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班上有幾個孩子有“扔玩具”的壞毛病,因此我常嚴(yán)厲地批評他們,但收效甚微,總有那么幾個孩子老是記不住。瞧!今天又有幾個孩子在扔玩具了?!澳銈冊趺绰牪欢?,不要再隨便扔玩具!”我大聲地批評,顯出一臉怒色,這樣立刻收到了效果,可一個轉(zhuǎn)身的工夫就又有孩子手握玩具在“作戰(zhàn)”了。想發(fā)火的我。此刻腦子里突然閃出一個念頭,何不換一種方式教育呢?
于是我悄悄地把這幾個孩子叫到我身旁,故作神秘地問道!“你們聽,是誰在哭呀!”幾個淘氣的孩子馬上安靜下來,隨著我的話語開始仔細地傾聽,孩子們皺起了眉頭。疑惑的講道:“沒有呀!”我接著說:“你們仔細再聽聽!”過了一會兒他們還是搖搖頭,“我聽到的聲音是從那里傳來的”順著我手指出的方向,孩子們看到了孤零零躺在地板上的玩具。
有個孩子問道:“它為什么會哭,是摔跤了嗎?”
“不是不是,剛才林林把它使勁扔在了地上”
“它一定是太疼了才會哭的”……
被亂扔的玩具現(xiàn)在終于在我的巧妙安排下引起了孩子們的重視了。他們開始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了,我知道該我“出手”的時候到了。于是我急忙上去接著他們的話講道:“對呀,把玩具用力扔在冰冷的地上它也會疼,那么我們小朋友應(yīng)該怎樣保護它們呀?”
“我給它擦點止痛藥!”
“我來把它送回家!”
“以后我們再也不扔玩具了!”……
看著孩子們一本正經(jīng)的認真表情,聽著他們用天真稚嫩的言語為“可憐”,玩具們出謀劃策,我會心地笑了。我明白這遠比孩子們簡單地承認錯誤要更有價值。在孩子們看似漫無邊際的胡思亂想中蘊含著他們對自己行為的新的認識和態(tài)度。
孩子“扔玩具”的壞毛病就這樣迎刃而解了,沒有爭執(zhí)、沒有苦惱,有的只是心中的愛。
點評:不僅僅是換一種方式
文中換一種方式確實解決了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所面對的問題,這是值得肯定的。然而。換一種方式的背后是什么呢,為什么要換?還有其他更好的方式嗎?這樣換有什么作用?這才是需要教師進一步思考的問題,而這個問題,遠比換一種方武更有價值和意義,如果教師能夠合理正確地來思考這樣的問題的話。教師若能對日常的教育過程進行深入細致地思考,帶來的將不僅是教師教學(xué)行為的改變和完善,更為重要的,可能是孩子健康成長和幼兒教育質(zhì)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