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教師教好語文課方法多種多樣,歸結起來,八個方面的因素起著重要作用。這就是用心編織課堂環(huán)節(jié);豐富語言,增強感染力;巧妙設疑,激發(fā)興趣;課堂練習,知識延伸;發(fā)揚民主,激勵點撥;創(chuàng)設情境,調動情感;營造氛圍,促使感悟;注重實效,措施有力。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我們要針對實際情況去選擇教法,才會產生實效。
關鍵詞:語文教學;措施有力;注重實效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08)09-0028-02
語文教學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加主動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語文教學實踐證明,上好語文課有八個要素。
一、用心編織課堂環(huán)節(jié)
一堂課的開端既是學生學習的起點,又是激發(fā)學習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的觸發(fā)點。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新課的導入要新穎,像吸鐵石一樣,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撥動學生思維之弦,激起積極思維的層層浪花,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高漲的學習熱情,積極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
精彩的開端使學生進入了特定的學習環(huán)境中,絲絲相扣的中間環(huán)節(jié)尤為重要,因為這一過程學生要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引導作用,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得到充分發(fā)揮。
有了精彩的開頭和絲絲相扣的中間環(huán)節(jié)還不夠,一堂課的結尾也不容忽視。好的結尾可以深化課堂教學內容,升華主題,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二、豐富語言,增強感染力
1.教學語言的趣味性和節(jié)奏性。
教師的語言應生動流暢,富于趣味性,不能像老和尚念經似的一個調,使學生萎靡不振,造成課堂氣氛沉悶;老師講解的語言要抑揚頓挫,有輕重緩急,富于節(jié)奏感,使學生聽起來順耳、悅耳、愿意聽,聽進去、學進去。
2.老師語言簡潔、形象、直觀、富于啟發(fā)性,切忌語言拖泥帶水或前言不搭后語,漫無邊際。
老師說的口干舌燥,忙得不亦樂乎,學生聽得一塌糊涂。教師在課堂上的語言最好是越通俗越好,且簡明扼要,這樣不至因教師的廢話連篇而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讓學生心煩,沒興趣聽課,從而影響課堂的教學效果。
三、巧妙設疑,激發(fā)興趣
在教學中,針對學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心理特征,創(chuàng)設具有科學性、新穎別致,足以引起學生探索活動的各種疑問,通過設疑和解疑使學生產生興趣,獲得知識,發(fā)展思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發(fā)揚民主,激勵點撥
沒有人甘愿落后,天天受老師、家長的批評。對學生來講,表揚、激勵多于批評、指責,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中學生不僅有強烈的求知欲、好奇心,還有很強的好勝心,語文課上,我們可以舉辦作文比賽、演講比賽、硬筆書法比賽等,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五、課堂練習,知識延伸
在教學中,新穎多樣的練習是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yǎng)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在精心設計課堂練習時,要注意題型新、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有啟發(fā)性和趣味性。學生做這樣的練習有利于提高學習興趣和思維能力。
六、創(chuàng)設情境,調動情感
教學活動要能撥動學生的心弦,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否則課堂就是一潭死水,學生靈感的產生來源于教師的啟迪。在教《我與地壇》時,抓住史鐵生對母親的痛悔和對母親的理解,然后將其延伸出去,從引導學生對癱瘓十五年的史鐵生對母親的認識中,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愧疚和無盡的追思和悔恨。希望學生不要在對待父母方面做后悔一輩的事。從而激發(fā)學生理解母親,感恩母親。
從感情入手是現代教學的標志之一。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情感是獲取知識的土壤和動力。情感是人的心理活動發(fā)展的必要條件;是學生認知活動的催化劑;是思考的內在因素。環(huán)境是思考的外在因素。在歡樂的氣氛中,學生的頭腦反應靈活,思維敏捷;在過分緊張的氣氛下,則常判斷失誤,手足無措?!坝H其師,信其道”,學生對語文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是語文老師的情感轉化而形成的。因此,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的興趣,就必須尊重學生,關心學生,對學生一視同仁,了解學生的心理,千方百計讓學生體驗成功。
七、營造氣氛,促使感悟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將難的開頭開好了,效果就明顯。因此,一堂好的語文課,課堂導入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荷塘月色》時,我是這樣設計導語的:“同學們還記得朱自清先生寫的父親的《背影》嗎?那是一個怎樣的背影,承載著悲涼、惆悵與沉重,那無言的父愛壓得我們的心好痛;還記得他老人家的《春》嗎?那剛出生的嬰兒,那花枝招展的姑娘,那健壯的青年,留在我們心中的“新美麗”是無法阻擋和抗拒的生活活力。今天,我們將再次走進朱先生的心靈荷塘,叩響心扉,去解讀,去品味那淡雅朦朧的“美、喜、哀?!庇辛诉@個導語開頭,同學們一雙雙被誘惑的眼睛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急切地想一睹朱先生的《荷塘月色》就自然而然,認真地品讀起文章,好的氣氛,激發(fā)了學生情感的共鳴,學生對語文的興趣就產生于所營造的環(huán)境之中。
八、注重實效,措施有力
初中學生情感支配力量勝于理智控制能力。課堂教學中恰當地運用激勵機制,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效果。激勵方法有:1.目標激勵;2.質疑激勵;3.競爭激勵;4.成功激勵;5.評價激勵;6.情感激勵;7.媒體激勵。通過運用以上七種激勵措施,激發(fā)了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和求知欲望,學生帶著好奇心進入學習狀態(tài),在獲取知識的同時,體味到“思”的愉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多方面成功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努力,不斷發(fā)現新的“自我”,從心理上感覺到學習的成功與歡樂,從而更積極地參與學習,利用媒體激勵,可起到調節(jié)情緒、設置氛圍、引入意境,誘發(fā)聯(lián)想的課堂效果。
綜上所述,上好語文課關鍵在于教師要有過硬的專業(yè)知識,掌握教育教學規(guī)律,懂得學生的心理,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和掌握知識的程度,把多種教學手段運用到教學中去,讓學生上課時感到輕松愉快,覺得既學到了知識,又是一種享受,從而提高語文的教學效果。
【責任編輯 薛春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