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引 柏希熙
校園焦點
近日,山東省教育廳出臺一系列規(guī)定,明確提出,除市級教育行政部門同意的考試、競賽以外,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不參加任何統(tǒng)一考試、競賽。高中階段學校的期末考試由學校自行組織,鼓勵學校自行命題考試。高一年級末各市教育行政部門可以組織一次統(tǒng)考,高二年級末由全省組織學業(yè)水平考試,各市各校不再進行考試,高三下學期可由各市根據(jù)情況由教育行政部門統(tǒng)一組織一次模擬考試,為畢業(yè)生參加高考作適應性訓練。但是無論何種考試,都不得進行縣與縣之間、學校與學校之間、班與班之間的排隊。從2011年開始,全省各高中必須全面實施新課程標準,真正實行學分制管理。
這意味著,3年后山東省將在真正意義上取消文理分科。
傾聽聲音
取消文理分科是培養(yǎng)人文精神的契機
我認為,文理分科,大大削弱了文科的水平,降低了民族的整體素質(zhì),加劇了應試教育的效果。在中學,學科有高低貴賤之分,理科學生明顯比文科學生優(yōu)越得多。更為荒唐的是,文理學生在保送大學時的待遇也完全不同,理科學生,無論是數(shù)學、物理、化學、生物,任何奧林匹克的競賽都可以換一張大學的入門券,而文科學生再精彩,往往卻沒有保送的資格。許多文科方面有優(yōu)異才能的學生,最后都不得不放棄了自己的心愛,選擇報考理科。
從根本上說,文理分科反映了中國教育缺少人文精神的特點,反映了中國教育沒有真正地做到以人為本,堅持教育的全面、協(xié)調(diào)、可持續(xù)發(fā)展。因此,我們必須改變重理輕文的片面做法,讓學生成為一個具有人文情懷的人,一個全面發(fā)展的人。
——朱永新(教育專家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文理相通
做自然科學研究離不開文科,科學家需要扎實的語言功底??蒲蟹矫嬗辛诵碌南敕?、做出了成果都要善于表達出來,而寫論文、申請經(jīng)費等都要用到語文。文科好的在自然科學研究方面更會出成果,因此,中學生一定要把文科基礎打好?,F(xiàn)在有的中學過早進行文理分科,不足取。
文和理是相通的。英國皇家科學院院長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寫作班去學習寫作,可見他們對語言表達、文字表達看得很重。我以前說過,要從文科生里面或者文科成績好的理科生里面挑選學生,道理就在這里。只是理科好,這樣的人只能當助手,當技術(shù)員,而不能當領導。好的科研人員既要懂理,也要懂文;既要高智商,也要高情商;既要個人研究,也要團隊合作;既要研究能力,也要領導才能。我選擇博士生的時候,最后的依據(jù)就不是考試的成績,而是他的綜合素質(zhì)。
——饒子和(南開大學校長著名分子生物物理與結(jié)構(gòu)生物學家)
做全能的高中生
目前在很多學生心目中,“史地生”都是副科,“語數(shù)外”才是主科,這是很不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取消文理分科,這是項非常好的政策,體現(xiàn)了素質(zhì)教育對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要求。同時,作為高中學校,一方面要貫徹精神,另一方面,要保證教育教學質(zhì)量不能下降,必須要全面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zhì),提高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高考作為高中教學的“指揮棒”,將來在試卷上怎么調(diào)整,文理科的知識如何滲透,這些會直接影響到高中的課程設置和教學內(nèi)容。所以,只要高考的導向跟上了,取消文理分科就“自然而然”了。
——青島市某高中校長
修學分對偏科孩子有益
我家孩子偏科很嚴重,喜歡數(shù)理化,可對英語就是沒信心。這種學分制對他應該是一種觸動。這充分說明國家對選拔人才考慮得更全面了,社會不僅需要考試能拿高分的人才,更需要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另外,我了解到,高中新課程將設置八個學習領域,其中技術(shù)與藝術(shù)是新增科目。這讓我對孩子的中學生活充滿了期待,他正在學習的美術(shù)有理由堅持下去了,而且有了技術(shù)這門課,他也許會比他爸爸更會打理生活。
——學生家長
取消文理分科,適當降低難度
我們學校從高二就開始分科了,我是個理科生,雖然平時還上政治、歷史,但是老師和同學們都不如以前重視了。現(xiàn)在我們面臨一個困擾,就是高二學年末的學業(yè)水平測試還要考文科的內(nèi)容,我們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復習,擔心會考不好。聽說將來要取消“文理分科”,采取“學分制”。我覺得這個方案很好,可以讓我們更加廣泛地培養(yǎng)學習興趣,減少了一些不必要的復習負擔。不過,我不太喜歡死記硬背文科知識,希望老師的講課方式靈活一些。而且,考試的難度應該有所降低,否則那些本來就偏科的考生就要遭殃了。
——高二學生
過早文理分科不是好事
高中階段要廣泛的接受知識,對一個人形成完整的思維方式是有幫助的。所謂的術(shù)業(yè)有專攻的事情應該留在大學再去做。在高一或高二,就把自己定在哪一科上不是明智的決定。而是應該在通過了高中三年學習,普遍接受了各種知識后,我們才能較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愛好和專長,從而選擇一條更適合自己發(fā)展的道路。具備比較全面的知識儲備系統(tǒng),是我們以后再學習、深造的前提。
——大學新生
背景鏈接
1.美國
80%以上的四年制大學在招生時還要參考高中表現(xiàn),即學生在高中階段的課程成績、班級排名、上課討論表現(xiàn)以及參加的社會工作情況等。所以同中國的高中生相比,美國高中生更重視平時的表現(xiàn),因為這些都計入總的成績記錄。
2.韓國
不斷提高中學生的學校生活記錄簿的比重。高中學生成績簿中記錄每個科目的分數(shù)、科目平均、標準偏差,而且像高考一樣分為9個等級。還記錄學習成績、貢獻、讀書活動等非教科書領域等。
結(jié)語
當今,素質(zhì)教育是中國教育的主旋律。推行素質(zhì)教育的試點和內(nèi)容可謂層出不窮。比如最近的,河南在中學體育課里加入了少林功夫,北京在中學音樂課中加入了京劇。然而這些舉措都給人一種“嘩眾取寵”的感覺。因為在追求升學率的教育體制里,這些“素質(zhì)”根本不會受到師生的重視,只能徒增困擾和負擔。但是山東的教改,卻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驚喜,取消文理分科后高考考查的將是考生的綜合素質(zhì),目標是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
其實,文理該不該分科的問題已經(jīng)討論很久了,早在2004年11月,教育部副部長章新勝在上海參加第九屆“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qū)年會”時,向與會者表示:取消文理分科是今后教育改革的一個方向。教育部門計劃采取相關(guān)措施,從學生發(fā)展的實際需要出發(fā),淡化文理分科現(xiàn)象。
三年后,山東省的教改終于率先邁出了實質(zhì)性的一步,將用三年時間取消文理分科,還素質(zhì)教育一片晴空。它讓學生有更多的自主能力去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科,讓興趣成為自己未來成功的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