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經(jīng)驗的演員常有一種體會,就是要演“對手戲”才過癮,才出戲。兩個表演功底相當?shù)难輪T在同一場戲里,因相互對話而碰撞,由碰撞而生激情,如此這般,演出的戲才能既感動自己也感動觀眾。
我國古代的思想家莊子和他的好朋友惠子是難分難解的對手。有一天,莊子看見水中的魚悠然地游來游去,他便贊嘆魚的快樂。一旁的惠子忙詰問他:“你不是魚,怎么知道魚是快樂的?”莊子反駁:“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是快樂的?”這段叫“知魚樂”的故事既是這對朋友生活的寫照,也給我們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啟迪。
近代科學(xué)史上,愛因斯坦和玻爾是兩位巨匠,他們都因創(chuàng)建量子理論有功先后獲諾貝爾物理學(xué)獎。他倆既是好朋友,又是見解相左的對手。愛因斯坦認為,通過人們的不斷努力,一定可以洞察物質(zhì)世界的一切秘密。玻爾認為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們要進行測量,必須動用儀器,而儀器一定會影響被測量的對象,所以測量的結(jié)果不一定能說明原來的對象。他有一句名言,很好地詮釋了他的思想,那就是“我們既是觀眾,又是演員”。愛因斯坦和玻爾的論戰(zhàn)持續(xù)了四十年。愛因斯坦逝世后,玻爾對于自己的新理論常常發(fā)問:如果愛因斯坦還在,他對我的理論會有什么看法?
常言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如果進一步,你能遇到一個“對手”型的知己,經(jīng)常能沐浴相互激勵的浪花,人生一定會更精彩。
選自《今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