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一翼。而生活在廣袤土地上的農村孩子,生活環(huán)境有別于城鎮(zhèn)的孩子,因此,農村小學的作文教學也應該有自己的特點。對此,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生活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蹦敲?,如何緊密結合農村實際,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呢?筆者通過十幾年的山區(qū)語文教學實踐,認為應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
一、抓主體,培養(yǎng)愛家思鄉(xiāng)情感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有激情,一切都可能。作文教學也同樣,必須從激發(fā)興趣入手。當然,激發(fā)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的思想感情,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必須長期與家長、社會緊密配合。多年來,筆者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①把平時的思想教育滲透于語文教學。②爭取家長及村、組的配合,通過電視或多媒體播放農村風貌的電視節(jié)目,組織學生觀看,同時從報刊上剪輯反映本地農業(yè)生產生活迅猛發(fā)展狀況的新聞、圖片,讓學生飽覽。③請當地的致富帶頭人到學校作專題報告。④帶領學生走出校門,瀏覽當地有名的景點,參觀新農村示范村以及新興的種植養(yǎng)殖業(yè)。以此激發(fā)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的感情。
二、抓活動,充實寫作素材
農村或山區(qū)小學生由于長年累月生活在偏遠地區(qū),對周圍一切往往聽而不聞、視而不見,作文時覺得無話可說、無物可寫。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利用農村的優(yōu)勢和條件,讓學生就地取材。農村的自然風光便是天然公園。改革開放后的農村,新人新事更是層出不窮,這些都是富有濃郁鄉(xiāng)土氣息的好材料。葉圣陶先生說:“寫作材料的來源普遍存在于整個社會中,整個生活都在那里向上發(fā)展,寫作材料自會淙淙汩汩地無窮無盡地流出來。”領會葉老的教誨,筆者平時就有計劃、有目的地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同時還讓學生搞些小制作,如用樹葉制作剪貼畫,用樹根做根雕的造型,捕捉昆蟲做實物標本等,這些活動會喚起學生的靈感?!吧钐幪幗詫W問”,有了充實的生活才有好的文章。學生有了作文的材料,教師再有意識地加以引導,讓學生把活動過程寫下來,一篇篇具有真情實感的鄉(xiāng)土佳作由此誕生。
三、抓實踐,豐富生活積累
學生作文的內容主要來自生活實踐。因此,學生要寫好作文首先要走進生活,熟悉生活,參加生活實踐,從實踐中獲取豐富的積累。教學中,筆者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參加養(yǎng)殖業(yè),學習農技知識。新興的養(yǎng)殖業(yè)使農民走上了致富路,也為農村孩子提供了學習本領的機會。老師應該鼓勵學生參與家庭養(yǎng)殖工作,并從中獲取作文素材。如在養(yǎng)黃鱔的過程中,有的學生學到了知識:“……黃鱔在不超過20厘米長的時候,是雌雄同體的,它不經過交配就會生出小黃鱔,黃鱔體細長,前圓而后側扁,尾部尖細呈現蛇形。體表呈褐色或青褐色,多有不規(guī)則黑斑,光滑無鱗,多黏液。那些黑色的鱔長得慢,而黃色的鱔長得快。養(yǎng)鱔還得講究選擇良種哩!……”因為學生參與了,所以表達得清楚、明白。學生生活越充實,對生活感受越深刻,作文基礎也就越扎實,寫出來的作文才真實感人。
在學生身旁看來是極為平常的日常生活,都蘊涵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作文素材,只要教師積極引導學生去看、去聽、去實踐、去感受,逐步養(yǎng)成觀察、積累作文材料的良好習慣,學生的作文能力一定會逐步得到提高。
四、抓指導,提高表達能力
學生作文表達不具體、不確切、不生動,這是因為農村小學生閱讀量少,知識面窄,詞匯貧乏的結果。引導學生積累語言,提高表達能力,教師的指導是關鍵。其中閱讀和摘記就是比較有效的做法。
先說閱讀。作文興趣和水平的提高,是有可遵循的普遍性規(guī)律的。這規(guī)律對所有的學生都有效,那就是學會閱讀。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離開了閱讀,學生對事物的表達將是無序而枯燥的。如果沒有大量的閱讀,就沒有豐富的語言積累,讀和寫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大詩人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边@句話充分說明了閱讀在寫作中的重要性。朱光潛先生也說:“誦讀也是一種模仿,誦讀之久,痕跡加深,作文時,詞句自然會從口中溢出。”為此,筆者在班上成立了“讀書迷”俱樂部,學生把自己所有的課外讀物都捐獻出來,成為班上學生的公共讀物,讓學生盡可能涉獵多方面的知識。并且在做好正常教學工作的基礎上,一周專門拿出兩節(jié)課讓學生靜心讀書。隨著閱讀量的增多,學生自然而然地會發(fā)現不同文章的結構風格,接觸大量優(yōu)美的語言。長期的朗讀,可以使優(yōu)秀作品的語言和自己的語言融合在一起,在閱讀借鑒的過程中,情感會被佳作一一點燃,學生就會在習作中表達出類似作家或異于作家的情感。久而久之,學生寫作的習慣會慢慢形成,寫作的積極性也會大大提高,從而寫出好作品。
再說摘記。豐富詞匯,除了誦讀,還應學會摘抄。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弊龅阶x抄結合,才能擁有大量的詞匯和豐富的語言。筆者要求每個學生都準備一個摘抄本,教給學生摘抄的方法,分類摘抄,如:寫人、寫事、寫活動、寫景、寫物以及人物的外貌、神態(tài)、語言、動作、心理描寫等。在摘抄時要求學生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段。這樣學生就能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漸漸自悟。同時,還讓學生定期把自己摘抄的優(yōu)美句段輪流登載在學習專欄上。因為學生摘抄的語句都是他們自己喜歡的,也都比較貼近他們的生活,通過動手,能使自己的情感流露與作者的情感表達產生強烈的共鳴。作文時,這些優(yōu)美詞句就可以信手拈來,為習作錦上添花。
此外,民間故事、地方掌故、趣聞逸事、民俗風情等,都是提高農村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素材,值得廣大農村教師不斷嘗試和探索。
山東省鄒城市香城鎮(zhèn)茶溝小學(273503)
山東省鄒城市香城鎮(zhèn)王村小學(273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