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可以打開眾多大門,但性格可以保持其敞開。一說到個性化,總離不開“張揚”“飛揚”“彰顯”等此類詞語,張揚了,才有個性,也才能個性化。一位學生,一個班級。一個學校,甚至國家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學實踐,在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都應(yīng)彰顯個性。重視個性化的教育,挖掘每個學生的潛質(zhì),先讓他們打開眾多大門。但個性化的張揚的度如何來把握,是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探索的新課題。在我們編輯08年最后一期專題稿件的時候,我們走進了張家港市大新中心小學,我們來看看他們是如何進行個性化教育教學研究的,或許能給讀者以啟迪。
第一課時小組合作識字后,孩子們爭先恐后地匯報交流與生字交上結(jié)束朋友的好辦法。
“有腳真高興,無腳直發(fā)愁?!鼻?,這個孩子用編順口溜的方法來記“直”字,多好!我讓全班小朋友跟著念這句順口溜,很快,所有的孩子都不僅認識了“直”,也分辨清了“直”和“真”。
另一個孩子匯報了他們組用猜測的方法記“砍”這個字:“也許最早砍樹的斧子是石頭做的,所以砍是石字旁?!边€別說,這猜測還真有些道理呢!我連忙肯定。
“老師,我給大家猜個字謎,‘二根小木頭’。大家猜猜是什么字?”課堂上頓時安靜下來,但是,卻能感覺到孩子思維的流淌,孩子們在用心看著這些生字,并且逐個甄別著,猜測著。忽然有孩子說:是個“標”。是呀,這樣一拆,既能記憶這個字的各部分構(gòu)成,又能提醒孩子們這個木字的偏旁是“小木頭”,把最后一筆變成了點。也許不一定符合構(gòu)字規(guī)律,但是,我覺得這樣一來,大家對于這個字的記憶更加深刻了。
“束中間的木像花枝,口像扎花的繩子?!倍嗝雌嫣氐穆?lián)想!孩子就是用這樣的聯(lián)想法記住了“束”字?!肮植坏?,人們常說‘一束鮮花’?!焙⒆觽冏R記生字的方法是多元化的,是多么具有創(chuàng)造性啊!我立即板畫了一束鮮花。
孩子們的思維被充分調(diào)動起來,我又迫不及待地說:“還有其他好辦法記住其他的生字朋友嗎?”“有!有!”孩子們爭先恐后地舉著手。
“我給大家猜個字謎:河里的水太多了,有兩個人被淹沒在水草下了!這是什么字?”“我來猜,是‘滿’,對嗎?”“對!你真聰明!”不用我組織,孩子們之間已經(jīng)在互相交流,積極對話。
葉圣陶說過,他并不稱贊某老師講課時有怎樣的高超藝術(shù),最要緊的是看學生,而不是光看老師講課。一堂課究竟怎么上?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中心,教師牽著學生走,學生圍繞教師轉(zhuǎn)。長此以往,學生習慣被動地學習,學習的主動性漸漸喪失。顯然,這種以教師“講”為中心的教學,不利于學生潛能的開發(fā)和身心的發(fā)展,不利于學生個性的發(fā)展。教師過多的講解、分析和說明常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從而喪失了學習的積極性。
新教材的課程進度很快,課堂容量非常大。第一個學期就有認識255個漢字的任務(wù),讓那些天資不是很聰慧,父母不太重視課外輔導(dǎo)的孩子感到“讀書真苦、真難、真累”。盡管教材強調(diào)不要過分追求堂堂清,課課清,人人清,現(xiàn)實中也不太可能做到,可是,那些識字能力不太理想的孩子,不認識的字越積越多,一學期下來,這些不能“清”的孩子和其他孩子識字的差距越拉越大!
為了幫助孩子們識字,我通過各種形式,讓孩子與生字反復(fù)見面。在識字過程中,通過師生間的鼓勵、引導(dǎo)、對話、交流,讓孩子們自主發(fā)現(xiàn)、探究,自己主動學習,讓語文教學成為師生溝通交往、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我把學生看成是鮮活的個體,把課堂看成是學生成長的場所,幫助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要表現(xiàn)者,使他們的學習方式發(fā)生改變,讓他們在教師的引導(dǎo)、幫助下采用自己的學習方式,盡情地發(fā)揮,展露自己的個性特長。于是在課堂上,我常常聽到這樣的聲音:“老師,我還有好辦法記住這個字!”“同學們,我給你們猜個謎語?!薄轮i法、編順口溜、加一加、減一減、奇特聯(lián)想記憶……記憶方法真可謂五花八門,個性十足。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凸現(xiàn),個性得以彰顯,創(chuàng)造力得以培養(yǎng),課堂也因此顯得活潑而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