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xiāng)在蘇北黃海之濱的大豐市西團鎮(zhèn),這里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美食飄香。元末明初江浙一帶著名鹽民起義領(lǐng)袖張士誠就出身于西團鎮(zhèn)黃浦村的張家墩。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在張士誠手下當(dāng)過多年幕僚,退隱后在西團鎮(zhèn)西五公里的白駒花家垛寫下了《水滸傳》。如今,大豐有施耐庵紀念館和公園?!皳P州八怪”之一鄭板橋少年隨父常住西團,并給其父好友朱子功先生寫了82歲壽序12條屏,至今珍藏在大豐市博物館?!昂K畺|移去,滄海變桑田”。從古代起,西團的鹽業(yè)迅速發(fā)展,使該鎮(zhèn)由一個不起眼的海邊小漁村迅速發(fā)展成為百世興旺的鹽業(yè)重鎮(zhèn),這里“公私商運,充實四遠,舳艫往來,恒以千計”,繁榮的經(jīng)濟,云賈的客商,給這個小鎮(zhèn)造就了鹽文化,同時集東西南北烹飪之長,也孕育了具有蘇北濱海小鎮(zhèn)的特色餐飲美食文化。
揚州的早茶是有名的,有個“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的說法。其實,西團的早茶從舊時起不但有名氣和特色,而且更有自己的個性。西團人舊時俗稱飯店為“茶館”。舊時的茶館,大都是做早市吃茶、吃點心的業(yè)務(wù),所以稱為吃早茶。早點有包子、面條、餃子、餛飩等。西團的早茶上午早市,一般供應(yīng)茶點。茶客光臨,先泡上一壺天水龍井細茶,再根據(jù)客人的需要,來一盤糖醋姜絲、大蒜燙干絲、海蜇蘿卜絲、五香鹽水花生米、藥芹拌茶干等爽口的涼菜。蟹黃大包是名點,吃時都以小碟盛放,否則一口咬開,包內(nèi)湯汁油汁四濺。大包特點是皮薄餡大,蟹黃外露,凍膠含湯,味道鮮美。再次便數(shù)大碗蓋澆面了,蓋澆有火腿澆頭、油炸鱔魚澆頭或是火腿丁、蝦仁、香干、蘑菇、筍丁和毛豆米合制而成的凍澆,有一小碟之多。在舊時,有些食客,茶足面飽,便將面上蓋澆取下用荷葉包好帶回,中午又是一碟下酒好菜了。至于那些教書先生,偶有人請吃早點,用這帶回的蓋澆給師娘開個大葷嘗嘗美味,這也是常有的事,不過不便說明罷了,否則被人笑為寒酸。這其實是舊時桌上的笑話而已,現(xiàn)在還常有一些老人提起。
而人們早餐常吃的面條也有講究,除沸水下面,涼水“過橋”外,全是人工拌和條切的大刀面。所謂大刀面者,都是面店師傅將堿水的白面拌和好的面團,置于案板上,用竹杠壓跳桿薄,再以三尺來長的闊面條切條,沒有一定技藝特長的師傅是無能為力的。大刀面的特點是和面水分滲透,含湯滑利爽口。下面條的師傅其手藝也有驚人之處,講究下面條的都得“過橋”,也就是將搭笊里的面條放到開水里過一下,汰里面的堿氣。只見師傅用特制的特長的沉木筷子將下熟的面條快速地劃到搭笊里,然后又迅速地在開水里過一下堿氣,再三摔兩擺將面揪成一小團,面入湯碗,此時湯是湯,面是面,而食客用筷子兩扯便是一大碗面條。面湯更是講究,用熟豬油將二寸長左右的野生雜小魚在鐵鍋中煎成微黃,再加上敲斷的豬棒腿骨、豬肚肺加開水先大火燒,然后小火熬,直至湯色乳白,此時的湯質(zhì)濃郁,味道鮮美。提醒各位注意的是,西團的魚湯不放蔥姜和料酒,否則會影響鮮度。煎黃的小魚要用滾動的開水沖到碗里,這樣熬出來的魚湯才濃郁乳白,不信你試一試。西團的生煮餃(兜湯蒸餃)亦有特色,該餃?zhǔn)怯梦r糠肉皮湯冷卻后凝結(jié)如涼粉,與肉糊、蝦子拌勻作餡。凍膠為半透明固體,遇蒸汽加熱達100℃時,即溶為液體。所以餃子一咬開,就有鮮湯流出,這比肉包的味道爽口得多。西團的餛飩也很有特色,尤以“三海茶館”更為有名。這家的肉餡都是取豬“前夾”肥瘦比例得當(dāng)?shù)哪廴?,再加姜蔥用刀背將肉剁成肉糊。餛飩皮則更是講究?,F(xiàn)在許多飯店圖方便和省事,餛飩皮大都是用機制壓成的,而該館的餛飩皮子獨樹一幟,以精面調(diào)和手工搟制,小粉做餑,其薄如紙,色澤透明。再加以火候恰當(dāng),下鍋裝碗不生不糊,再配以鯽魚蝦糠湯,灑上胡椒粉,真是人間美味。
古時的鹽業(yè)重鎮(zhèn)西團如今已發(fā)展為蘇北濱海城市的一個工業(yè)重鎮(zhèn),美食文化也有了長足發(fā)展。舊時的茶館有的已改稱為賓館、酒樓、酒店乃至酒吧。而“三海茶館”等一些老字號茶館還保持著傳統(tǒng)的風(fēng)貌和風(fēng)味,是人們早上坐坐敘敘的理想場所,也吸引著一些慕名而來的游人。朋友,有機會不妨到西團這個濱海小鎮(zhèn),在游覽和領(lǐng)略鹽文化的同時,到茶館里坐一坐,喝壺天水龍井細茶,品嘗一下美味早點,享受濱海小鎮(zhèn)的特色餐飲美食,定叫你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