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一個時代的謝幕》
秦風老照片館編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7年12月定價:58元
本書精選1948年歷史影像,反映民國高層動態(tài)以及上海、南京兩地的社會民生,包括國民大會選舉正副總統(tǒng)、國民政府外事禮賓活動、中央研究院院士會議,滬寧線的豪華列車、國立戲劇??茖W校的演出等。
《葉圣陶葉至善干校家書(1969-1972)》
葉小沫葉永和編
人民出版社
2007年12月定價:80元
本書收錄葉圣陶、葉至善父子1969~1972年在京城和干校兩地的通信近500封,真實記錄了那個特殊時代周圍人物悲歡、世態(tài)炎涼及其當時的社會動向、思想變化的心態(tài)和情感,是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心路歷程的寫照。
《今朝風日好》
董橋作家出版社
2008年1月定價:39元
本書收錄了多篇董橋新近創(chuàng)作的散文作品。書中,董橋帶讀者走進他的書房,聽他講搜集古書的故事,聽他說皮革、說裝幀,說紙張、說書癮。
《記者如何專業(yè):深度報道精英的職業(yè)意識與報道策略》
張志安南方日報出版社
2007年11月定價:38元
對新聞人來說,這是一本怎么把新聞做真,把故事講好的報道手冊;對大眾來說,這是一本幫助人們理解新聞故事乃至把握轉型社會與中國傳媒復雜關系的生動路徑。
《跨越財富天險》
李陽春羊城晚報出版社
2008年1月定價:38元
民營企業(yè)家是新的社會階層的組成部分。本書既有對民營企業(yè)家不平坦成長歷程的深沉思索,又為民營企業(yè)家跨越財富天險提出解決之道。
在回憶中感受歷史的沉重
徐慶全
盡管在龔育之住院時就知道他的病情無法妙手回天,盡管參加了他的遺體告別儀式,但直到現在還是無法接受他已經離去的事實。讀到在他去世后出版的《龔育之回憶:“閻工殿”舊事》,這種感覺尤為強烈。
龔育之在清華大學讀書時即追求革命,兩軍對壘的決戰(zhàn)時刻加入中共。此后,直到他去世,一直與中共的歷史相伴隨,尤其是與中共思想理論界的歷史相交融。他為官,從普通干事一直升到副部級,未必為人欽羨;他為文,從自然辯證法到中共理論和歷史,著述甚豐,卻贏得百口交譽。縱觀建國后的歷史,亦官亦文,文掩官痕,期許幾人?書生龔育之是也!
為文,為經國濟世之大文章,是龔育之一生的重要使命。中共重要文件的起草——從十一大到十六大的報告等、重要文獻的編纂——從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的著作到《鄧小平文選》等,他或是參與者或是主持編輯出版者。而作為理論家,他在改革開放以來每個重要時期,都有具重要影響的文章問世。其對鄧小平理論的闡發(fā),尤功莫大焉。有論者曰:他是中國走上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以來,在黨的思想理論上維護這條道路的一方思想重鎮(zhèn),是在黨的理論和黨的歷史研究中的一方學術重鎮(zhèn)。可謂一語中的。
為文,為作為學者的歷史感悟之文,是龔育之晚年的重要寫作內容之一。為官于風云跌宕的思想理論界,為他晚年為文提供了厚實的基礎。自1952年參加工作始,龔育之即供職于中央宣傳部,“文革”前中宣部的17年,有14年他陪同走過。盡管在“文革”開始時,中宣部被稱之為“閻王殿”而一鍋端了,龔育之也作為“判官”被打倒,但晚年他仍然認為:這是“青春美好多彩的”14年。原因無他,是因為在這里,龔育之遇到了“一時的風云人物,難得的豪俊之士”,而他也在這里得到了人生的歷練。因此,他晚年陸續(xù)寫下了一系列關于中宣部的回憶文章,結集成為這本《龔育之回憶:“閻王殿”舊事》。
“文革”前的中宣部,的確是“豪俊之士”充盈?,F今在學界和思想理論界依然有著重大影響的人物,諸如陸定一、周揚、胡繩、于光遠等人,當年都是這里的領導,同時也是龔育之眼中的大學者。而作為“文革”前17年中國意識形態(tài)的要隘,中宣部所經歷過的一切,則成為意識形態(tài)風云變幻的縮影。龔育之以行云流水般的思緒,以“譽人不益其美、毀人不益其惡”的董狐之筆,將這濃縮的17年一頁一頁翻開,為歷史,也為自己,存照。
當年,處于歷史漩渦中的中宣部,人曾被雨打風吹,事曾被混淆黑白。晚年的龔育之要擔當“自己的責任”來回顧,不免遭遇此情可待、思之枉然的尷尬。因此,讀者從書中感受到的不是作者完成這份“責任”的輕松,而是一份歷史的沉重?;蛟S,作者知道讀者的感受,在序言中特意說明:
“研究當代的歷史,是一件很有興味的事情,因為我們都從這里中走過來。我們曾經竭盡綿薄參與推動這歷史,又曾身不由己被這歷史所推動。這使我們在研究中產生特殊的親切感,又產生特殊的沉重感,但并不因此而使我們更容易看清、看懂這歷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