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的金秋時節(jié),731件藏于奧林匹克博物館的珍貴藏品首次走出歐洲,來到中國。從1936年柏林奧運會誕生的首個奧運會專用火炬,到2004年在雅典奧運會上一展風采的21世紀火炬,集體亮相,著實是件了不起的盛事。
從實物看上去,最初的火炬式樣極為簡單,只有手柄,到了1948年的倫敦奧運會時,火炬的造型開始講究起來,已經(jīng)脫離了最早的形似火把的原始式樣。自2000年悉尼奧運會之后,火炬的外觀又完全脫離了人們已經(jīng)熟悉的傳統(tǒng)的火炬式造型,漸漸向一體化流線型的弧形外觀發(fā)展。盡管火炬的式樣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在不斷地推陳出新,但奧運火炬的意義卻沒有因此而發(fā)生改變,奧運火炬從引燃到傳遞,再到正式點燃火炬壇,這一過程已成為每屆奧運會的重頭戲,其影響力和各國關注的程度一次比一次顯著。
點燃奧林匹克圣火是自1896年第一屆現(xiàn)代奧運會開辦以來,傳至現(xiàn)代的一個帶有象征性的重要儀式。這個儀式起源于古代的希臘神話故事,大概的情節(jié)是,眾神之王宙斯為了永遠統(tǒng)治大地,有意控制火種,使人類生活于黑暗和蒙昧之中。勇敢善良的普羅米修斯決定違背宙斯的意愿,當太陽神從空中馳過時,他用手中的樹枝盜得火種,送給人類,從此人間便有了火。而普羅米修斯卻因“叛逆”而遭到宙斯的懲罰,被戴上沉重的鎖鏈,吊在高加索山的懸崖峭壁上,任憑風吹雨打烈日暴曬,甚至被鷲鷹啄食軀體,受盡折磨。但普羅米修斯并沒屈服,他不后悔將火種送給了人類。古希臘人出于對普羅米修斯的敬意,特地在重大活動中用點燃火把的形式來象征普羅米修斯給人類的火種,這個形式最早出現(xiàn)在希臘當?shù)氐能娛虏俚浜兔耖g競技大賽上。自有奧運會以來,點燃圣火和手持火炬賽跑就被定為固定程序并流傳至今。
第一屆現(xiàn)代奧運會上已有火炬手手持火炬跑進會場這一安排,當時的這一舉動引起萬眾歡呼,群情激動。到了1912年,現(xiàn)代奧運會發(fā)起人顧拜旦覺得,光有運動員手持火炬跑進賽場這一安排多少有些美中不足,圣火只是來到了比賽場,還應該加上點燃這一程序才顯得完美。但在當時的條件下,是點燃干柴還是“冒火的油燈”確實是個問題,不過畢竟在他的倡議下,在主賽場設立圣火壇的概念開始確立。在1928年的第九屆奧運會上,火炬手跑進比賽場后,繞場一周,繼而點燃了圣火壇內(nèi)的圣火,這一過程贏得了大眾的歡呼以及所有決策者的認可,從此也被固定下來。1934年,國際奧委會在雅典會議上正式作出決定,將奧運火炬和點燃圣火這一程序作為每屆奧運會必須履行的程序。
曾幾何時,奧運火炬從哪里得到的火種才算正宗,這一不大不小的難題令許多人費盡心機。眾所周知,第一屆現(xiàn)代奧運會是在雅典舉行的,當?shù)氐幕鸱N自然正宗,但后來的幾屆奧運會都是在遠離雅典的其他歐洲城市舉辦,比如倫敦,如何將奧運誕生地的火種送到舉辦地難住了舉辦者。使用交通工具當然為第一選擇,但后幾屆的主辦者認為這樣做顯得有些過于簡單,缺少創(chuàng)意。也不是沒有人想到人力傳遞,可當時奧運會還不具備廣泛的影響,萬一出現(xiàn)“斷線”而接不上,豈不貽笑大方。到了上個世紀的30年代,奧運會開始受到各國重視,尤其在歐美發(fā)達國家,長距離火炬接力的條件已基本成熟,至少1000公里范圍內(nèi)不會出現(xiàn)“斷線”現(xiàn)象。1936年柏林奧運會時,由于事先組織得嚴絲合縫,故圣火每到一處,萬人空巷夾道歡迎的場面出現(xiàn)在最早的奧運紀錄片里。從那時起,奧運圣火所經(jīng)國家的政府也開始重視起來,通常都要舉行隆重的歡迎圣火儀式。圣火的火源取自于古奧林匹克遺址的赫拉(主神宙斯之妻)廟旁的一處圣火保留地。由化裝成女神的希臘少女用聚光鏡點燃到火炬上,然后即刻上路?;鹁娴膫鬟f過程,同時也是將奧運精神和理念播向沿途各國民間角落最為有效的方式。
一般情況下,奧運圣火都是以人接人、手遞手的方式傳遞,如遇高山險阻或跨江越海則可借助于飛機或輪船等交通工具?;鸱N于奧運會正式開幕頭一天抵達舉辦地點,在第二天的開幕式上,將由主辦國最具威望的體育健將接最后一棒,將火種帶入會場并繞場慢跑一周,最后點燃圣火壇。自此,本屆奧運會的圣火將一直燃燒至奧運會結(jié)束。不過這樣的安排只是在最近的幾屆奧運會上才被做得天衣無縫,原先的奧運圣火只是在開幕式和閉幕式上露上一面。此外,曾有個別主辦國用非常規(guī)的方法點燃圣火,如1976年的蒙特利爾奧運會,主辦國別出心裁地用現(xiàn)代化的衛(wèi)星和激光技術(shù)來取代傳統(tǒng)的人力接力方法,點子雖新穎,但不免顯得有些嘩眾取寵,故倍遭非議。從此之后再沒有哪個國家敢如此“輕待”圣火??磥硎セ饌鬟f還是一步一個腳印地來得實在。
自有奧運火炬接力傳遞圣火以來,由冷清到熱鬧,如今各國都非常重視,尤其希臘人因為是第一棒,所以向來都慎之又慎,生怕有所閃失。好在希臘火炬手的職業(yè)觀念很強,這里甚至還有火炬手專業(yè)戶,一家兩代人都是火炬手,榮耀無比。不久前希臘奧組委已向舉辦國中國表示,奧運火炬第一棒人員的遴選工作已扎實展開,絕對是各行各業(yè)的優(yōu)秀者。乍一看奧運火炬手的選拔資格似乎并不十分苛刻,比如日本長野縣教育委員會開出招募奧運火炬手的條件就是,只要在本縣居住、學習或工作,年滿14歲以上,手持火炬在2分鐘內(nèi)可以跑250米的人都有資格申請。話雖是這么說,但能成為奧運火炬手一直是許多人的夢想,在有些國家和地區(qū),競爭始終異常激烈。這次北京奧運會中國境內(nèi)要選出近2萬名、境外約2400多名火炬手,其人數(shù)之多、人員的涉及面之廣前所未有。
自奧運會于上個世紀兩次在亞洲舉辦以來,奧運火炬和傳遞奧運圣火的過程同樣開始受到東方國家的重視,這次朝鮮的平壤也要求2008年北京奧運火炬光臨他們的城市。此次參與平壤火炬?zhèn)鬟f的火炬手為80名,其中有50多名由朝鮮奧委會決定,此次奧運會的主要贊助商可口可樂、三星集團、聯(lián)想集團以及國際奧委會和中國駐朝鮮大使館將決定其余名額。這次途經(jīng)平壤的火炬?zhèn)鬟f將經(jīng)過平壤幾乎所有的地標性建筑,屆時,金日城廣場、千里馬銅像、平壤凱旋門等著名建筑將會出現(xiàn)在全世界人民的視野當中,朝鮮將成為世界各國媒體關注的焦點,強烈要求前去采訪的媒體排成大隊,進入朝鮮的簽證一紙難求。由于朝鮮一貫采取嚴格控制商業(yè)廣告在街頭出現(xiàn)的政策,所以許多國家的廣告商認為這次火炬接力傳遞途經(jīng)平壤是一個宣傳商品的絕佳機會。但根據(jù)來自平壤方面的最新消息稱,為了保證奧運會的純潔,所有廣告,包括奧運會指定贊助商的廣告都不得在平壤出現(xiàn),即使是運載火炬的汽車,除去德國大眾的商標以外,其他任何牌子的汽車都得事先將自己的商標遮擋起來,否則不準入境。
奧運會的舉辦地一次畢竟只有一個,但奧運火炬的傳遞路線卻遍布五大洲,這將使世界許多國家與地區(qū)的人們共同分享奧運帶來的和平與希望之光,從而使奧運理念更加持久并廣泛地深入人心。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北京奧運會的圣火將首次到達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峰頂,這是自有奧運會以來圣火在地球上所達到的最高點。報名參加珠峰奧運火炬報道的各國記者超過2000多人,屆時,他們將在海拔5200米世界上最高的“旅館(珠峰大本營)”安營扎寨,建立人類有史以來最高的新聞中心。作為奧運會的序曲,火炬的點燃和傳遞,將吸引更多人的期盼與關注。