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景,就是用語言文字把人們看到的、聽到的和接觸到的各種自然景物具體地、生動地描繪出來,以此來烘托環(huán)境氣氛,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襯托人物的心情,抒發(fā)作者的思想感情。寫好景物,會為文章增添藝術色彩。
一、細心觀察,抓住特點
寫景物離不開觀察。只有經(jīng)過細致的觀察,抓住景物的特點,才能寫好景物。景物的特點主要表現(xiàn)在形狀、顏色、質地以及音響、氣味等方面。觀察時,只有多方面的去發(fā)現(xiàn)和感知,才能充分認識與把握。
觀察時,要特別注意把握不同時間和不同地點的景物特點。因為不同時間,不同地方,景物也不同;同一景物在不同時間也會有所變化。如朱自清《春》描寫春天的桃花、杏花、梨花,“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梁衡筆下的夏是“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熱風浮動著,飄過田野,吹送著已熟透了的麥子的香味”。酈道元的《三峽》秋景則是另外一番景象,“晴初霜旦,林寒澗肅”。老舍描繪的濟南的冬天“最妙的是下點小雪”,矮松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而同是冬天,濟南與其他地方又不同,無風聲、溫晴、山秀、水清,“真得算個寶地”。我們只有把握了景物的特點,才能寫出有特色的文章。
二、合理安排,體現(xiàn)層次
描寫景物時,可以由高到低,由遠到近,由整體到局部,由物到人,由動到靜等。合理安排寫景的順序,描寫出的景物才能層次分明,清晰自然。
寫景可按時間順序,比如按季節(jié)順序。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按春夏秋冬的順序描寫百草園的景物,表達了兒童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也可以從空間上安排,如朱自清的《春》在描寫春花時,從樹上寫到花下,再寫到遍地。樹上“都開滿了花趕趟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也可從下而上,如“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由高到低描繪了百草園的春天景色;還可按由遠到近的順序,《老山界》中描寫紅軍半夜凍醒后看到的景色,“天上閃爍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綴著的寶石,它跟我們這樣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樣矗立在面前。四圍的山把這山谷包圍得像一口井。”由天上到山峰再到四圍的山;有時既按時間順序又按空間順序,在游記中常常采用這種寫法,如吳功正《阿里山紀行》中在交代他的游覽行蹤的過程中,移步換景,依次描繪了所到之處見到的美麗風光,先寫阿里山潭水的清澈,再寫林區(qū)的寧靜、山間的青苔路,最后寫神木。抓住它們的共同特征:幽深、寧靜、清涼、神奇,展示了“阿里山的風光美如畫”,這樣層層鋪敘,層次井然。
合理安排寫景順序、充分體現(xiàn)寫作層次,才能給人留下清晰的印象,使讀者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從而獲得精神的愉悅。
三、注意角度,立體呈現(xiàn)
描寫景物,要注意從多種角度去立體呈現(xiàn)不同的景象。魯迅先生在這方面為我們作了典范,《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運用視覺寫色彩:“菜畦”是“碧綠的”,“桑椹”是“紫紅的”,菜花是金黃的;從聽覺寫聲音:“油蛉”在“低唱”,“蟋蟀”在“彈琴”;從觸角寫形態(tài):“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再從味覺寫覆盆子的“又酸又甜”;這些描寫給人留下了鮮明的印象。
由于觀察點的不同,同一景物也可呈現(xiàn)不同的景象。陸定一的《老山界》描寫山勢的陡峭:從山腳向上望,“只見火把排成許多‘之’字形,一直連到天上,跟星光接起來,分不出是火把還是星星?!闭驹诎肷窖?,“向上看,火把在頭頂上一點點排到天空;向下看,簡直是絕壁,火把照著人的臉,就在腳底下”。觀察和感受景物從不同角度,讓人讀來身臨其境。又如著名詩人蘇軾寫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本褪菍懗隽藦牟煌慕嵌瓤吹降膹]山的樣子。
四、準確用詞,形象描繪
為了讓美好的景物充分展現(xiàn),準確用詞,形象描繪是十分必要的。朱自清的《春》寫春草,用“小”、“嫩嫩的”、“綠綠的”、“軟綿綿的”、“偷偷地”、“鉆”等詞語,細膩貼切而又形象生動地描繪出春回大地時,春草勃發(fā)的長勢、情態(tài)和它“小”“嫩”“綠”“軟”的特征。寫春花,一個“鬧”字把音響和景象全寫出來了。要生動形象地寫好景物,還要適當運用一些修辭方法。老舍在《濟南的冬天》一文中把山坡上斑駁的色彩,說成是“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運用比喻,寫出山景的秀美動人。朱自清寫春花競相開放的形態(tài),“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運用擬人,寫出了百花爭春的形和神。《老山界》中用一連串的比喻,“像春蠶在咀嚼桑葉,像野馬在平原上奔馳,像山泉在嗚咽,像波濤在澎湃”,來形容在山谷半夜醒來時,耳朵里不可捉摸的聲響,細膩入微。
五、虛實結合,情景交融
寫景的目的,不應為寫景而寫景,應虛實結合,情景交融,這樣才能為文章注入活力,才能寫出生動形象的文章。
在對景物進行仔細觀察的基礎上,應該張開想象的翅膀,虛實結合,根據(jù)所見所感展開合理的想象,再把景物狀態(tài)、顏色、聲音、氣味描寫出來,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一只黃鸝站在樹枝上歡快地唱歌?!本陀脭M人手法形象地寫出了黃鸝的活潑可愛;再如,《桂林山水》,作者在觀察的基礎上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從桂林山的“奇”,想象出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使景物內容更加豐富,充分表達了作者贊美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又如《林?!芬晃闹?,作者從千山一碧、萬古長青的林海,聯(lián)想到廣廈、木材,直至日用家具,“有多少省市用過這里的木材呀!”此句將大興安嶺同祖國各地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使人感到了它的存在?!敖o大興安嶺添上了新的景色,添上了愉快的勞動歌聲?!边@說明人與山的關系日益密切。他告訴我們,人們利用大自然,改造大自然,因此,作者情不自禁地聯(lián)想到“興國安邦”的意義,其結束句,既深化了文章的中心,又耐人尋味。
綜上所述,只要把握住了景物的特點,合理安排順序,注意多種角度,采用準確生動的語言,虛實結合地對景物進行描繪,定會展現(xiàn)出一幅幅美妙絕倫的畫卷。
河北省樂亭縣閆各莊鎮(zhèn)初級中學(063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