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合作學習已成為一種時尚,被教師們廣泛地引入課堂教學,在形式上成為有別于傳統(tǒng)教學的最明顯的特征。但多數合作學習流于形式,存在為合作而合作的問題。這個問題,必須解決,才能推動合作學習的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合作學習;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4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08)04-0006-02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合作學習已成為一種時尚,被教師們廣泛地引入課堂教學,在形式上成為有別于傳統(tǒng)教學的最明顯特征。它有效地擴大了學生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時間和空間,改變了以傳授知識為主的教學模式,形成了生動、活潑、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新局面?;钴S了課堂氣氛,豐富了教學組織形式,培養(yǎng)了現代人必須具備的合作意識和能力等。但在欣喜之余,筆者從多次參加市、縣評優(yōu)課活動中和到基層聽課時觀察研究發(fā)現,有些教師對“合作學習”這一學習方式研究不深入,理解不透徹,把是否組織合作學習作為是否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和體現自主學習的標準,使合作學習流于形式,存在為合作而合作的傾向。
1.合作學習具有強制性。在課堂中,經常出現這種現象:老師一宣布討論,教室里“嗡”聲一片,熱鬧非凡,學生總能以最快的速度組合成組。仔細一看,合作學習并不合作,要么有的小組是個別學生“一言堂”,多數學生則心甘情愿當聽眾;要么你說我說,大家搶著說,誰也不聽誰的,只顧表達自己的意見;要么互相推辭,誰也不發(fā)言;要么借此機會閑聊、說笑或者干別的事。老師則掐好討論的時間,一說結束,學生立即停止討論,并選出一名代表發(fā)言,匯報合作學習成果,而他們常常是說“我覺得……”而不是“我們覺得……”。事實上,合作學習應該是學生的自發(fā)性行為,而不應該是教師的要求性行為。
2.合作時間不足。不少教師在呈現問題后不給學生片刻思考的時間就宣布“合作學習開始”,而不到兩三分鐘就叫“停止”。這時,由于學生尚無個人見解,合作無基礎;加之時間短,難以進入合作情境??梢?,其合作學習是教師根據授課的一個例行過程,而并非問題探究需要,合作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這樣,不但達不到合作學習的目的,還很容易挫傷學生參與合作的熱情,養(yǎng)成敷衍了事的不良習慣。
3.合作時機不當。一些教師只為追求課堂教學形式多樣化,不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學情需要盲目組織小組合作學習。例如,有的教師在教學內容過易或過難的地方設計小組討論,有的教師在適合學生自主探索或動手實踐的地方安排小組交流,有的教師在適合教師引導全班研討的地方組織小組探究,有的教師甚至誤認為新課程課堂杜絕講解,把所有新知識一古腦兒丟給學生討論解決。這就既忽視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因合作時機不當,收效甚微。
4.合作缺乏技巧。聽課中不難發(fā)現,學生剛剛從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走出來,他們習慣了教師引領下一問一答的學習方式,突然間要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去解決某些問題,學生迷茫,不知如何合作。學生的合作學習大多是在老師的要求下進行的。
5.合作學習參與面小。有些合作學習成了少數“好學生”的主陣地,“好學生”“主講”,其他學生只是聽眾、觀眾,而得不到獨立思考的機會,于是干脆不參與,自己干其他事,甚至趁老師作小組指導的時候講閑話、做小動作、相互拍打。
針對合作學習表面上熱熱鬧鬧、“浮在表面”或“偏離正題”,學習效率低下或沒有效率的問題,筆者通過理論學習和實踐探索,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予以解決。
1.科學分組,創(chuàng)設小組合作學習的情境??茖W分組是小組合作學習活動順利完成的保證,教師要有意識創(chuàng)設合作交流的情境,根據學生的性格氣質和智力差異,合理安排合作伙伴,編為小組,安排為組織人、記錄員、資料員、首席發(fā)言人、第二發(fā)言人等。組織人負責組織、管理工作,記錄員負責合作過程的記錄工作,資料員負責學習資料的收集工作,發(fā)言人負責寫學習報告,代表小組進行學習成果匯報,每組4~6人,男女生宜各半,優(yōu)、中、學困生盡有,確?!敖M內異質,組間同質”,小組成員相互認同、接納,以使小組形成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的氛圍。其間,各角色輪流擔任,分工明確,使得每個學生在不同角色位置上得到鍛煉與提高,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個性張揚奠定基礎。
2.引進競爭激勵機制,增強小組的凝聚力,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和能力。小組合作學習以學生在小組中自主合作學習為主要活動方式。為了使小組成員便于討論、傾聽、評價、反饋,教室的座次排位也應從傳統(tǒng)的“排排坐”變成“圈圈圍”形式,同時還要兼顧學生看黑板時的角度,要讓學生既方便交流討論、又方便聽課。此外,教師還要有意識地強化“合作小組”的集體榮譽感,以合作成績評定個人成績,開展評比“紅星小組”、“最佳合作小組”、“最佳效率小組”等活動,引導學生積極開展組際競爭,以增強組內合作的凝聚力,激發(fā)團隊精神。團隊競爭避免因個人競爭失敗而產生的自我貶低、自我拒絕的情感,還要進一步發(fā)揮團隊成員的潛能,促進群體積極向上,使小組成為有效合作和全組爭優(yōu)達標的強大動力。
3.合理分工,明確職責,指導學生合作交流的方法和技巧。(1)加強組織人的培訓,指導他們怎樣組織小組發(fā)言,如何在小組內分工,如何處理小組不統(tǒng)一時的矛盾等。(2)指導學生掌握一些合作學習的基本技能:①學會傾聽,尊重他人,努力掌握別人發(fā)言的要點,正確評價別人的發(fā)言;②學會質疑,聽不懂時,請求對方做進一步的解釋;③樂于陳述自己的想法,修正他人的觀點;④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見并修正自己的想法;⑤學會組織、主持小組學習,能根據他人的觀點,做總結性發(fā)言。
4.提供充裕的合作時間,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獨立思考、展示交流的空間。合作學習是促進課堂氣氛活躍的有效形式,真誠的合作學習,需要教師給學生足夠的合作學習時空:一方面,問題出示后,要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之后再安排學生交流,只有等學生胸有成竹時才可能產生表達欲望。學生都有巨大的潛能,但他們的個性和認識水平各不相同,面對同一個問題會有不同的思考。凡是學生能夠獨立思考解決的,就不需要合作學習;只有當學生在獨立思考中碰到了難于解決的問題,需要相互交換見解,才能組織起有效的合作學習,才能有針對性,發(fā)揮集體智慧,促進每個學生的發(fā)展。另一方面,在學生合作學習后,教師要留給學生足夠的發(fā)言、補充、更正、甚至辯論的時空。因為,這正是學生思維火花最易閃現的時候,只有這樣的合作學習,才能使教師在務實中求活,求活中務實,實活相濟,追求實而不死,放而有導,活中求新,真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著眼于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5.強調合作學習,并非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次數并非越多越好。當前,小組合作學習已成為課堂教學的必有組織形式。但個別教師全身隱退、滿堂“亂轟轟”、頻繁討論的狀況卻令人擔憂。我認為,教師始終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當學生進行討論時,教師應當做好觀察者和參與者,參與到學生的合作學習活動中去,引導學生有效地討論、交流,以掌握第一手材料,待小組匯報時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對于不同思路和辦法,不要急于下結論,不要急于用所謂“統(tǒng)一標準”要求學生,要給他們自我完善的機會。合作學習不只是外在形式,而有其內在規(guī)律和特質。因此,教師要把握契機,選擇有合作學習必要和價值的問題,精心設計合作學習的要求、呈現方式等,組織好合作學習。一堂課合作學習的次數不宜過多,一般以1~2次為佳。合作學習出現的最佳時機為:(1)出現新知、需要培養(yǎng)新能力時;(2)遇到大家期盼解決的問題,而依靠個人能力不能實現時;(3)學生意見不一致,且有爭論時。這樣,合作學習才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當然,該教師講的教師必須認真講,萬不可拘泥、就范于新模式的限制,矯枉過正。綜上所述,小組合作學習要對學生進行合作訓練,使教師成為真正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課堂教學只有真正用好合作學習形式,真正發(fā)揮它的作用,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合作能力,促進每個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目的。
【責任編輯 韓立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