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在課堂,學生學習的主渠道也在課堂。向課堂45分鐘要效率,把剛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為教師減負,特別是為學生減負,把學生從課后的題海中解放出來,回歸他們的天性,是課堂教學結構創(chuàng)新與改革的目的所在。
新型的課堂教學結構是這樣的,每節(jié)課45分鐘時間,分成四個時間周期,即第一時間周期為5分鐘,用于對以前學過的知識進行復習鞏固和反饋矯正;第二時間周期為20分鐘,用于揭示課堂教學目標和學生在教師監(jiān)督指導下的自學;第三時間周期為10分鐘,用于學生自學后的教師講授;第四時間周期為10分鐘,用于對學生當堂測驗。每個時間周期的具體操作是這樣的:
第一時間周期 復習鞏固和反饋矯正
要掌握好復習的階段性和周期性,要注意復習的方法和措施,及時復習鞏固舊知識,一般采用提問的方法,既可以讓同學單獨回答,也可以采用集體回答的方式。通過同學的回答,及時獲得反饋信息,進行必要的矯正,并導入新課。
第二時間周期 教師揭示本節(jié)課的課堂教學目標
首先,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認識和發(fā)揮教學目標的期望、定向、激勵和調控的能力,從全面、準確的教學目標出發(fā)。在教學大綱和教材的指導下,教師應該對本節(jié)課要解決的問題有非常清楚、具體的認識。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應明確教學目標,調動自己的注意力和積極性思維,從而激發(fā)學習動機來實現(xiàn)自己的學習目標。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既要有認知目標,也要有能力培養(yǎng)目標。教師揭示教學目標的方式,最好采用幻燈機將教學目標投射到銀幕上,而使用投影技術,效果會更好。教師也可以在上課前將教學目標寫在小黑板上,上課時掛起來。如果實行多媒體教學,將教學目標展示在學生的電腦上,效果當然最好。教師不要使用口述的方式,這樣做學生很可能會記不住,以致把握不住關鍵;也不要當堂在黑板上寫板書,這樣做會浪費時間,影響教學進度。其次,是學生自學。學生自學時,教師應該加強監(jiān)督,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指導、督促學生按質、按量、按時完成自學任務。注意學生在自學時出現(xiàn)的問題,可以通過巡視、個別詢問、參與討論等方式獲取第一手信息,清楚地了解學生對重點是否掌握,難點是否突破,哪些問題帶有普遍性、傾向性,哪些問題只是極個別的現(xiàn)象,并進行歸納、整理,進行第二次備課,為實施第二階段的教學奠定基礎。
第三時間周期 教師講授時間
教師應該在熟練掌握教材的前提下,對于本節(jié)課的雙基(基本知識、基本能力)進行講授,但要注意學生自學后所產(chǎn)生問題的普遍性、傾向性和個別性。已經(jīng)掌握的知識,教師就可以不講,而帶有普遍性、傾向性的問題,教師要講到、講好、講透。講授內容要有科學性和思想性,運用概念要精確,論證原理、結論要嚴密,定理、定義、定律的證明要充分,引用材料要確鑿可靠,講授要有系統(tǒng)性、連貫性和邏輯性,層次清楚、突出重點、難點和關鍵部分,語言要清晰、準確、簡練、生動、形象、通俗易懂,要符合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水平。通過講授,使學生徹底掌握雙基,并進一步促使學生查漏補缺,掌握重點,突破難點。
第四時間周期 課堂測驗
練習的內容重在能力的培養(yǎng),不要搞死記硬背,每道練習題都要精雕細刻,題量要少而精。練習或測驗的形式要和參加正規(guī)考試那樣,完全獨立、快節(jié)奏地完成,并及時檢查,得出結果,評價本節(jié)課的課堂教學質量。通過嚴格的練習和測驗,能夠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磨煉學生的意志,增強競爭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當堂測驗和練習的方法有多種,可以使用幻燈機、投影儀將題目投射到銀幕上,也可以把檢測題事先抄寫在小黑板上,還可以采用做練習冊或問卷的形式,效果都不錯。如果使用多媒體交互型CAI課件進行教學,既方便了教師測試后對成績的統(tǒng)計,及時反饋矯正,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效果會更好。
這種新型的課堂教學法,要求教師要有強烈的反饋矯正意識,及時地糾正教學過程中的不足和失誤,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學目標。另外,學生也要有一定的反饋矯正能力,使自己能夠清楚地了解學習過程中的成功和不足,及時調整、完善和彌補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知識。■
(作者單位:河南省滑縣第一職業(yè)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