入文學的殿堂。
《小珊迪》這篇課文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很遠,生活在當今幸福年代的學生們?nèi)绾文芨N近小珊迪的心靈呢?王立老師在課前以談話的方式請學生們介紹自己,學生們便你一言我一語地介紹著自己。我是淘氣的王小明,我是愛畫畫的孫飛……使課堂的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學生沉浸在自己表述的興奮中,這時王老師的話鋒一轉,她說:“我看到了淘氣的你,愛畫畫的她,這一切都表明你們生活在幸福中,(多媒體出示衣衫襤褸的小男孩在風雪中跑在街頭的一組圖片)可是你們是否知道一百多年前的英國卻有著一群和你們差不多大的孤兒,他們沒有衣穿,沒有飯吃,不得不流落在街頭靠賣火柴勉強度日,也許在他們的字典里根本沒有幸福、甜蜜,有的只是饑餓,寒冷和無窮無盡的痛苦。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結識他們其中的一個,他的名字叫——小珊迪。(板書)你能同情地喚他一聲嗎?”隨著漸起的音樂,學生在強烈的對比中感受到了小珊迪生活的艱難,體會著他的痛苦。在這個自然而然的過程中,學生由己及彼漸漸走入了小珊迪的世界??芍^“未成曲調先有情”。
“余音繞梁,三日不絕于耳”—— 一節(jié)好的語文課,給人的啟示是深遠的,給人的力量是永恒的。尾聲雖不是主旋律,但仍然是精致課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能在學生心中升起再一次高潮,使學生自醒自悟情感升華。在王立老師的課堂上我們總能在結尾處感受到或是深沉,或是激昂,或是引起人無盡遐想的尾聲。
在《小珊迪》一課的結尾處,王立老師設計了這樣一個在雪花形狀的稿紙上寫話的環(huán)節(jié)。(見《小珊迪》教學實錄的相關部分。)
這個精彩的結尾設計,給了我們許多啟示。為什么用雪花?小珊迪的故事發(fā)生在一個寒冷的冬天,用雪花寫貼近文本。小珊迪有著雪一樣潔白無暇的品質,用雪花寫以物喻人。小珊迪是那樣一個令我們感動的孩子,雪花代表著我們的感動和懷念。看似簡單的一個卡片,卻凝具著那么多的情感,當我們看到課堂上學生們揮舞著潔白的雪花為珊迪送行時,這一切都釋然了,我們因小珊迪感動了,因教師的精致設計而感動了,更因教與學,師與生的和諧而感動了。
水本無華,相蕩而生漣漪;石本無火,相激而發(fā)靈光。正是有了王立老師對課堂精密的設計,精巧的教學,精心的演繹才構建了一個如此和諧的語文課堂。
二、訓練精巧,文心和諧
著名特級教師孫雙金老師認為老師要做文本和學生的知音,王立老師就是文本和學生的知音,她對文本的解讀很有見地,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于是在王立老師的課堂上我們總能見到她帶領著學生“潛心會本文”,同時以其精巧別致的環(huán)節(jié)設計使學生的心沉浸在語言文字之中,與文本自然和諧地交融在一起。
1.想象補白,平常處見精神。
《小珊迪》一課中有這樣一段話:“珊迪受傷了,不能來了,一輛馬車把他撞倒了,從他身上軋了過去。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也丟了,還有7個便士也不知哪去了,說不定他會死的……”這是小利比來替哥哥小珊迪還錢時對作者說的一段話。看過其他教師處理這段話時,很是平常,讀一讀,說一說就過去了,可是,王立卻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精當巧妙地將課文中的留白處通過想象進行補充,將那一段被隱去的車禍后的情景再現(xiàn),帶領著學生進行角色和情感的體驗,走進小珊迪的精神世界。
學生們在王立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仿佛看到了小珊迪高高興興往回跑的身影,和小珊迪一起體會賣出火柴的興奮,幻想著小珊迪和弟弟得到食物的情景。正當學生們沉浸在喜悅中時,王立老師的語速突然加快,一輛疾馳的馬車隨著教師的描述,出現(xiàn)在學生的頭腦中。那輛馬車不但沒有停下,反而硬生生地從小珊迪身上軋了過去。學生們的情緒霎時間停滯在這個殘酷的畫面上,教室里靜悄悄的,似乎教室不見了,桌椅不見了,有的只是小珊迪倒下的身影,有的只是學生們那顆追隨小珊迪身影跳動的心。小珊迪的形象也愈來愈真實,他掙扎著,忍受著,摸索著……“他在四處摸索著什么呀?”在王立老師的呼喚中,學生們毫不猶豫急切地說“帽子!”“火柴!”“零錢!”此時,學生們仿佛自己就是小珊迪,體驗著小珊迪所體驗的一切!此時,淚水悄無聲息地滑落,同情,震撼占滿了學生的心靈。于是他們理解了,理解了小珊迪為什么要忍著痛挪回家,因為他心中還想著自己的弟弟,想著自己的承諾;于是他們釋然了,把誠信看得比生命還重要的小珊迪當他的生命走到盡頭的時候的所說所為。此時的小珊迪,不再是一個孤立的畫面,不再是語言和外貌的片段印像,這時的小珊迪,在學生心中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品質高尚、感動他們的人!
通過這段精當巧妙的補白想象,很多同學都被感動得潸然淚下。因為學生全身心地走進文本,在與文本的神交中想象著、感悟著、升華著情感,體會著小珊迪的精神品質。小珊迪不僅誠實守信,他的堅強,他的善良,他的仁愛,他的精神,同樣讓我們動容。沒有這樣的補白想象如何去感悟一個完整的小珊迪形象,這樣的設計不僅讓學生完成了對小珊迪人物形象的感悟,而且將文本與學生的心融在一起,讓學生體會到了閱讀帶給他的心靈震撼,精神享受。
2.朗讀感悟,平淡處見深刻。
朗讀是語文教學中極其重要的部分,是閱讀教學永遠不變的一劑良方。新課標也明確指出:“朗讀是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情趣的?!睂W生朗讀水平的提高,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就會更加深刻。在王立的閱讀教學中,朗讀教學是很精彩的一個亮點,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她的課上,我們能看到:咬文嚼字理解讀、一詠三嘆復沓讀、聲情并茂引導讀、個性理解對比讀、創(chuàng)設情境欣賞讀等等。在進行扎實的朗讀教學的同時,王立還經(jīng)常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朗讀教學。
如《天鵝的故事》一課中,王立老師在引領學生感悟老天鵝形象的時候,將描寫老天鵝破冰的一段原本平淡的描寫改寫成了一首詩樣文字,進行朗讀教學。
當學生低沉有力的哼鳴在教室中回蕩時,學生的眼前出現(xiàn)了一首精致的小詩。而這首小詩就是剛才學生們學習的課文。
老天鵝/騰空而起/像石頭似的/用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撲打在冰面上/一次,兩次,三次……
學生在這樣動人的精神呼喚中,用自己的朗讀詮釋著自己的理解。有的學生讀得洪亮有力,有的學生滿含不忍,但聲音卻堅定有力,看似平常的文本經(jīng)過教師別具匠心的設計,深深地喚起了學生們內(nèi)心的情感,詩即是情,以情喚情,使老天鵝的形象與文字交相輝映,詩中有情,情中有景,最大限度地渲染了老天鵝的形象,然而王老師并沒有滿足于僅僅對老天鵝形象的感悟,還要讓學生在感悟的同時去積累和運用語言,于是王立老師又進行下面的設計。
師:這首歌就回蕩在你的心里,如果你記住了老天鵝,你一定會唱。(出示詩歌讓學生填空。)
整群天鵝/( )/像( )似的/用自己的胸脯和翅膀/( )/( )在冰面上
這樣化文為詩的朗讀教學,令我們耳目一新,同樣也讓我們感受到了王立老師精巧的設計,別致的課堂。這精彩的朗讀感悟,拉進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催化了學生對文本的深刻理解,點燃了學生學習課文的熱情,一次次地升華了學生的情感,更傳遞了一種思想——語文學習以讀為主,在讀中感悟。
3.品詞析句,平實處見豐富。
任何一篇文章都是由最簡單的文字構成的,因此閱讀教學中最平常,最需要扎實的正是對文字的體會品析。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nèi)容,是課堂教學中經(jīng)常使用的教學方法之一,也是學習語文,感悟語言的有效策略。王立老師的課堂教學中,就善于品詞析句,往往能于最平實的地方運用奇巧的招式,使學生透過文字的表面體會到其中蘊涵的豐富。
漢語言是特有的表意的文字,王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充分利用漢字的這個特點,引導學生通過字形去理解漢字的意思。
如《倔強的貝多芬》一課中那個“倔”字的處理就令我們嘖嘖稱道。
課中,王立教師在引導學生反復誦讀的過程中,學生們領會到了倔強的含義,什么是倔強?那是面對困難,毫不退縮的意志!是面對權貴,不卑不亢的精神脊梁!是面對自己熱愛的音樂,用一生追求的執(zhí)著!“倔強”這個詞在學生們的心中漸漸具體,豐滿。這時王立老師話鋒一轉,指著板書上的那個“倔”字,動情地說,你是否看到了一個人(亻)面對困難時不屈(屈)的精神呢?這一個小小的細節(jié),既讓學生對“倔強”一詞有了更為準確,清晰的認識。同時,這一處引導,正如點精之筆,點得恰到好處!點出了文章的文眼,點出了人物的精神!可謂文道統(tǒng)一,自然和諧。
另外王立老師引導學生對重點句段的品析更是獨具匠心,如在《天鵝的故事》一課中引導學生理解天鵝的3次鳴叫所傳達的意思的教學片段,我們不但看到了王立老師在進行扎實的語言文字訓練,而且也給了我們深深的啟示。
師:我們到課文中去看看,“克嚕-克哩!”它傳遞著天鵝們什么樣的意思?誰來讀第一段?
生:一群天鵝落天湖面上,“克嚕-克哩!”地啼叫著,好像在討論:冰封湖面,沒有吃的,怎么辦?
師:這處克嚕-克哩的啼叫在傳達著什么意思呢?
生:它在訴說冰封湖面,沒有吃的怎么辦?
師:天鵝們什么心情?
生:著急。
師:那你著急地讀一讀。
生:克嚕-克哩!
師:還有什么樣的心情?
生:難過,傷心。
師:那你也來讀讀。
生:克嚕-克哩!
師:我們再看看第二段又傳遞著什么意思?
生:湖面上傳上來陣陣“克嚕-克哩-克哩”的叫聲,就像那激動人心的勞動號子:“兄弟們哪,加油!齊心干哪,加油!”
師:這處傳達著天鵝們什么意思?
生:這是勞動號子,兄弟們哪,加油,齊心干哪,加油!
師:激動人心的勞動號子,誰來叫一叫?
生:克嚕-克哩-克哩。
師:有點激動,你來試試。
生:克嚕-克哩-克哩。
師:有力氣。
師:第三處又傳遞著什么意思呢?誰來讀讀。
生:不時發(fā)出勝利的歡呼聲:“克嚕-克哩-克哩!”
生:它們在勝利地歡呼。
師:這里是勝利的歡呼聲,誰能勝利地歡呼著叫一叫?
生:克嚕-克哩-克哩!
師:再高興點兒。
生:克嚕-克哩-克哩!
師:這處的叫聲又傳達著什么意思呢?
生:(紛紛舉手。)
師:不要著急,我們先來學課文,學完課文之后相信你會有更精彩的解釋。你瞧這個詞語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表示的意思不同,它的聲調高低長短也不同。
文本的情味是實實在在通過對言語的研讀“品”出來的。我們從上面的片段看到王立老師引導著學生通過對課文中3個均含有“克嚕-克哩-克哩!”的句子的朗讀、比較、揣摩、品析,引領著學生領悟到了蘊涵在其中的人文情感。這樣不僅可以感受到作者譴詞造句之精妙,還能體會到文章的語言之美、意境之美,從而能讓學生更好地走進文本世界。正像朱光潛先生說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這樣的處理完美地實現(xiàn)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tǒng)一。
王立這精密細致的課堂結構、精巧別致的環(huán)節(jié)設計,扎實的語言文字訓練,使她的課堂實現(xiàn)了教師、學生與文本三者的自然交融、和諧統(tǒng)一。學生在這精致、和諧的語文課堂上暢快地進行知識學習、心靈對話、人生體驗。語文已經(jīng)成為他們生命成長的心靈雞湯、精神元素。學生的心靈更是獲得了一種高雅的解脫、一種暢達的飛翔、一種陶醉和幸福。這就是精致課堂、和諧語文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