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民辦高校已經成為河南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藝術素質教育方面我省民辦高校與《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發(fā)展規(guī)劃(2001~2010)》中的要求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和不足。只有提高對藝術素質教育的認識,建立“三位一體”的藝術素質教育管理機制,逐步完善藝術素質教育課程體系,整合現(xiàn)有資源,拓寬資金來源渠道,才能夠促進我省民辦高校藝術素質教育,進而推動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
[關鍵詞]民辦高校 素質教育 藝術素質教育
引言:目前河南有民辦普通高校10所,獨立學院10所,中外合作二級學院1所,內地與港澳臺合作二級學院1所,(高等教育學歷文憑試點學校和自學考試助學機構不在本次調查之列)民辦高校在校生已達到10.14萬人,是2000年的90倍,占我省普通本??圃谛I?2%。民辦高校已經成為我省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藝術素質教育方面我省的民辦高校與《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發(fā)展規(guī)劃(2001~2010)》中的要求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和不足。
為了充分全面的了解河南民辦高校藝術素質教育的現(xiàn)狀和存在問題,筆者先后走訪了黃河科技學院、華信科技職業(yè)學院、河南大學民生學院、鄭州大學西亞斯工商管理學院和鄭州大學升達經貿管理學院五所不同類型的民辦高校,并通過發(fā)放調查問卷、訪談等形式進行了較為深入的調查研究。在調查中筆者發(fā)現(xiàn):我省民辦高校大學生整體藝術素質不高,57%的學生對自己的藝術素養(yǎng)不滿意,44%的學生認為自己缺乏基本的藝術素養(yǎng)。
藝術素質教育應面向全體學生
由于對藝術素質教育對象的認識模糊不清,致使許多民辦高校在開展藝術素質教育時存在誤區(qū)。目前許多民辦高校或者把精力大部分放在藝術院系的建設上來,或者熱衷于各種藝術比賽、演出等,而忽視了面對廣大學生的藝術素質教育。
首先,各民辦院校的領導要弄清開展藝術素質教育是面對全體學生,還是少數(shù)學生。其次,加強課程建設是藝術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重要保證,課外活動應該在課程建設基礎上展開。作為民辦高校,他們需要通過組織藝術團體,舉辦各種課外活動,打造聲勢,甚至以獲得所謂各種大獎來提高學校的知名度,借以擴大招生,應付檢查等。但事實上積極參加各種藝術團體的學生只是少數(shù),特別是一些藝術特長生。而廣大的普通學生主要是通過藝術素質課程來培養(yǎng)或提高自己的藝術素質,因此加強課程建設是保證更多的學生提高藝術素質的有效途徑。課外活動應該在課程建設基礎上展開,在課程建設基礎上使學生的藝術素質進一步提升或升華。
建立“三位一體”的藝術素質教育管理機制
1、民辦高校藝術教育機構的設置。根據(jù)教育部文件精神的要求,近幾年我省公辦高校相繼設置了藝術教育的機構,與之相比民辦高校進展緩慢。即使在個別藝術素質教育開展較好的民辦高校中,實際上也多為教研室或課外輔導科一級的教學組織,缺乏教學、管理的自主權,以致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藝術教育活動的開展。因此,合理設置藝術教育機構是開展民辦高校藝術素質教育的重要措施?!秾W校藝術教育工作規(guī)程》第十三條明確規(guī)定,“學校應當有一位校級領導主管學校藝術教育工作,并明確校內藝術教育管理部門。”根據(jù)一些先進高校的經驗,并考慮到藝術素質教育本身的特殊性和它的涵蓋面較廣的特點,筆者以為,藝術教育教學管理部門應相對獨立,并直屬于學校管理,如設立“藝術教育中心”或“公共藝術教學部”等;同時,由于藝術素質課程是面向全校的課程,開展各類文化藝術活動也往往牽涉到全校各有關部門,因此,有必要設置一個校級的協(xié)調性機構來統(tǒng)攬全校的藝術教育活動,如非常設性的“美育委員會”或“藝術教育委員會”,由一位校級領導擔任主管,并下設辦公室,掛靠“藝術教育中心”或“公共藝術教學部”,負責具體事務。這樣,就從體制上保證了藝術教育管理機制的有效性。
2、文化藝術社團和課外文化藝術活動的管理。在我省的民辦高校中一般都有學生藝術社團,如合唱團、書畫社、劇社等,這些社團大多是一些學生的自發(fā)組織,由學生邀請相關藝術教師指導,其管理多隸屬于作為非教學單位的學生管理部門如團委、學務處來管理,其結果是藝術教師帶隊指導了,最后卻不能計入正式的工作量,影響了教師的積極性,也不利于這些社團的提高。結合筆者所在學校的實踐和對其它學校的調查,筆者以為可以將藝術社團的教學納入正式的藝術教育課程體系,指導工作計入教師工作量,并按獲獎級別相應計算工作量或相應予以獎勵。同時要對重點藝術社團進行規(guī)范化建設,努力提高藝術層次,在校內外爭取多出成果,出大的成果,這樣不但可以以點帶面,促進其它藝術社團的規(guī)范發(fā)展,還能提高學校整體的藝術層次,活躍校園文化藝術生活,擴大學校影響,提高學校知名度。
《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guī)程》明確規(guī)定了課外文化藝術活動是學校藝術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筆者以為,課外文化藝術活動應努力面向全體學生,包括各類文化藝術講座、綜合性的大學生藝術節(jié)、節(jié)慶文藝晚會以及其它校內外的演出、比賽,如全國、全省性的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學生藝術節(jié)等。在藝術實踐活動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學生可以獲得專項獎勵或特別加分。這類活動的開展有利于豐富校園文化藝術生活,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并提高學生的組織實踐能力。同時,還能促進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的有效結合,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從管理上講,藝術教育管理機構每學年都應作出具體計劃并認真落實,如對某些重點講座進行系列化、課程化的管理,對某些演出、比賽,如一年一度的大學生藝術節(jié)、元旦文藝晚會等進行常規(guī)化的管理操作,從而實現(xiàn)課外文化藝術活動的持久開展,充分發(fā)揮課外文化藝術活動在民辦高校中應有的影響和作用。
3、民辦高校藝術素質教育的師資建設。當前民辦高校藝術師資隊伍建設還較為滯后,主要是專業(yè)的結構層面不夠合理,目前我省大部分民辦高校的藝術師資仍然以音樂、美術方向為主,缺少一些綜合藝術,如影視戲劇、戲曲曲藝等專業(yè)方向的人才,以至所開設課程較為單一。此外,在編制上還達不到國家規(guī)定的藝術教育編制(學??側藬?shù)的0.15~0.2%)。在調查中絕大部分民辦高校藝術教師編制不足,有的萬人規(guī)模的民辦高校,藝術教師只有三四位,而一些規(guī)模較小的民辦高校干脆就沒有藝術教師。對此,“就必須在逐步構建、完善本校的藝術教育課程體系的過程中,按照學科結構的需要,引進一些高水平的師資,充分發(fā)揮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的作用,并逐步建立起一支學科結構合理、層次較為分明、性別比例協(xié)調、梯隊建設完善的高素質的藝術師資隊伍;同時,鼓勵通過進修、培訓包括教師自學等多種途徑提高現(xiàn)有藝術師資的教學科研水平和學歷層次”。
另外,還可根據(jù)各校的實際情況,挖掘現(xiàn)有的師資資源。目前我省民辦高校的專業(yè)師資隊伍主要以中青年為主,他們大多具有碩士以上的高學歷,而且有廣泛的興趣愛好。在筆者所在的學校中,教體育的老師得過省級的聲樂大獎,教中文的老師承擔著影視研究的課題,圖書館的老師是書法家協(xié)會的會員……。學校要鼓勵這些有藝術特長的專業(yè)教師在不影響個人正常的工作以外,投入到藝術素質教育中去,以推動藝術素質教育的開展。
逐步建立完善而切合各校實際的藝術素質教育課程體系
1、課程體系的設置。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由于自身條件的制約。各民辦高校藝術素質教育中的課程開設較為單一,結構不夠合理,甚至按專業(yè)教學設置課程。有的民辦高校開設的門類較少,僅設置了一門音樂欣賞課或美術欣賞課。更有甚者,在一些規(guī)模小實力弱的民辦高校至今尚未開設藝術教育課程,或僅有一些藝術社團和課外文化藝術活動。
筆者以為,根據(jù)藝術素質教育人文性、多元性、廣泛性和以審美為核心的特點,可以把整個課程體系分成教學與實踐兩大系列。其中教學系列由音樂、美術、綜合藝術三大模塊組成,每個模塊又由若干相關課程組成,如音樂模塊中可開設“交響樂賞析”、“民族音樂賞析”、“現(xiàn)代音樂賞析”等課程,美術模塊中可開設“中外美術作品賞析”、“攝影藝術賞析”、“現(xiàn)代藝術設計”、“書法作品賞析”等課程,而綜合藝術模塊中可開設“戲劇賞析”、“戲曲賞析”、“影視賞析”等課程;實踐系列由藝術技能、藝術活動兩大模塊組成,藝術技能模塊可根據(jù)師資情況開設如“中國畫技法”、“油畫技法”、“鋼琴彈奏”等課程;藝術活動模塊則分成藝術社團和演出比賽兩大類,其中藝術社團類又分為音樂藝術、美術和特色藝術三大塊,如音樂藝術可包括合唱團、管樂團、民樂團、舞蹈團等,美術可成立書畫社、攝影社等,特色藝術則根據(jù)不同高校的不同情況包含不同的內容,如戲劇社、曲藝社、DV社等。演出比賽類包括各種節(jié)慶綜藝晚會、大學生藝術節(jié)、全省乃至全國性的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等。在具體操作上,每門課程包括藝術社團的課程,按課時或訓練工作量的多少來劃定學分,并明確學生在學習期間至少應獲得的藝術課程學分;在具體課程的設置上,可根據(jù)各校的實際適當增刪。
2、改進教學方法與教材建設。我省民辦高校的藝術教師大多是藝術院??瓢喑錾恚又虒W經驗不足,因此教學方法較多地受到專業(yè)教育的影響,在教學內容上甚至存在著專業(yè)藝術教材“壓縮”使用的情況。對于非藝術專業(yè)來說,藝術教育其實是一種素質教育。因此它的教學方法應與傳統(tǒng)的以教師傳授為主和集中劃一的方式不同。藝術教師應努力擴展自身的文化藝術視野,大膽改革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鼓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性和研究性的學習,探索符合藝術素質教育特點的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并加強課內教學與課外實踐的結合,有效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另外,還應充分重視藝術課程的教材建設,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要對本校學生的藝術認知需求進行調查研究,要與學生的審美創(chuàng)造和審美情趣方面的需求相適應,既要認真選擇教育部門推薦的優(yōu)秀教材,又要結合各民辦高校自身條件和藝術教育的需要,鼓勵教師積極編寫適用于本校的教材,促進教材建設的多樣化。
整合現(xiàn)有資源,拓寬資金來源渠道
1、整合現(xiàn)有資源提升藝術素質教育。在這次調查中,硬件建設跟不上,學生的藝術活動場地有限也是一個突出的問題。大多數(shù)民辦高校的藝術活動只能借用教室、體育館、操場、空地等場所進行。筆者認為,民辦高??梢栽诂F(xiàn)有的條件下,根據(jù)藝術素質教育的特殊要求,將一些閑置的校舍、倉庫、民房,甚至樓道等適當加以改造為畫室、排練廳、視聽室、展廳等藝術場所,裝備一定的教學設備和音響系統(tǒng),并積極有效地利用校園網絡、圖書館、校報、廣播站等資源開展藝術素質教育,這樣既可節(jié)省開支,又可推進藝術素質教育。
2、建立多元化的資金來源渠道。投入不足,資金短缺一直是制約我省民辦高校開展素質教育的瓶頸。目前我省民辦高校主要是“以學養(yǎng)學”的發(fā)展模式,對學費的依賴性比較大。民辦高校除了要用學費支付巨額基建資金外,還需要花費日常的辦學辦公經費,因此,民辦高校在藝術素質教育的投入上時常顯得力不從心。調查中,幾乎所有的民辦高校主管藝術教育或學生工作的領導與老師都不約而同的向筆者抱怨“經費實在是太少,太緊張”。對于大多數(shù)民辦高校來說并沒有專門的活動經費,只能搞一次活動打一次報告,而且并不是每次都能夠如愿以償,當然也就無法保證藝術素質教育的經常化、制度化。筆者認為,可以把每年的藝術素質教育經費列入預算,保證藝術教育機構有穩(wěn)定的經費來源。另外,可以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獲得企業(yè)的贊助和支持,如:在各種節(jié)慶晚會中為企業(yè)冠名、在學生刊物上為企業(yè)做廣告,為企業(yè)做節(jié)慶表演等方式獲得企業(yè)的資助,以彌補學校投入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