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17歲男孩,長相斯文。從他穿著顏色的搭配看出,這孩子講究外在形象。閑聊時發(fā)現(xiàn)。原來他的父親與我同在一個街坊長大。為拉近彼此的距離,特別詢問老太爺?shù)拇竺Kf;“我不知道爺爺?shù)拿帧!斌@愕的我不禁想起,多年前,在我舉辦的兒童心靈成長夏令營,曾發(fā)生同樣問題。我問一個讀小學三年級的女孩:“你姓林,請問你的爺爺姓什么?”女孩認真思索后說道;“我不知道,因為我爸媽沒告訴我?!边@兩個孩子的父母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忙賺錢。
我出生在三合院的一個廂房,合院正廳是屋主的家族祠堂。房東是閩南人,一位80高齡的老太太,我叫她“阿嬤”。記得阿嬤常拉著我的小手走進大廳,喜歡望著高掛墻面上的祖先照片。“小妹呀,這是阿公啦,古早伊……”阿嬤疼我如孫女般,也許是老人家寂寞吧。常向我敘述她家族的故事。我這“小湘女”就在別人的家族故事里,學會了一日流利的閩南話。阿嬤的家庭五代同堂,家庭的成員在阿嬤智慧的帶領下,互動關系可說是做到“孝順父母、兄弟友愛”的境界。
婚后旅居美國。發(fā)現(xiàn)西方人也和我們一樣熏視家族文化。剛到美國時,另一半領著我拜訪朋友。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每個家庭總有看不完的楣簿。主人不厭其煩地當你是自家人,細說他們祖先的故事。所以西方家庭的孩子,在他們成長過程里。除了繪本故事外,也要讀自己祖先的故事。原來倡導個人主義的西方社會,從未曾丟棄家族的價值。
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應是重視家族關系,勝過個人權利。曾幾何時,我們已丟棄了這樣的傳統(tǒng)?家庭成員,是共同建立家庭文化的人。建立家庭文化的目的,在于打造家族的核心價值;有了家族的核心價值,后代生命就有仿效方向。
為了后代生命的核心價值,我們準備好了嗎?若無,那么請由“爺爺姓什么”開始吧。
責任編王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