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教學應把握住整個人。從教育實施的具體過程來看,一切教育目標、內容、方法、手段都要通過學生心理這個內因才能起作用,學生的心理因素無疑是影響教育效果的基本因素。旅游教學強調旅游知識與技能的應用,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更要按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來優(yōu)化教學過程,嘗試新的教學模式,采取正確的評價方式,從而達到較佳的教學效果。
研究學生學習心理的必要性
學生學習心理的研究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學習心理的研究不是僅限于學生學習的內在心理機制的揭示、描述,以及對學習現象的單純了解,還在于通過對學習現象的認識達到改善學生學習、促進學生發(fā)展的最終目的。因為只有認識了學生學習的心理規(guī)律、了解了學生學習的心理機制、揭示了影響學生學習的內外因素,才能為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才能為課程目標的實現以及學生的發(fā)展提供科學依據。
學生學習心理的內涵
學生的學習是一項特殊的活動,學習的成功是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活動的結果。在教學中尤其要強調的是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學生學習的“動力系統(tǒng)”,主要包括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它們在學習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1、動機。動機是激發(fā)人行動的內部力量,它具有發(fā)動、維持和延續(xù)個體活動的作用。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內部動力,在學生學習活動中具有引起學習、維持學習、強化學習、調整學習的作用。教師應不斷采用多變的教學方法,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學生形成“愛學—學會—會學—更愛學”的良性循環(huán)。
2、興趣。興趣是一個人傾向于注意認識某種事物和研究某種事物的一種心理活動,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心理因素。興趣會使學生產生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是學生自覺學習的起點。教師應把興趣的培養(yǎng)和激發(fā)放在首位,因材施教,創(chuàng)設情境,善于“激趣”,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同時也要注意學生興趣的維持和穩(wěn)定。
3、意志。興趣的維持還必須具有堅持到底的意志。教師從學生平常的學習習慣著手,在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都要嚴格要求,并從實踐中逐漸培養(yǎng)學生刻苦鉆研和堅韌不拔的意志,以使學生取得意志鍛煉的直接經驗;同時在教學中加強學生意志的自我鍛煉,加強引導學生的自我評價、自我要求、自我約束、自我督促、自我激勵,這樣才會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4、情感。情感是需要是否得到滿足的主觀體驗,它能激勵人的行為,改變行為效率,即情感具有動機作用。教師在教學中要關注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情感,啟動原動力。在教學方法和手段上讓學生參與進來,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學會運用知識,在運用中體驗成功的感覺。
5、性格。學生的性格對學生學習活動也至關重要。一個具有優(yōu)良性格特征的學生可以保證其具有正確的學習動機、穩(wěn)定的情緒、持久的學習興趣和頑強的學習意志,提高心知活動的水平,獲得學習活動的圓滿成功。
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在教學過程中的嘗試
1、把握課堂節(jié)奏,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
(1)把握好課堂節(jié)奏。適度的課堂節(jié)奏能自始至終牽動學生的注意力,維系學生的熱情,能輕松愉快地實現教學目的,提高教學水平。①適度的課堂節(jié)奏是以一定的知識容量為前提的。知識容量過小,學生吃不飽,節(jié)奏松弛,激發(fā)不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知識容量過大,學生消化不了,影響教學效果。旅游教學中針對專業(yè)知識容量大的特點,教師可給學生提供學習參考書并提出學習問題,因材施教,根據市場需求,隨時調整教學內容。②良好的課堂節(jié)奏必以調節(jié)好學生情緒為手段。教師要善于察言觀色,發(fā)現情況及時進行情感調節(jié)。利用積極情感,控制課堂節(jié)奏。
(2)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旅游課堂教學中應營造和諧、愉快、民主的課堂氛圍,開發(fā)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有利于學生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能使學生在課堂上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狀態(tài),產生較強的記憶力,而且還能活躍人的思維,發(fā)揮人的潛在智力,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
①樹立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師生關系觀。旅游教學中教師要走下講臺,始終保持與學生有情感投入,時刻關注學生的情感,營造一種民主愉悅的氛圍,能使課堂上的教與學活動產生最佳效益。
②加強師生互動。教學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教學中應把握好旅游專業(yè)課程提供的解決問題情景訓練,為學生提供的運用學過的知識指導實際工作的反應機會,加強師生互動,強化學生進一步探究的興趣。
③優(yōu)化課堂心理環(huán)境,關注學生的情緒狀態(tài)。在旅游教學中不斷創(chuàng)設情境,為學生增設疑問和懸念,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啟發(fā)和激勵,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新奇感,學習變成了他們的自我需要。關注學生的每一個成功與進步,讓學生處于可達到的成功的狀態(tài)中來完成知識與技能的延伸。
2、優(yōu)化教學過程,嘗試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旅游教學中,必須優(yōu)化課堂導入、教學情境與手段、小組合作學習、思維過程、課堂心理環(huán)境、反饋評價過程、學生的學習素質等教學環(huán)節(jié)。就學生而言,必須關注學生的注意狀態(tài)、參與狀態(tài)、交往狀態(tài)、思維狀態(tài)、情緒狀態(tài)、生成狀態(tài)、自我發(fā)展狀態(tài),構建學生主體地位。
(1)課堂導入,講究的是“第一錘就敲在學生的心上”,它能安定學生情緒,誘發(fā)學生的感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旅游教學中,可授引一些有關的事件、熱點的旅游線路,播放錄像片等作為上課的“開場白”,創(chuàng)設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情景,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變被動學為主動學,自覺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去。
(2)優(yōu)化教學過程還要特別重視師生雙邊活動的配合,要使教學內容的輸出與學生心理特點達到最佳匹配,使學生的活動與教師的指導取得最佳配合,把課堂組織得豐富多彩,情趣交融,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學會學習。
(3)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的嘗試:
①要求:A、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應使學生的主體意識真正被喚起而成為課堂的主人。B、體現深厚的人文關懷。教師應真正體會到作為獨特個性的需要、情感、態(tài)度、發(fā)展意向,信任、尊重學生。C、注重課堂互動與生成。知識變成了“話題”,變成了手段,課堂成為了樂園。
②嘗試:
Ⅰ、參與、體驗性教學:
旅游教學強調的是旅游知識與技能的應用,教學中應注重學生的參與與體驗,強調學生學習的過程,參與的狀態(tài),讓學生動手去學、去練,最大限度激活學生主動動眼、動耳、動口、動手、動腦,積極地去實踐、去體驗和表現,不僅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而且能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參與性,使課堂學習生動活潑。
Ⅱ、情境教學:
旅游教學中創(chuàng)設動態(tài)(引人入勝)情境,喚起學生學習的熱情,以各種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變學生的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使學生處在一個全面發(fā)展的環(huán)境中??赏ㄟ^以下幾種方式:
A、實物創(chuàng)設情境:在旅游教學中教師更應利用景點圖片、錄像帶、模擬景點、多媒體等現代教學媒體,把學生帶到“實景”中,使學生獲得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
B、音樂渲染情境:音樂會給人以美的享受,它的旋律、節(jié)奏能把聽者迅速帶到特有的意境中
C、語言描述情境:精選所授景點的導游詞,通過對景點生動的講解,把學生帶入所描述的意境中。
D、扮演角色體驗情境:可在旅游某個專題的教學中設定場景,讓學生分別演練不同的角色,從而獲得對導游工作內容的深刻理解和工作技能的掌握。指定學生扮演導游,其他學生扮演游客,要求“導游”融于角色來致歡迎詞和處理旅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學生會盡量避免面對“客人”“啞口無言”,這種壓力會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并能獲得成功的愉快。在教學中也可進行角色互換,讓學生體驗各種客人的心理感受。
Ⅲ、“任務驅動式”教學:
“任務型”課堂教學模式是以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為宗旨的新型教學模式。教師將教學目標整合到一個或多個具體的活動任務當中,對學生進行任務呈現。這里提到的任務,既蘊涵了學生應掌握的知識與技能,也蘊涵了學生應獲得的能力訓練。
“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的優(yōu)越性:A、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教程中由于一個任務的完成,知識的掌握,目標的實現,伴隨著成就感,使學生在一次次成功中找回自信,在不知不覺中消除畏難情緒,自然就激發(fā)了學習的興趣。B、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某一個學習階段,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緊緊圍繞一個目標進行研究,能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C、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優(yōu)化評價方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旅游教學的特點要求教師樹立全面衡量學生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綜合評價觀,建立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多元化評價體系,不僅要有對學生知識的評價,而且有學生人格形成的評價,還有能力與水平的評價,身心發(fā)展的評價,品德養(yǎng)成的評價。
(1)注重學生學習中的“標簽”心理。這個“標簽”是學生對自己在群體位置中的反映,有教師對他的評價,也有他們的自我評價。在旅游教學中,應該利用學生的“標簽”心理,對學生多肯定,再從完整的角度來指出學生身上存在的不足之處,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注重對學生進行發(fā)展性、形成性評價。教師評價要放眼于學生生命的全過程。針對旅游課的特點,教師必須樹立以學生發(fā)展為目標的新的評價觀,將評價作為教學活動的一部分。單純的測驗對于學生綜合運用技能的能力,在真實世界中運用書本知識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等非學業(yè)素質的測評是無能為力的,發(fā)展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更符合旅游教學,在評價中分析學生存在的優(yōu)勢和不足后,在此基礎上提出具體的改進建議,把學生平時的課內外學習行為、學習能力、學習態(tài)度和參與過程、合作精神等作為評價標準,進行發(fā)展性和持續(xù)性評價。
(3)注重評價方式的多樣化??蓪⒘炕u價方式與質性評價方法相結合,將口頭與筆頭、知識與技能、操作與實驗、競賽與活動、問題情境與社會實踐靈活地運用到評價中,創(chuàng)造性地“寓考于樂”,淡化考試競爭、淡化分數意識;評價方法上最好使用成長記錄袋、學習日記、情景測驗、行為觀察和開放性考試等。充分發(fā)揮考評對學生發(fā)展的診斷功能、激勵功能和對教學的改革功能。旅游教學中可將學生評價分為“應知”、“應會”兩部分進行。應知部分應改變讓學生機械式背誦的考試模式,而加入導游案例的分析、導游方法的選擇、導游服務態(tài)度的判斷等方面,應會部分應注重形成性評價。
旅游課堂教學必須有一個良好的情緒環(huán)境,即心理環(huán)境,教師應不斷優(yōu)化課堂教學過程、運用一定的手段與方法,進入學生的生命領域,進入學生的精神世界,進入學生的心理世界,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生活過程、生存狀態(tài),讓學生的身心作為生命體參與其中,從而更好地掌握旅游專業(yè)知識與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