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圣張仲景對飲食有著特殊的講究。這種講究在《金匱要略》一書中有大量的記載,歸納起來,即“兩五四配加新鮮”:飲食中的主食應(yīng)五谷相兼,粗細搭配;副食中菜肴的性味和烹制的味道要五味相配;飲食要與四季氣候特點相配;食品原料要新鮮。
在春季里,主食主要是用甘涼性的小麥加工成各種面食,再配用一些米粥。副食則主要選用辛甘之品,如蔥、香菜、韭菜、胡蘿卜、花生、大白菜、雞肉、豬肉等。由于春天氣候開始溫和,人體的陽氣開始生發(fā),身體內(nèi)的新陳代謝逐漸旺盛起來,故多用半甘食品,以助陽氣,利于新陳代謝。同時又配用甘涼的主食,可防陽氣太過。
在夏季里,主食要用甘寒性味的小米,配用加些綠豆的稀粥。副食主要選用甘酸清潤之品,如各種綠葉蔬菜、西紅柿、冬瓜、絲瓜及鴨蛋、鴨肉、牛肉等。由于夏天氣候炎熱,人體的陽氣盛于外,陰氣弱于內(nèi),選用性味寒涼、甘酸、清潤之品,既可清熱祛暑,又可甘酸化陰而保護陰氣。當(dāng)忌辛辣之品,以免更傷陽氣。但又恐多食甘寒之品傷脾胃之陽氣,所以還要常用些大蒜。
在秋季里,主食和副食均用甘潤之品。主食以大米、糯米等谷物為主,配用些面粉、白薯等,稀粥中常放些芝麻、核桃仁,副食除多用各種蔬菜之外,還要多食各種水果,肉類品則多用些豬肉、兔肉、河魚等。由于秋季氣候涼燥,多食甘潤之品,可以生津祛燥。要忌食辛辣,尤其生蒜、辣椒之類。還要少用苦寒、甘寒與發(fā)散之品,如苦瓜、黃瓜等。烹制的味道多以清淡為主。
在冬季里,主食要用甘溫性味之品,如玉米、高粱米制成的面食,稀粥中常放些蕓豆、赤小豆。副食常用具有滋陰潛陽、理氣功效的蔬菜,如白菜、白蘿卜、豆芽菜、木耳等;肉類則多選用甘溫助陽之品,如羊肉、狗肉、雞肉等。由于冬天氣候寒涼,人體內(nèi)的陰氣潛伏于內(nèi),多用滋陰潛陽與理氣之品,可以防止?jié)摬赜趦?nèi)的陽氣化火而傷正氣。同時食用甘溫助陽之品,可以壯陽以御風(fēng)寒。所烹制的食品味道應(yīng)五味相配,并略濃些,禁忌偏食。
張仲景對飲用的食品,其原料都要新鮮干凈。如糧食必須是當(dāng)年產(chǎn)的,必須現(xiàn)吃現(xiàn)加工;若有發(fā)霉或生蟲子的食物,則棄之不食。
以上所述,可能使人們感到張仲景對飲食的“兩五四配加新鮮”的要求是否有些過分,其實不然。飲食是人體精氣神的營養(yǎng)基礎(chǔ),所以要求做到合理調(diào)配,清潔衛(wèi)生,同時使人保證得到充足的營養(yǎng)來源,達到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