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安縣桑棗中學校長葉志平,被媒體稱為“汶川地震‘震’出的最牛校長”。當8.0級大地震發(fā)生時,該校2200多名學生,上百名老師,從不同的教學樓不同的教室中,全部沖到操場,并以班級為單位站好,用時僅1分36秒,全校無一人傷亡。試想,在這場大地震中,假設(shè)葉志平?jīng)]有被震牛,桑棗中學會是一個什么景象?因此,學生和他們的家長感激他,各種傳媒人感佩他,黨和人民感謝他!
假如沒有發(fā)生汶川大地震,葉志平的“?!币苍S永遠無人知曉。其實,當大地震來臨之際,他并無抵擋巨大地震能量的神通,然而,他在過往履行校長職責的過程中盡職盡責,未雨綢繆,使桑棗中學在大地震中的損失減到最低。因此,他和千千萬萬舍生忘死、奮不顧身抗震救災英雄的事跡都同樣可歌可泣。
葉志平的可牛之處在于,他將自己樸素的教育理念與國家教育的本質(zhì),融會成一個教育工作者平日里的行為準則。他十分注重學校安全,做到防患于未然。其一,嚴把建筑質(zhì)量關(guān),對建筑時才花了17萬元的實驗樓,光加固就花了40多萬元;其二,從2005年開始,每學期要在全校組織一次緊急疏散的演習……這個準則會因為突然來臨的災難彰顯其價值,然而,我們更希望這種教育價值,“潤物細無聲”般地體現(xiàn)在受教育者的成長軌跡之中。拋開那些升學率的僵硬指標,抑或是眩暈在學校門楣上的光環(huán);拋開被震出來,抑或是被炒出來的事跡和英雄。我們每一個教育戰(zhàn)線上的領(lǐng)導者和教師,從葉志平身上應該發(fā)現(xiàn)和學習的是他那種對國家教育使命的責任感。這種責任感從不同層面上為我們折射出了一個教育工作者的奪目光芒!
在汶川大地震中,有的教師為了保護學生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有的學校領(lǐng)導因為在抗震中的突出表現(xiàn)成了人們心中的英雄,這無疑是一種偉大!我們的民族、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教育需要這樣的英雄。然而,當我們面對校園廢墟以及廢墟下那些瞬間消遁的年輕生命時,對教育的反思如果僅僅停留在對逝去的和幸存的英雄教師的敬仰、敬佩上,顯然是遠遠不夠的。面對這樣的悲劇,我們還必須用心體會葉志平平時所作所為的那份偉大。這份偉大不是來自人性瞬間的本能反應,而是來自對職業(yè)和職能的本質(zhì)理解、來自對服務(wù)對象,也就是學生、教師生命的高度責任感,繼而將這種責任感落實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之中。這是一種自覺,是建立在扎實的道德基礎(chǔ)、準確的職業(yè)理念、豐富的科學知識和高度的責任感之上的自然結(jié)果。
之所以說葉志平被“震”成最“牛”的校長在一定意義上來說是可悲的。因為,在大地震前,葉志平時有所為的“有錢就修房”,“安全教育制度化”等或不為人知,或為人知亦為人笑,或為人知而不為人重。在汶川大地震發(fā)生時,葉志平還遠在異地,客觀為他造就了一個無作為的機緣,也正是這個“無作為”和“零死亡”創(chuàng)造了葉志平“?!钡纳裨?。
(作者單位:河北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