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青先生熱愛文學,提倡“散文式新聞”,常把描寫和抒情等文學手法運用到新聞通訊的寫作當中,增強美感和表現(xiàn)力。本文試就散文式新聞作品的一些表現(xiàn)手談點體會。
“散文式”新聞作品文字優(yōu)美,情景交融,它是一篇新聞,卻有詩的語言;它在敘述事實,卻揉合著深情。能使受眾加深印象,難以忘懷,能激發(fā)受眾情感,打動受眾心弦。
1、散文式新聞的語言。散文式新聞作品對語言要求很高,應(yīng)該比小說多幾分雕飾,比詩歌多幾分清淡,簡潔而瀟灑,樸素而優(yōu)美。可說介乎濃妝與淡抹之間,即用簡約的文字表達豐富的內(nèi)容,以小的篇幅給人以大的信息量。2005年10月13日《解放軍報》刊登通訊《英雄攜手飛天——神舟六號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出征記》,榮獲第十六屆中國新聞獎通訊類一等獎。文中,“兩年前,在同一個地點,我國航天員楊利偉首次從這里走向太空,圓了中華民族的‘飛天夢’”,不僅點明了何時、何地、誰成功實現(xiàn)了中國人的第一次航天飛行,還起到交待歷史背景的作用;“我們堅決完成任務(wù),北京見!”這鏗鏘有力的回答,使讀者被英雄航天員的自信與豪氣所感染。縱覽全文,其樸實而精煉的語言,收到了少一字意闕、多一字則贅的效果。
2、散文式新聞的結(jié)構(gòu)。碳元素由于排列組合的不同,既可形成堅不可摧的金剛石,也可變成經(jīng)不起風吹雨打的石墨。同樣的新聞素材在不同記者手里就會形成不同的新聞作品,有的可以一把抓住讀者的視線;而有的則讓讀者無動于衷。如上文所引的通訊牢牢抓住“英雄出征”的主線,詳略得當、主次分明。將航天員出發(fā)、登發(fā)射塔、進飛船艙等多個場景和各級領(lǐng)導(dǎo)、科學家及歡送的群眾等進行靈活安排,其間還巧妙穿插了背景材料,以及費俊龍、聶海勝個人資料的介紹,增加了文章的厚重感,較好地滿足了人們急于知道航天員個人情況的迫切心理。
3、散文式新聞的描述。描寫,是散文式新聞中最重要的表現(xiàn)手段,通過對人物、事件及環(huán)境所作的細致入微的刻畫,展示現(xiàn)場環(huán)境,反映人物形象,透析作者情感。可以說,離開了描寫便不成其為散文式新聞了。但描寫不是越多越好,還要細而有節(jié)。如上文所引的通訊最突出的描寫僅有兩處細節(jié):“面對充滿風險的太空之行,兩人平靜得如同一次普通的‘出差’,心跳依然保持著每分鐘70次左右”,以及“在出門的剎那,記者看到,費俊龍、聶海勝不約而同地把目光瞄向了問天閣門前的右側(cè)墻上。那里,有首飛航天員楊利偉招手致意的巨幅畫像”。這兩處看似隨意的細筆勾勒,卻把航天英雄臨陣不亂的素質(zhì)呈現(xiàn)了出來,把航天員們團結(jié)協(xié)作、互相激勵的同志情、戰(zhàn)友誼展示在世人面前,從內(nèi)容和意義上再一次呼應(yīng)了標題“英雄攜手飛天”的內(nèi)涵,從而起到深化主題的效果,給人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另外,“幾天來風和日麗的戈壁灘,此時突然風雪交加,氣溫驟然下降十幾攝氏度”;“片片雪花帶著祝福,絲絲細雨滋潤著征程;此時,天公好像也特意為英雄壯行——雪停了,風小了”等三處天氣狀況的描寫,不僅起到了交待新聞事件發(fā)生的時間進程作用,更是隱喻著飛天之路的艱險,表現(xiàn)了中國航天員依靠科學和智慧戰(zhàn)勝種種艱難險阻,最終遨游于太空的勇敢。
4、散文化新聞的標題。標題是新聞的“眼睛”,要發(fā)揮引導(dǎo)讀者閱讀的功能,就要將新聞報道中最主要的事實,用準確、簡約、貼切的語言表達出來。如“英雄攜手飛天”僅6個字,卻飽含著豐富的意蘊。作者開篇點題,直呼他們?yōu)橛⑿?,不僅表明了一種態(tài)度,更表達了對航天員的崇高敬意。“攜手”二字,看似簡單,實則充分反映出神州六號載人飛行與神舟五號的最大不同之處在于:進入太空進行科學探索的航天員由一人變成了兩人。“飛天”既在寫實,展示了中國人遨游太空的膽識與氣魄;又是寫意,使人不僅聯(lián)想到敦煌壁畫中那些不長翅膀、不生羽毛、只是憑借衣裙而凌空翱翔的飛天形象,從而給人以美的享受。正可謂題中有義,題外有音,充分發(fā)揮了“題好文一半”的作用,將人們的眼球牢牢吸引住。
新聞寫作借散文的優(yōu)勢,提高新聞價值,引起讀者的興趣,這就給新聞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深入采訪、多占有新聞素材。要寫好散文式報道,更要深入采訪,多多占有素材。這樣,才能沙里淘金、精選實例。優(yōu)秀作品之所以動人,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作者作風深入,占有大量生動的新聞素材、詳細的背景資料,才能厚積而薄發(fā)。二是文字底氣要足。散文屬于文學作品,采用的是形象生動、自由活潑的文字語言,因此,不練就一套文字功夫,就難寫出上乘的作品。三是要有創(chuàng)新意識。散文式的新聞要求作者應(yīng)該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創(chuàng)出特色。要用心去感受生活,加深對生活的理解,把心中的真情融注到所寫的人、事、景、物中。以情感人,使報道產(chǎn)生理想的效果。
當然,借鑒散文手法寫新聞應(yīng)把握住一些基本原則,因為新聞畢竟有著自身的特點和規(guī)律,不能夸張,更不能有絲毫虛構(gòu)。必須在堅持真實性、時效性的基礎(chǔ)上追求散文化的形式,始終把新聞價值放在第一位。在此基礎(chǔ)上追求適當?shù)谋憩F(xiàn)形式,以達到形式和內(nèi)容的和諧完美統(tǒng)一。在向散文學習中需要把握一個“度”,只能適度,不能過度。反之,就失去了新聞的本質(zhì)特征。
(作者單位:吉林市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