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有沒有自然的法則?我們從建筑學(xué)的概念去理解實用主義的時候,我們忽視了建筑的審美作用。審美的功能與實用主義是矛盾的嗎?散文寫作需要實用主義嗎?去其修飾是現(xiàn)代建筑走向自然法則的過程。同樣散文的禁錮也是不斷逃脫這些虛假的表象走向自己內(nèi)心和事物本質(zhì)的過程。修辭的目的是讓語言生動起來,而不是讓語言模糊而似是而非。非此非彼的可疑在于作者對生活和事物缺少足夠的深入和了解,對寫作的態(tài)度缺乏真誠。
散文的實用主義不是單純的文以載道,而是做到有話要說和有感而發(fā),做到精確而獨到的見解?!短旃ら_物》和《昆蟲記》都是自然科學(xué)的著作,但卻閃爍著文學(xué)思想的光芒。今天的散文它缺乏的正是這些嚴謹而生動的表達,它一味地沉浸在修辭的表達中,那些陳年爛事,只不過是過江之鯽,魚目混珠而已。
真誠地表達是作者寫作的姿態(tài)。這種姿態(tài)應(yīng)該是向下的,向著生活不斷地低頭,貼地貼著身體的潛行,而不是對日常事物的俯視和熟視無睹。李宗奇對待散文寫作有一顆謙卑的心,他的抒寫是掏空一切后,又把心靈袒露給別人看的人。一個向著自己內(nèi)心奔跑的人,一個忠實于自己生活的人,他還一種美好的情愫,他隨遇而安式的表達從不會強加于他人,他還是一個非常真誠的傾聽者,我想這樣他的寫作是寫給好朋友之間的信札。
今年,他給我們《小品文選刊》雜志寫的專欄文章,我覺得更是我們期待的一種表達方式。他的文字少了很多束縛的東西,他幾乎只用白描的手法接近生活的狀態(tài),他慢條斯理地記錄內(nèi)心生活的痛感,這種疼痛即使發(fā)生在自己身上,他還是保持節(jié)制的表達。我覺得旁觀者不是對生活無動于衷,不是對悲情麻木不仁,而是積蓄力量,保持必要的客觀和冷靜。散文寫作如果需要自然的法則,那么這個法則就是誠實的表達。萬物在我心,我心屬萬物,樸素之面,中庸之道,或者自然之事,人文之心,都是散文的自然法則之一。那些假洋鬼子總是扯起所謂散文革命的旗幟躲在眾人的后面喊——他們原來是在用漢語的方式學(xué)說英文。
我再重讀李宗奇的散文,我覺得他深得生活的精髓,向生活取得真金,他文字不生澀,不做作,不矯飾,不臃腫,能讓人養(yǎng)眼。什么是為文之道?說人話——這是一個作家的素養(yǎng)和對作家的要求,這大概是散文最大的實用主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