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的語文考試告訴我們,不學課本是不行的,但只學課本也是不行的。我們的教學,必須做到既扣文本,又能讓語文課豐富多彩,提高學生的素質(zhì)。這就要求我們要善于“思接千載,視通萬里”,在學習課本知識的過程中對有關知識進行有機的聯(lián)系和必要的引伸,從而帶領學生感知語詞精靈的躍動,使語文課上得生動有趣。筆者多年來把這種精神體現(xiàn)在教學實踐中,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學生的寫作水平及語文成績都有較大提高。
一、在教學重點處拓展,強化重點。
教學過程是為了實現(xiàn)目標而展開的,教學重點就是我們教學的靈魂。緊緊圍繞教學重點,以效益為核心,我們就要善于聯(lián)想,巧妙拓展。對學生來說,書本知識都是間接經(jīng)驗,它只有和直接經(jīng)驗相結(jié)合,獲得直接經(jīng)驗的支持和幫助,才能學得牢固扎實。所以,教學不宜空講知識,尤其是不宜照本宣科,枯燥分析,從理論到理論,從書本到書本,那樣只能弱化教學效果。所以,教師在教學重點處適當補充和拓寬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加深學生的印象,拉近知識之間的距離,使學生看得真切,悟得透徹,聽得有味,學得有趣,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和學的效果。
(1)拓展重點詞語。比如《登高》的最后一句是“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懷”,“濁酒”一詞,學生容易一知半解,這時可以補充相關詩句:“離杯消濁酒,愁眼見黃花?!薄耙粔貪峋葡蚕喾?。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薄叭f里中原烽火北,一樽濁酒戍樓東,酒闌揮淚向悲風?!薄皾峋埔槐胰f里,燕然未勒歸無計?!比缓罂偨Y(jié):其一:“濁”為直譯,是渾濁的意思。古代人多喝谷物釀造的米酒,一般過濾不干凈而且度數(shù)不高,多為15~38度之間。顏色和如今的醪糟水差不多。其二:濁酒是與清酒相對的,劣質(zhì)的酒。如李白《行路難》有“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的句子。其三:“濁”為君子自謙之詞。濁酒還有謙虛的表示,相對的是喜酒、好酒等,古時候客人來了說請你喝杯薄酒、濁酒,去別人家喝的時候會說“好酒”。
(2)拓展重點句子。《兵車行》的開頭段“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千云霄”,這幅畫面中的“走”和“哭”是講解的重點,但如果僅僅解釋或簡單點評,學生很容易重視不夠。可以設置這樣的問題,這段杜甫是不是寫漏了一些內(nèi)容,比如他們可以送東西,像《激情燃燒的歲月》中送土豆,或者他們可以穿些特別的服裝,像《荊軻刺秦王》易水送別的“皆白衣冠”,或者他們可以這樣說:“功名祗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參《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腸。勿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人事多錯迕,與君永相望?!?杜甫《新婚別》)通過比較,自然得出結(jié)論:他們不可能換服裝或準備東西,因為時間不允許,原文中的“走”已清楚地寫出來了。他們也不可能多說話,因為他們實在太傷心,正所謂“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梢娺@場戰(zhàn)爭是不義戰(zhàn)爭。
(3)拓展重點人物?!俄椉管幹尽返拿鑼懀泻芏嘀档没匚兜募毠?jié),這時我們可以重點拓展。講解母親時,可以這樣補充:有注重教育多次搬家的孟母,有一心為國給兒子刺字的岳母,有牽掛著兒子“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孟郊母親,有《祝?!分心俏缓蠡诘糜行┌l(fā)癡一遍遍講訴“我真傻”的祥林嫂,有《大堰河——我的保姆》中那位辛勤勞作后仍不忘用寬大的手掌把乳兒抱在懷里撫摸艾青的乳母,有《我與地壇》中那位時刻擔心兒子自殺,小心翼翼的守候兒子的史鐵生母親,今天我們應該記住這位詢問“兒寒乎?欲食乎?”的歸有光的母親。
二、在文本的空白處拓展,豐厚文本。
何為文本中的“空白”?從文學的角度來說,“空白”往往是指作者有意或無意留下的,沒有寫明的,召喚讀者想象的未定的意蘊空間。它能夠驅(qū)遣讀者的想象,激活讀者的思維,從而建立起讀者與作品溝通的橋梁,使讀者對作品的意義達到個性化的理解。而這里,筆者所說的“空白”,除此之外,還包括物理意義層面,指文本頁面上沒有填滿或未被利用的部分,即書本中的空白之處。在語文課閱讀教學中,教師能指導學生閱讀文本的同時,靈活處理、合理使用教材中的“空白”,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對文本的“空白”進行富有個性色彩的對話,不失為激活學生思維,開展自主對話,訓練個性化閱讀與提高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
(1)開篇拓展,引起學生興趣。講解文本之前,可以補充作者或相關背景等。比如講解杜甫,可以這樣設計,題目:千秋詩圣①青年才俊——一覽眾山小(補充《望岳》)②憂國憂民——直面現(xiàn)實時的真情。(補充《兵車行》《石壕吏》《江南逢李龜年》《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春望》《茅屋為秋風所破歌》)⑧亂世暫安——浣花草堂前的微笑(補充《絕句》)《江畔獨步尋花》《春夜喜雨》)④尾聲:寫詩一生命的存儲方式(補充《登岳陽樓》《登高》)。
(2)在文段抽象處拓展,讓學生更透徹理解文本。《香菱學詩》一課,有兩段黛玉指導香菱學詩的理論,對詩歌鑒賞有很大幫助,但因其理論闡述太抽象,這時我們必須用拓展把它“融化”開來。比如講語言形象性,可以這樣拓展:詩的語言要求形象,形象包括畫面美、動態(tài)美、色彩美,要抒發(fā)“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是一幅安適歡悅的畫面,“紅杏枝頭春意鬧”“云破月來花弄影”動感突出,“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色彩絢麗。
(3)在結(jié)尾空白處拓展,鍛煉學生的想象能力。講解《兵車行》的結(jié)尾,可以設置這樣的問題,這些戰(zhàn)死的士兵沒有留下他們的姓名,也沒有留下他們的戰(zhàn)斗事跡。但歷史上卻有很多“戰(zhàn)士”仍清晰地活在我們的記憶中,請大家回憶。然后補充下面內(nèi)容。
“忘不了屈原的那雙眼。爍爍的流星擦過鐵般夜空,擦不出一絲火星。流星隕落,卻點燃一雙永不熄滅的瞳仁,是夜行者的燈。迎著朔風,夾了夾夜行青衣,終點仍是那波瀾不驚的汨羅江。
忘不了荊軻的那雙眼。寒江水上升起冷月,斷絕如冰。人頭雖落,這雙殺氣騰騰的怒目,仍在看不見的暗處,盯著那個發(fā)抖暴君的頭頸后三寸。
忘不了聞一多的那雙眼。電光火石間熊熊燃燒,他整個兒燃著。明亮的火焰,他就是火焰中永生的鳳凰。”
三、在語言的精美處拓展,品味語言。
語文學科是一門積淀著人類文明的結(jié)晶、富有濃郁人文特色的課程。語詞精靈的躍動,拼成一幅幅美麗的圖案。那無聲的冷月,那靜謐的荷塘,那青天里的一行白鷺,那沉舟側(cè)畔的萬點白帆,那山重水復后的柳暗花明,讓我們每個人感受到語言的美麗,影響著我們一代叉一代的人,激發(fā)著我們對魅力漢語的熱愛。作為語文老師,我們一定要帶領學生品讀精美的語言,領略語文的魅力。
(1)改寫句子,啟發(fā)拓展。《雨霖鈴》里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一句,被稱為“千古俊句”,但如果僅僅堆砌聯(lián)想豐富、情感深沉、情景交融之類的詞語,這無疑離賞析名句的要求相去甚遠。我們可以這樣品味:首先改動一詞:“今宵酒醒何處?芳草地曉風殘月?!比缓笥懻撁鞔_:“芳草”是美好事物的象征,蘇軾詞有“天涯何處無芳草”之句。這一意象與感傷情人離別的情境難以契合。改句似乎在暗示:剛別心上人,又欲覓新歡。“楊柳岸”就不同了,“柳”諧音“留”,戀人形影揮之難去,凄凄別情注入“楊柳”二字,對戀人依依不舍的眷戀盡在此中?!皸盍丁笔窃~人想見之景,古典詩詞中,“楊柳”的確是有特定內(nèi)涵的意象?!澳昴炅?,灞陵傷別”,自灞陵折柳的故事產(chǎn)生以后,楊柳和離別便聯(lián)系在一起?!翱蜕崆嗲嗔隆薄扒嫉押雾氃箺盍薄霸律狭翌^,人約黃昏后”,這都是大家熟知的以柳襯情的名句。“楊柳岸”一詞浸透著一種“傷離別”的凄清冷落之情。
(2)運用聯(lián)想,進行拓展。欣賞李清照的《醉花陰》“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句,我們可以引導學生聯(lián)想重陽節(jié)的詩句,來理解景中寓含的相思之愁、孤獨冷清之感。重陽節(jié)與家人或朋友相聚一起賞菊飲酒、插茱萸登高的習俗,在古代很盛行。唐代孟浩然的《過故人莊》尾聯(lián)寫道:“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詩中,表現(xiàn)得更為清楚:“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萊萸少一人?!敝仃柟?jié)到來之時,這自然會使詞人聯(lián)想到往日家人團聚,共度美好時光的歡樂情景,往日歡樂情景與眼前孤獨寂寞的情景相對照,更使詞人倍增相思之苦;重陽佳節(jié),孤零零地在紗帳中,自然輾轉(zhuǎn)反側(cè),難以入睡,秋夜涼風襲來,不禁又使詞人增加一層冷清之感。
(3)運用對比,進行拓展。講解《我的空中樓閣》開頭句“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點”,可以引用王觀的《卜算子》“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與其比較。
講解《藥》“老栓也向那邊看,卻只見一堆人的后背;頸項都伸得很長,仿佛許多鴨,被無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著”,可以引用“春江水暖鴨先知”與其比較。
講解《藥》“路的左邊,都埋著死刑和瘐斃的人,右邊是窮人的叢冢。兩面都已埋到層層疊疊,宛然闊人家里祝壽時的饅頭”,可以引用《狂人日記》“吃人的歷史”與其比較。
在教學中適時拓展,可以使學生開闊思路,準確地把握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的聯(lián)想能力,課堂也會異彩紛呈。課文是一道風景,充滿著天光云影的美麗,但要挖掘它,需要教師獨具慧眼,捕捉契機,適時拓展,但愿我們都能領略語文的滿目風光。
侯修平,語文教師,現(xiàn)居湖北安陸。
本文編校:程曉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