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荷香 馮根裕
摘 要:結合公路沿線氣候、地形、地理環(huán)境特點,根據公路綠化環(huán)境的要求,從植物生物學、生態(tài)學及環(huán)境美學的角度,單核了公路不同部位綠化設計與植物防護的有機結合,通過精心設計、合理布局、科學配置,使公路綠化與植物防護達到和諧統一,具有明顯的景觀和生態(tài)效果。
關鍵詞:植物防護;公路綠化;公路景觀
1 公路綠化和植物防護的作用
1.1 提高行車安全
在公路彎道外側栽植能夠誘導視線,使公路線形更加清晰明了;在中央分隔帶進行遮光種植可以防眩;在路口附近進行標志栽植可以提示位置;在隔離網附近進行欄式栽植,可以有效地防止行人穿 行;在邊坡種植植被,可以固土護坡,提高路基穩(wěn)定性;路側栽植,可以起到防雪、防風水,改良土壤,有利于道路和植被的保護,減少地表徑流,涵養(yǎng)土壤,保持水土。
1.2 改善公路景觀,提高行車舒適性
通過遮蔽種植,可以避免司乘人員看到令人不快的物體。
1.3 恢復自然,保護環(huán)境
綠化可以迅速恢復公路建設中被破壞的沿線植被,有利于生態(tài)平衡;路基種植植被,不僅可以固土護坡,有利于邊坡穩(wěn)定,還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植物還可以降低噪聲污染,凈化空氣,且造價低廉。
2 公路綠化和植物防護的設計原則
2.1 因地制宜
利用現狀地形設計景觀,宜樹則樹、宜草則草,在盡可能減少工程量的前提下,達到良好的視覺效果和環(huán)境效果。
2.2 環(huán)境保護
公路的建設必須在環(huán)境保護的基礎上,依據國家在相關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辦事,才能真正走上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良性循環(huán)。
2.3 美學理論
公路景觀的形成不能脫離社會審美觀的要求而獨立存在。由于道路的性質和功能,決定了首先應在滿足防護目的的前提下,以美學理論為指導,進行相應的公路景觀規(guī)劃與設計。
2.4 兼顧效益
公路建設的目的就是為了發(fā)展經濟,提高社會生產力,但在建成后能否最大限度地發(fā)揮環(huán)境效益,則是貫穿了工程項目從可行性分析、報批立項、勘察設計、施工過程、后期養(yǎng)護管理等全過程,需要認真對待、全面調查、仔細分析的重要內容之一。
3 公路綠化與植物防護的結合
3.1 主線兩側
(1)一般路堤地段的設計。通常采用在路堤排水溝外側1.5m處種植喬木,株距為15m;同時,為克服單調,在每兩株喬木之間栽種兩株中灌木,形成錯落有致的效果;排水溝以外的公路用地,采用植草加種植地被植物 的方式予以地表綠化。
(2)挖方路塹路段的設計。一般情況下采用在邊溝外測的碎落臺上栽植常綠灌木,并且每兩株常綠灌木之間栽種兩株花灌木的方式進行綠化。
(3)填、挖結合段的設計。要采用密集綠化的方式進行,即栽植間距為3m,樹種不宜采用喬木,而應采用從喬木過渡到中灌木、矮灌木,過渡段的長度根據具體路段分別選 用100m或60m,這樣可以減少光線的變化對司乘人員的影響,起到明暗過渡的作用。
3.2 邊坡坡面
邊坡地被具有很強的護坡功能,它能夠使道路的邊坡免遭雨水的沖蝕而造成部分的水土流失,甚至造成路基的塌陷;而從造景意義上來看,就好像道路漂浮在綠色的植被之上,因此這一景觀具有強烈的雙重作用,同時又不象中央隔離帶那樣要求嚴格,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3.3 橋梁周圍
在橋梁周圍以及附近河床范圍,結合土質、地質水文等情況,采用各種植物防護形式,不但可以起到水流流速減緩沖刷,防止?jié)B漏的作用,而且可以減少行車過程中單一色調的混凝土結構對司機警覺性的,最終形成具有豐富色彩、獨特景觀、完整優(yōu)美的橋姿 。
4 結語
公路是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一條公路的外在特色和對環(huán)境的影響,在于沿線自然景觀的合理利用、多變的環(huán)境綠化和行車過程中的快速、舒適和經濟。綠化應突出景觀、生態(tài)效益,貫乇四季常綠、三季有花、錯落有致、色彩豐富、簡潔明快的設地原則,植物防護則突出的是施工簡便 、效果良好、造價低廉、兼顧效益的設計原則。因此,在保持公路正常運行的前提下,應該將公路綠化和植物防護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為駕乘人員提供一個優(yōu)美、舒適、安全的外部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JTG F1010-2006,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guī)范[S].
[2]高速公路叢書編委會,調整公路綠化與環(huán)境保護[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