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志成
蒙冤的英雄豪杰、仁人志士,遇難前最能安慰自己的話是:“歷史終將證明我無罪!”這話在很多時候只是一種希望和幻覺,他們不懂得:歷史是勝利者寫的。歷史延續(xù)得越久,越能形成“定評”,還會有文人寫成小說或戲劇,被冤枉成反面角色的人就越發(fā)成了丑角。例如《三國演義》中及戲臺上的魏延、蔣干,一個是“有反骨的人”,一個是自作聰明的小丑。而實際上,魏延非但對劉備集團很忠,而且功勞赫赫,至少比“五虎上將”(即關(guān)、張、趙、馬、黃)不差,甚而強于有剛愎自用毛病的關(guān)羽。正史中的蔣干,非但是名副其實的江左名士,有超眾的辯才,而且“有儀容”,即人們說的“一表人才”,模樣漂亮,更沒干過“盜書”之類的蠢事。但魏、蔣這兩位被文人藝人寫成演成了反面角色,就幾十輩子甭想翻身!此外還有陳世美,本來是個對老婆很忠誠的人,也沒當過什么駙馬,當然更沒干過殺妻滅子的勾當,然而一經(jīng)文人藝人寫成小說或演成戲,他“忘恩負義”的帽子就成了鐵帽子,世世代代摘不掉了。
后來有句很流行的話:人民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這話貌似有理,仔細推敲起來,卻不盡然。尚未或始終未擺脫愚氓屬性的“民”,連眼睛都不是自己的,何談雪亮!這樣的例子,古今都有。像當年被愚民熱烈歌頌過的“吃他娘,穿他娘,吃穿不盡有闖王”的李自成,兵敗而死時,殺他的人是誰?有些史學(xué)家因為遵從“階級斗爭學(xué)說”,便刻意地說殺害李自成的是地主鄉(xiāng)團的團丁,而實際上殺了他的恰恰是平民百姓,即“勞動人民”。
至于當代,“人民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嗎?這也很值得懷疑?!笆窡o前例”“轟轟烈烈”地將太多太多的老革命家弄成叛徒、特務(wù)、修正主義分子,對此種冤案高呼“無限擁護”的也包括“廣大人民群眾”。這樣的眼睛,真亮嗎?
歷史本身眼睛的亮,是靠人擦亮的??渴裁慈巳ゲ?專業(yè)的“擦匠”之一是史學(xué)家。遺憾的是,若那樣的“家”本身就不具備真眼,要向“時”和“勢”去借由別人加工制作的眼鏡,他本人的眼睛能否亮起來實在是很難說的。
罵秦始皇和捧秦始皇,捧孔子變成罵孔子,再由罵孔子變成捧孔子,這樣的眼睛有多少是自己主動擦亮的?有多少是被“風(fēng)”吹亮的?這恐怕也該打個問號。
漢朝的王莽改制,第一條是土地按人口重新分配;宋朝的王安石變法,主要內(nèi)容是推行青苗法、免役法、農(nóng)田水利法、方田均稅法、保甲法等等。兩者都以失敗告終,但后世對兩人的定性大不一樣。前者被咒為“篡漢之賊”,后者被譽為“改革家”。至于兩者何以最終都歸為失敗,兩者雖然失敗但其中的“改制”主張、“變法”措施有多少亮點,有多少迂腐之處,人們的眼睛未必很亮,也未必看得很深很細。在某些時候,王安石“想當然”的毛病,一點也不亞于王莽,但王安石在歷史上卻是很閃光的角色。
古今可鑒,中外皆然。僅僅一個斯大林的功過問題,就常常使人看花了眼。五六十年前,人們看斯大林像看天上的太陽,光耀世界;斯大林死后,有些人就把他看成黑煞神,認為他造出的是“人間地獄”;近年來又有了相反的聲音,在影視鏡頭里斯大林又有了“神”的光環(huán)。這樣的眼睛都不能算雪亮。
真正的雪亮,最起碼的要求是看人看事時能夠做到功過分明,至少不要迷信用文字書寫的歷史,不要迷信他人(包括名人)的眼睛和嘴巴。
人,何時能有自己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