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小小說《犁地》寫的就是生活,選取的是老農犁地這樣的大眾話題。讀來卻頗耐人尋味,掩卷沉思,細細品讀,總覺得作者筆下寫的雖是平淡的生活,卻是真情的流露,小說的主題總有幾分厚重,幾分深刻。
平淡率真是小小說《犁地》的一大特色。小說里邊作者寫到:蒼茫大地上,兩個老頭躬身犁地,兩頭老牛賣力拉犁,犁一氣,歇一氣,歇完了再接著犁地。僅此而已,沒有故事,沒有懸念,沒有一波三折,更沒有歐·亨利式的結尾,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來的,就像河水在平緩又頑強的向前流著,我們就置身于這河流中,隨手可掬的就是這樣的生活。讀這樣的作品,會使人忘了是在讀小說,它令我們想起古人詩評的一句話:忘足,履之適,忘韻,詩之適。真實平淡、自然率真,取于生活就是這篇小小說的成功之所在,為此,我們可以說真實是作品的生命。寫作中我們要注重寫生活,要注重寫生活體驗,要注重寫真情流露,只有這樣,寫出的作品才有生命力。
厚重深刻是小小說《犁地》的又一特色。讀這篇小說,我們很難一下子說清楚它的題旨是什么。它寫了農民的勞動及他們對勞動的感情,他們以年輕時“一氣能犁一畝”甚至“一畝多一點兒”而自豪,到老了也不能歇息,仍在牛一樣“呼哧呼哧的犁地”。它寫了農村與城市物質生活上的極大的差別:“水晶宮一樣的高樓”住一晚上一百多塊,夠農民“干半年活”。幾千塊錢買臺冰箱頂農民“種幾年麥子”的收入。吃白面吃得好好的,女人要去跳什么樓,更讓把“吃”看作“天下第一要緊的”農民們不可思議?!袄鬯牢乙膊粫ヌ鴺恰?,這便是他們的觀點。這一切給人的感受是多方面的,它引發(fā)人們作出關于農民、關于農民的昨天與今天,關于農村、關于農村與城市,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物質與精神的種種思考。有了這種思考,就使《犁地》于平淡中透出滄桑,單純中包含豐厚,就使一篇不足千字的小說顯示出一種既流暢又凝重的風格。我們知道,文貴挖掘,特別是小小說,看似意料之外,實則情理之中。作品所蘊涵的主旨是文章的魂靈,因此,好的立意會起到辭未達而意至的效果。寫作中,我們要借鑒此種寫法,使文章的立意深刻厚重,文質兼美。
附原文:
犁地
展靜
蒼茫大地,兩個人躬身犁地,兩頭老牛一沖一沖賣力拉犁。
王老頭呼哧呼哧的犁地,現(xiàn)在他犁一個來回就得站下喘一會兒,捶捶腰。
王老頭扭頭看李老頭,李老頭呼哧呼哧的犁地,犁一個來回,也站下喘氣捶腰。
兩頭老牛也呼呼喘。
倆老頭干了半個時辰,干不動了,也不想干了。歇會兒吧。
王老頭放下犁套,坐在垅上歇了。李老頭也放下犁套,過來,坐在王老頭邊上歇了。
“你還行?!崩罾项^說。
“行什么。我年輕時一氣能犁一畝地?!?/p>
“我年輕時一氣能犁一畝多一點兒。”
歇過勁來了,兩人又干活。犁一陣,喘一陣,捶一陣。幾圈后,又干不動了,又歇。
兩人坐下對了火。
李老頭說:“說點什么吧?!?/p>
王老頭說:“說吧?!?/p>
李老頭說:“我兒子比我強,在大城市蓋房子,一天能弄個十幾塊,半個月頂我一畝地的麥子。上次,我去看兒子,他們剛建好一棟大樓,好高,看得我頭暈。兒子帶我進去看一看,我的媽呀,真亮堂,跟水晶宮一樣。聽兒子說,住一晚上一百多塊,夠我們干半年活。兒子又帶我到樓頂上去看,兒子說,前幾天,這兒跳下去一個女的,長得好白。我說,白,不就是吃白面吃的。兒子說,城里的白面好吃。我問兒子,她為什么跳樓,兒子說不知道。真是的,好好的跳什么樓,累死我也不會跳樓,你說是吧?!?/p>
“是?!蓖趵项^說:“我兒子也在大城市做事,在火車站搬東西,一天也能鬧個十幾塊。上次,我去看兒子,到了火車站,兒子他們正在搬大箱子,我問這是什么玩藝兒,兒子說做冰棍用的。你聽清了沒有,花幾千錢就為了做冰棍,頂我們種幾年麥子,這事咋整的。”
“誰知道?”
“天知道!”
兩人聊完了,又犁田。犁一陣,喘一陣,捶一陣,再犁。季節(jié)不饒人哪,這幾天得把這二十來畝地犁完,還得種上,吃是天下第一要緊的。
蒼茫大地,兩個人躬身犁地,兩頭老牛一沖一沖往前趕。
摘自《百花園——小小說世界》1993年7期
山東省沂源中莊中學(25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