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旅美作曲家譚盾編劇(與之合作編劇的還有旅美小說家哈金)并作曲、由多明戈擔任主演的歌劇《秦始皇》從2006年12月21日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首演以來,已經(jīng)過去一年了。據(jù)作者自己介紹(出版的該劇文學劇本扉頁上也注明)這部歌劇是取材于司馬遷的《史記》和當代的中國影片《秦頌》(影片名字的英譯卻為The Legend of the Bloody Zheng),據(jù)當時美國報刊的報道,演出的效果是比較轟動的,但是對于其思想內(nèi)容及藝術上成就的評價卻意見不一,旅美華人作者李劼還批評它是一部“國家主義”的歌劇。我最近看到了它的錄像,又閱讀了大都會歌劇院正式出版的該劇文學劇本,再結合美國報刊上的一些評介文字,將這部歌劇略作介紹并發(fā)表一些自己的看法。首先,請看歌劇的故事情節(jié)。
歌劇開始時一名穿著中國京劇服裝的“陰陽師”登場,像中國傳統(tǒng)戲曲的副末登場那樣先將這出歌劇的宗旨作一番介紹,然后,歌劇故事正式展開:秦王嬴政經(jīng)過連年的征戰(zhàn)即將統(tǒng)一天下,并且已著手進行著書同文、車同軌的大業(yè),還要為了“統(tǒng)一思想”而焚書坑儒,艱巨的長城的修建工程也開始進行……,雄心勃勃的嬴政認為:當前稱頌其豐功偉績的音樂都過于喧鬧,不能夠打動人心,更何談感天動地?他要找人創(chuàng)作一首真正能夠歌頌其統(tǒng)一的新國家的《頌歌》,而寫這首《頌歌》的最佳人選他認為非燕國的優(yōu)秀音樂家高漸離莫屬。早年,少年的嬴政曾經(jīng)和高漸離一同在趙國做人質(zhì),度過了一段相濡以沫的日子,高漸離的母親曾經(jīng)將嬴政當作自己的兒子一樣地撫養(yǎng),兩個男孩像兄弟一般長大以后,高漸離曾經(jīng)對嬴政說:如果你將來能夠歸國繼承王位,我一定會給你創(chuàng)作一首頌歌。但是后來秦國在統(tǒng)一六國的戰(zhàn)爭中殺戮甚多,高漸離的家園在秦滅燕的戰(zhàn)爭所毀,母親也被秦軍殺害,而高漸離也被俘虜當作奴隸押解到秦國來!如今,雖然嬴政下令給他治好了傷并且給予生活上的優(yōu)待,可是,高漸離卻因為自己的親人、家園都在秦滅燕的戰(zhàn)爭中毀滅而耿耿于懷,不愿為嬴政寫《頌歌》了。嬴政對高漸離說:“殺戮是統(tǒng)一國家的需要,我要求你寫《頌歌》為的是團結我的人民,哺養(yǎng)他們饑餓的心靈?!辟膼叟狸柟髅利惗涡裕讜r因騎馬摔傷而下肢癱瘓不能行走,嬴政已經(jīng)將她許配給為統(tǒng)一國家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的王將軍,但是尚未成婚?,F(xiàn)在,她對在父王面前堅貞不屈的高漸離產(chǎn)生了好感,自告奮勇去說服高漸離同意創(chuàng)作《頌歌》。在與高漸離的接觸中,岳陽公主以女性魅力對之百般誘惑,甚至以口對口喂食的方式讓絕食的高漸離進食!最后二人竟相愛并且發(fā)生了性的關系,而她的癱瘓的下肢居然由此奇跡般地痊愈能夠站立和行走了!嬴政對公主能夠行走起初感到驚喜,但是當他得知女兒為此竟失去了貞操便又非常惱怒,堅持要她為了國家的利益仍舊要和王將軍結婚。嬴政還對高漸離說:“雖然你誘騙了我的女兒,激怒了王將軍,并且玷污了我的名聲,但是只要你能夠完成《頌歌》,我就饒恕你?!备邼u離在公主愛情的感召下同意創(chuàng)作《頌歌》,但是最能激發(fā)其音樂靈感的卻是被鞭子驅(qū)趕著修筑長城的奴隸們的悲歌,他在悲愴的秦聲的激勵下進行著創(chuàng)作,但是公主卻因為父王仍舊“為了國家的利益”逼迫她和王將軍成婚而自殺身亡,王將軍也被高漸離鴆殺了,但他死后的鬼魂仍然對嬴政表達忠心說:“今后我在地下仍將指揮由兵馬俑組成的軍隊來保衛(wèi)你和你的國家?!备邼u離的《頌歌》終于寫成了,但是當這《頌歌》在嬴政舉行他即將成為始皇帝的登極儀式上唱出來的時候,它卻不是對秦始皇的輝煌功業(yè)的歌頌,而是以哀怨的秦聲來抒發(fā)人民修筑長城的苦難和怨憤。嬴政對此非常惱怒,而高漸離為了表示不再歌頌秦始皇竟摔碎了自己的箏,并且將舌頭咬下啐向秦始皇!秦始皇拔劍刺死了高漸離,然后,他震驚、顫抖地跪倒在悲愴的歌聲里!
歌劇的演出陣容是強大的,除了由多明戈擔任第一主角外,其他的主要演員如高漸離的扮演者男高音保羅·格羅夫斯,公主的扮演者女高音伊利莎白.富特拉爾也都頗具水平,中國旅美歌劇演員田浩江、傅海靜也在里面扮演了王將軍和宰相這樣的重要角色。多明戈表示自己對于秦始皇這個人物的理解說:“你只要參與了就得對角色進行研究,找出角色身上有積極意義的東西來。很顯然秦始皇是一個野心勃勃甚至有些殘酷的人物。我觀看電影進行研究,我想譚盾也在尋找使角色有積極意義的東西。……歌劇中的秦始皇比實際生活中的皇帝要好一些,譚盾給了他一些浪漫色彩,因為他是真心地想要這部頌歌。我認為創(chuàng)作這部頌歌是很光榮的,但我想這也是為了榮耀他自己?!保ㄒ?006年12月號的《歌劇新聞》中威廉姆·A·布朗的文章:《皇帝說了》)譚盾親自指揮了所有場次的演出,大都會歌劇院的交響樂隊及合唱隊不僅有很高的專業(yè)技術水平,更可貴的是他們的認真、敬業(yè)的精神,歌劇開場時面向觀眾席的十幾面中國大鼓,擊鼓者用石塊代替鼓錘敲擊,還有在舞臺上彈箏的女樂師舞蹈式的演奏和男樂師的擊缶表演也都能將觀眾引入中國古代的生活氛圍,頗吸引人。劇本中所寫的公主對高漸離做性的引誘以至二人做愛的場景,在舞臺上也進行了淡化。評論對于張藝謀的導演、樊躍的布景設計、艾米·瓦達的服裝設計和端尼·舒勒的燈光設計都給予了不錯的評價,我認為黃豆豆的編舞也很有水平。
但是我認為這部歌劇最主要的優(yōu)點卻是作曲者對于民族戲劇音樂素材的成功運用。在美國的《歌劇新聞》雜志2006年12月號上面有一篇香港大學亞洲學術中心研究員喬安娜·C·李的關于譚盾的訪問記《浪漫主義的姿態(tài)》,寫譚盾為了寫作《秦始皇》曾去西安專門聆聽傳統(tǒng)秦腔的演唱,他認為演唱不僅技藝高超,而且還反映出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文中還講到譚盾表示要將意大利歌劇的抒情優(yōu)美和浪漫主義因素加到這部歌劇中去。從我觀看錄像時聽到的音樂,尤其是最后以奴隸們勞動時的悲歌音調(diào)為基礎的最后的宏大的頌歌的確是非常動人。但是對于劇本,我卻感到很不滿足,它不僅離史實甚遠,而且在人物性格和形象的塑造上還有不少缺陷,既然作者們聲稱是根據(jù)我國重要的歷史典籍《史記》創(chuàng)作的,那么,就讓我們來看看《史記》中的“秦本紀”、“秦始皇本紀”、“呂不韋列傳”和“李斯列傳”等等是怎樣說的吧:例如,歌劇中講少年時的嬴政曾經(jīng)和燕國人高漸離一同在趙國做人質(zhì)就很荒謬。首先,只有王族的子弟才有資格到別國去做人質(zhì),高漸離一介平民有何資格做人質(zhì)?另外,當年在趙國做人質(zhì)的秦國王子是后來成為秦莊襄王的子楚,他在趙國娶了富商呂不韋有妊在身的愛姬,回國后生的兒子才是后來成為始皇帝的嬴政。而對于燕國的音樂家高漸離,在“刺客列傳”里的記載是:他和眾人送即將出發(fā)去刺秦王的荊軻到了易水之濱,擊筑高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歌聲悲壯,引得眾人淚下。后來,荊軻刺秦王失敗并犧牲,高漸離在燕國滅亡之后也輾轉流落到了秦國,由于他優(yōu)異的音樂才能,秦始皇盡管知道他的過去,仍下令弄瞎了他的眼睛并留他在宮里擔任樂師,于是,高漸離便在自己的樂器里灌了鉛以增加其重量,并伺機接近始皇想用筑來將他擊打致死,結果仍然失敗了,自己也被始皇處決。至于秦始皇是否有個下肢癱瘓的女兒,史書中沒有記載,只好任作者編造了。但是我總認為對于在歷史上有重大影響并且已經(jīng)有可靠的史料記載的人物,在進行關于他們的文藝創(chuàng)作時,最好盡量不要偏離史實太遠,以免對公眾尤其是年輕的一代誤導,否則再過若干年后,在我國青年的心目中的中國歷史就會像今日的某些名勝古跡景點那樣,在被毀得一塌糊涂之后又新造起來一批假古董,雖然絢麗多彩卻嚴重失實了!
至于風水師的表演中所念的“哐呔一呔……”的鑼鼓經(jīng),合唱隊甚至樂隊發(fā)出的“哈、西、嗚、卡……”等“原始”的呼喊聲音,也許西方的觀眾會感興趣,但是在我這個中國人看來卻有些“小兒科”,因為,從中國古典戲劇的審美要求來看,精加工是其最根本的美學觀點,昆曲可說是最富有代表性的,京劇、川劇、秦腔等傳統(tǒng)深厚的劇種都具有此特點,譚盾諸位既然以繼承借鑒中國戲曲的優(yōu)秀傳統(tǒng)作為歌劇《秦始皇》的創(chuàng)作原則之一,那就請在向中國傳統(tǒng)戲曲的學習方面再下點功夫吧。
我深知寫好一部歌劇的不容易,希望譚盾等有才華的藝術家們繼續(xù)為之努力!
劉詩嶸 翻譯家,《人民音樂》顧問,原中央歌劇院副院長
(責任編輯 于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