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教學后記;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010X(2008)08-0063-01
在物理教學中,多數(shù)教師往往只注重授課過程和結論,但有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往往被忽視,那就是做“教學后記”。做好“教學后記”是提高物理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方面,“教學后記”記錄哪些內容呢?
一、記錄教學的成功與失敗
每講完一節(jié)課,要及時總結這節(jié)課的成功之處,以提高教學水平。由于教學活動是一個實際活動,特別是實驗教學更是如此,課前雖經精心備課,出現(xiàn)偶然失敗也是在所難免的。如,我在一次物理電學學生實驗教學中,課前實驗準備完好,但在上課中,有一個實驗組電路不通,我馬上對這一組實驗進行檢查,電路連接完好,檢查小燈泡也無損壞。我仔細檢查才發(fā)現(xiàn),原來,由于小燈座接線柱的下方金屬片偏短,學生在接線時,將金屬片擰偏,發(fā)生斷路。通過這次實驗,我總結出,在今后的實驗中應仔細檢查器材,避免課堂上發(fā)生失敗。
一次,做摩擦起電演示實驗,上課前一天,天氣干燥,實驗準備得非常好,第二天,突然下起雨來,雖然課堂上采取了一些補救措施,如對實驗材料進行烘干等,終因天氣潮濕,材料帶電效果太差,造成實驗失敗,過后只能利用其它時間重補該實驗。這樣的失敗,是因自然原因造成的,對失敗的原因,我們可以對學生進行解釋。
二、記錄“靈感”
在上課中,要結合課堂實際發(fā)揮教學,在授課中,在教案中沒有準備的內容,有時即興會有“靈感”。
在講氣體、液體、固體的分子結構時,由于分子運動非常抽象,學生對這些知識難以理解,我以“空氣、水、鐵塊”為例加以解釋,但學生只認識實實在在的物體,卻不理解物體內部的分子運動情況。我看到學生在認真聽課,靈機一動,舉出了下面這樣的例子,比如我班學生每人就是一分子,現(xiàn)在正在教室上課,每個學生只能在各自的座位上活動,但不得離開自己的座位,每個同學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這就好比固體內部的分子運動情況,宏觀上看有一定的體積和形狀(教室里同學們的有序座位的整體)。下課了,同學們可離開自己的座位,在教室和校園內活動,但不得離開校園,這就好比液體內部的分子運動情況,宏觀上看有一定的體積(校園范圍),但沒有一定的形狀。放學了,同學們可離開校園回家,就好比氣體分子的運動情況,宏觀上看,沒有一定的體積和形狀。通過這樣講解,學生很快掌握了這部分知識。
三、記錄德育教育,將辯證唯物主義理論融入教學中
課堂教學,必須達到“三維目標”。作為教師,一定要將德育目標融入教學中,才能達到教書育人之目的。德育目標的要求,不只局限于樹立遠大理想、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方面的內容,辯證唯物主義理論的教育也是德育教育的一個方面,在實際教學中也能將其融入教學中。
我通過講晶體的熔化過程,對學生進行唯物辯證法理論教育。晶體熔化,首先要升溫,達到熔點,這一過程是一個量變過程,晶體的熔化過程是一個質變過程,量的積累會發(fā)生質的變化,結合這一現(xiàn)象,我對學生進行了“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思想教育。
多年的教學實踐使我體會到,做好教學后記,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做教學后記,可以總結出教學中的成敗之處,對今后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起著非常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