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粗糧,是指植物性食物中不能被人體胃腸道消化吸收的膳食纖維。分為可溶性膳食纖維,主要包括果膠、樹膠、粘膠及某些半纖維素,存在于各種蔬菜和蘋果、香蕉、橙中,它們在胃腸道內(nèi)和淀粉等碳水化合物交織在一起,延緩其消化吸收;不溶性膳食纖維,主要包括纖維素、半纖維素及木質(zhì)素,主要存在于糧谷類如全麥面粉、谷物的表皮、豆類和玉米及蔬菜等食物中。膳食纖維具有促進胃腸道蠕動,減少吸收,達到減肥、降低膽固醇和協(xié)助控制血糖的目的;還可使大便水分增加,軟化大便,防止便秘,稀釋及清除致癌物質(zhì),并有預防大腸癌等作用。
但過多食用膳食纖維,會影響人體對食物蛋白質(zhì)、無機鹽和某些微量元素的吸收,導致營養(yǎng)素缺乏。因此,食用粗糧也要因人而異。掌握在一定的限度內(nèi)。
食“粗”要分年齡段
25~35歲,新陳代謝旺盛,需要補充含有豐富的鋅、硒、維生素E和C的食物,不必刻意多吃粗糧。如長期過多進食高纖維素粗糧,會使蛋白質(zhì)補充受阻,脂肪攝入量下降,微量元素缺乏,造成骨骼、心臟、血液等臟器功能損害,降低人體免疫能力。
35-45歲,新陳代謝率開始減慢。宜食用各種干果、粗雜糧、大豆、新鮮水果等食物,少食高甜度的食物。
45-60歲,營養(yǎng)補充和調(diào)節(jié)對身體十分重要,應適量補充粗糧。婦女宜多食大豆產(chǎn)品。大豆中的植物雌激素既有延緩衰老的保健功用,又可以預防多種疾病。男性要補充豐富的鋅、維生素E、低飽和動物脂肪,以預防前列腺疾病。
60歲以上老人易得癌癥、心臟病和中風,應加大粗糧在飲食結(jié)構(gòu)中的比重。同時宜多食含有豐富抗氧化物的食物和含鋅量豐富的食物,如水果、蔬菜、植物油、含油多的魚和低脂肪動物肉。
食“粗”講究“細、多、少”
細:胃功能較差的老年人(60歲以上)、消化功能不健全者及兒童要少吃粗糧,做到粗糧細吃。嬰幼兒應將含纖維素類的食物加工成糊狀、泥狀、碎末,如米糊、菜泥、胡蘿卜泥、土豆泥等,逐漸向塊狀過渡,數(shù)量上由少及多,讓嬰幼兒的腸胃功能有一個適應過程。
多:中年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便秘的病人,長期坐辦公室、接觸電腦較多、應酬飯較多者,要多吃粗糧,如高纖維素含量多的代食品,如西紅柿、黃瓜、豆芽、麥麩餅、豆渣、芹菜、韭菜、包菜、海帶等。也可吃少量有一定降糖作用的食物,如苦瓜、南瓜、山藥、魔芋、玉米等。
少:患有胃腸潰瘍、急性胃腸炎的病人,食物要求細軟,所以要盡量避免吃粗糧。患慢性胰腺炎、慢性胃腸炎的病人也要少吃粗糧。運動員體力消耗較大,需要盡快提供能量,也要少吃粗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