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樓”一詞在中學(xué)語文教材中多次出現(xiàn),如“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李煜《相見歡》)、“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李清照《一剪梅》)、“到晚來悶把西樓倚,見了些夕陽古道,衰柳長堤”(王實甫《西廂記·長亭送別》)。大凡喜愛古典詩詞的人都知道,在唐宋詩詞中,“西樓”是個高頻率的經(jīng)典意象,譬如:
遙知別后西樓上,應(yīng)憑欄干獨自愁。(白居易《寄湘靈》)
最憶西樓人靜夜,玉晨鐘磬兩三聲。(元稹《寄浙西李大夫》)
城上西樓倚暮天,樓中歸望正凄然。(郎士元《馮翊西樓》)
南浦驚春至,西樓送月沉。(許渾《歲暮自廣江至新興往復(fù)中題峽山寺》)
西樓對金谷,此地古人心。(李欣《宴陳十六樓》)
西樓別后,風(fēng)高露冷,無奈分外明。(晏幾道《少年游》)
快上西樓,怕天放、浮云遮月。(辛棄疾《滿江紅》)
“西樓”一詞始于何時,現(xiàn)已無從考證。顧名思義,“西樓”應(yīng)指家居主要建筑前面西廂處的小樓?!拔鳂恰钡某蜃援?dāng)面東背西,且西面開有小窗或留有小廊,主人可以倚窗或憑欄遠(yuǎn)眺西方之景。因此,詩詞中的“西樓”常伴隨著黃昏落日出現(xiàn),“斜陽獨倚西樓,遙山恰對斜鉤”(晏殊《清平樂》)、“芳草有情,夕陽無語,雁橫南浦,人倚西樓”(張耒《風(fēng)流子》)、“金陵城上西樓,倚清秋。萬里斜陽垂地大江流”(朱敦儒《相見歡》)等句子即是。除黃昏落日之外,“西樓”還常常與“月亮”相親相伴,結(jié)下不解之緣,如“皎潔西樓月未斜,窗戶寥亮入東家”(施肩吾《夜笛詞》)、“楚蕭咽,誰寄西樓淡月”(周密《玉京秋》)、“秋夜月偏明,西樓獨有情”(張南史《和崔中丞中秋月》),似乎登上西樓,就可以看到月亮。
筆者查閱了《唐詩匯評》、《唐宋詞匯評·唐五代卷》、《唐宋詞匯評·兩宋卷》,發(fā)現(xiàn)“西樓”慢慢由一個具體的存在演變成一個抽象的情感寄托物,該意象常依附著憂傷、愁苦、悲切、幽怨等情思。例如,“西樓月下當(dāng)時見,淚粉偷勻”(晏幾道《采桑子》)、“如今風(fēng)雨西樓夜,不聽清歌也淚垂”(周紫芝《鷓鴣天》)、“月滿西樓憑闌久,依舊歸期未”(李玉《賀新郎·春情》)、“鴛鴦獨宿何曾慣,化作西樓一縷云”(姜夔《鷓鴣天》)。
“西樓”所以和憂愁、苦痛、悲戚聯(lián)姻,首先是由倚窗所見夕陽黃昏和暗淡的景象引發(fā)出來的。因為在古人心目中,日暮時分當(dāng)是遠(yuǎn)游之人歸家的時刻,登西樓者目觸日落時昏黃慘淡景象,便會思念遠(yuǎn)行未歸之人。同時,日暮又是時光流逝的象喻,目睹夕陽落山,女子自然容易產(chǎn)生韶光易逝、美人遲暮的傷感;而遠(yuǎn)游的男子,也容易引發(fā)歲月流逝、功名無成的齒暮滄桑之感喟。《長亭送別》中崔鶯鶯在[四煞]中的唱詞是:“到晚來悶把西樓倚,見了些夕陽古道,衰柳長堤?!柄L鶯和張生分別之時,想象在張珙走后自己黃昏時獨上西樓,盼望張生歸來,可所見只是落日、古道、衰柳和長堤構(gòu)成的凄迷慘淡而又空曠寂寥之景,她內(nèi)心極度凄涼悲痛之情通過西樓所見景物得以渲染。倘若是登上東樓、南樓、北樓中任意一樓,恐怕都沒有在西樓見到黃昏落日的蕭瑟、衰敗之景那么真切,那么鮮明,那么痛徹心扉,也就無法淋漓盡致地傳達(dá)鶯鶯內(nèi)心的失落與苦痛。
其次,古詩詞中“西樓”與月常常并在,是因為詩人或詩中主人公置身于西樓,倚西窗或憑西欄望西天斜月。這說明,此時已然夜深沉人寂靜,可是望月者卻深夜未眠,其輾轉(zhuǎn)難寐、彷徨踟躇、孤苦愁悶的情形便呈現(xiàn)于讀者眼前。周邦彥詞《浪淘沙》中片是:“情切。望中地遠(yuǎn)天闊。向露冷風(fēng)清無人處,耿耿寒漏咽。嗟萬事難忘,唯是輕別。翠樽未竭,憑斷云、留取西樓殘月?!边@里,詞人把別后的思念之深情集中于一個晚上,用“地遠(yuǎn)天闊”、“露冷風(fēng)清”之空曠冷寂和形象地比喻離人嗚咽悲泣的“寒漏咽”之聲,尚嫌不足以表達(dá)思念情感之濃之烈,于是想象空中飄蕩的斷云纏帶住西天的殘月不要落下,自己好舉酒杯目相對,以此寄托深深的相思愁苦。
最為重要的是,“西樓”意象還積淀著豐厚的五行、五聲、五色等古代傳統(tǒng)文化內(nèi)蘊。古人常把四季與五方、五行、五聲、五色相配,若以五方為綱組合,它們的搭配關(guān)系是:
五方東南中西北
四季春夏 季夏 秋冬
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聲角徵宮商羽
五色青赤黃白黑
從上面可以看出,“西”與“秋”、“金”、“商”、“白”相對應(yīng)。在四季中,西為秋,《春秋繁露·陰陽義》曰:“秋,怒氣也,故殺”,所以“西”常給人蕭瑟衰颯的感覺;在五行中,西為金,《漢書·五書志》言:“金,西方,萬物既成,殺氣之始也”,所以“西”有金戈殺伐之氣,讓人不寒而栗,心內(nèi)憂戚;在五聲中,西為商,歐陽修《秋聲賦》云:“故其在樂也,商聲主西方之音,夷則為七月之律。商,傷也,物既老而悲傷”,古人認(rèn)為秋天衰殺之氣與商聲重濁凄愴之音相符,因此,“西”讓人產(chǎn)生哀傷凄涼之意;在五色中,西為白色,白是禁忌色,《禮記·效特性》云:“喪服以送終也”,民間稱婚喪大事為紅白喜事,“西”便有慘淡凄戚之意味。因為“西”包含著這些文化意蘊,所以“西樓”黏附著的凄傷哀惋之情便更加濃烈。
[作者單位:安徽利辛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